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需求概述

需求是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一个词语,其来源于用户的痛点。我们必须弄清楚究竟什么是需求,需求有哪些类型,才能走好产品设计的第一步。

3.1.1 需求是什么

从心理学来讲,需求是由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

从产品角度来讲,需求是某一类用户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产生的期望,是用户遇到的问题。例如,25岁的白领小王,公司离家很远,下班后没有时间准备晚饭,希望到家后能很快吃上晚饭。

需求的来源除外部用户外,还可以来自公司老板、市场部门、运营部门、财务部门等,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用户的需求。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想要做一个某某功能”“某某功能如果改成这样就更好了”等说法并不是需求,而是为了满足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或功能),功能不等于需求!

当用户或客户在向我们提出需求时,要注意判断他们提出的究竟是需求还是功能。很多时候他们提出的所谓“需求”其实是经过了自己加工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不是他们遇到的根本问题。前文白领小王的例子中,小王的需求是:在下班后减少等待时间,尽快吃上晚饭。那么,外卖软件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人工切换收货地址、选择送达时间两项功能,在公司提前点餐送到家中,到家后可以直接吃饭。如果用户不想点外卖,那么回家途中的线下商家可以提供半成品商品,买回家后省去备菜的环节,经过几分钟的炒制即可成菜,也能实现减少等待时间的期望,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这就说明,同一个需求可以有若干个解决方案供用户选择。

下面再分享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说明需求和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

20世纪初,张三想从甲地到乙地,提出“我想要一匹更快的千里马”。那么,“千里马”是他的需求吗?显然不是,张三的核心需求是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千里马”是他提出的解决方案,而这种解决方案受人们认知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他只能想到“千里马”。后来人们开始研究制造汽车,显然“汽车”这个解决方案更优秀,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高铁、飞机等解决方案。

3.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的理论,它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7个层次。产品经理作为经常与用户打交道的角色,需要对用户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1)生理需求:满足人们最基础的衣、食、住、行的需求。例如,购物App、外卖App。

(2)安全需求:对理财安全的需求,对健康的需求。例如,理财App、互联网问诊App。

(3)归属与爱的需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求,也就是社交需求。例如,社交App、社群圈子App。

(4)尊重需求:认可自身努力成果、取得成就的需求。例如,App中的排行榜、点赞功能等。

(5)认知需求:求知、探索周围世界,解决疑难问题的需求。例如,App中的知识付费模块。

(6)审美需求:追求与欣赏美好事物的需求。例如,短视频App。

(7)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发挥个人能力,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例如,自媒体平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金字塔模型,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

在互联网时代,软件产品有着满足人类个体需求的天然优势,尤其是C端产品更容易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同一款产品可能能够满足多个层次的需求,这类产品在设定需求优先级时,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再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3.1.3 需求性质

按需求的性质,可以把需求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1)功能性需求:用户直接操作使用的软件功能,以此来实现业务需求,达成目标。例如,搜索商品、加入购物车、申请退款等。注意,有些需求用户也许不会直接提出,但这些需求是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例如,授权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版本管理等。

(2)非功能性需求:为保障软件系统的平稳运行、功能的正常使用,对软件系统提出的其他特性要求,一般包括如下指标。

①易用性要求:对软件界面的易用性、美观性,以及用户的文档和培训资料等方面的要求。

②性能要求:对系统响应时间、并发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要求。例如,系统能满足1000人并发使用。

③安全性要求:对系统抵御和承受潜在风险的能力要求,以及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例如,保障用户数据不被外部盗用。

④可靠性要求:对系统故障率、灾备机制等方面的要求。例如,要求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年非计划停机时间不超过10小时,服务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切换至备份机等。

⑤可维护性要求:对系统易分析、易修改、易升级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当功能发生变化时,除原始开发人员外,其他开发人员通过阅读源代码和相关开发文档,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修改。

3.1.4 产品价值

产品价值包括核心价值、期望价值和附加价值。

(1)核心价值:为用户提供最基本的服务,满足用户最核心的需求,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产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用户就不会使用它。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实现了卡诺(KANO)模型中的基本型需求。例如,微信的核心价值就是聊天。

(2)期望价值:产品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对高品质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如果期望价值做得好,用户黏性就会更高。产品的期望价值就是实现了卡诺(KANO)模型中的期望型需求。例如,微信的期望价值就是能够进行更优质的社交,朋友圈、红包等功能应运而生。

(3)附加价值:产品能够提供的附加收益,与产品的核心功能基本无关,附加价值能够带给用户惊喜,让用户眼前一亮。产品的附加价值就是实现了卡诺(KANO)模型中的魅力型需求。例如,微信的附加价值就是可以通过小程序和支付连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面提到的卡诺(KANO)模型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的一种模型,也是对需求优先级进行排序的常用工具,在3.6.3小节中会进行介绍。

随着产品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产品价值是会发生变化的。例如,在发展中期,微信的附加价值是可以进行手机支付,但现在微信的附加价值可能就变成了可以购买理财产品。 svp5witN10Q1gpeyrQMctkQbh003Mjc0miPF9M1uDzKLXvjc6wgK6eZnhPk8dA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