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的说法,哲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因为这一天米利都人泰勒斯预言的日食发生了(图1.5)。米利都在爱琴海东岸,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当时是希腊人的一块殖民地,一个独立的城邦。这一天被看作哲学的生日,更多是因为泰勒斯本人。他被称作第一个哲学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因为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谈论自然的“原因和本原”的方式。这种谈论方式被广泛接受,传播到希腊文明的其他地区:不仅包括米利都附近的厄弗所、希腊本土的雅典,还有其他希腊城邦的殖民地,例如今天意大利境内的埃利亚和西西里岛。哲学就此在希腊语世界扎根。
一个几乎和哲学本身同样古老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希腊?希腊人有他们自己的说法:例如哲学起源于闲暇,摆脱了体力劳动和日常所需的希腊闲人才有精力专注于哲学的研究;又如哲学起源于惊异或好奇,古希腊先贤对自然界规律现象的强烈好奇心,推动着他们去探询它们的本原。今天的历史学家更多会考虑古希腊文明的外在特征,来解释哲学为什么会在此地发生:他们往往会提到希腊发达的航海业,强调希腊作为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也有人也会突出政治方面的因素,例如特殊的城邦制度,尤其是民主制度;当然,还有人会提到希腊人特殊的多神教信仰等。毫无疑问,哲学作为人们在历史中的实践,当然会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如果哲学的本性是由这些历史中的或然性因素决定的,那么,它就很难成长为一个被有理性的思考者普遍接受的知识学科。
图1.5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抄本(约1475年),海牙荷兰皇家图书馆。奥古斯丁提到毕达哥拉斯(右侧讲者)是第一个自称哲学家的人,而泰勒斯(左上丈量太阳者)则以他预言日食和月食的能力著称。(《上帝之城》8.2)
在谈到哲学起源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哲学的内部特征,根据历史文献来考察究竟是哪些人在当时被称为哲学家?古希腊人是如何理解一个哲学家的工作的?古希腊哲学家的工作有什么特点能把它和其他思想和实践的方式区别开来?
据说最早自称为哲学家的是毕达哥拉斯(约前570—前490年)(图1.6):
在被弗琉斯(Phlious)的僭主莱昂(Leon)问到他是谁时,〔毕达哥拉斯〕说:“一个哲学家(philosophos)。”他将人生比作集会,来参加集会的,有的是为了竞赛,有的是为了生意,但最好的是为了观看,人生也是如此,有的人天生奴性,追逐名和利,而哲学家则追寻真理。
在毕达哥拉斯看来,哲学家选择了最好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追求的既不是世俗的荣誉,也不是物质的利益,而是真理或真相。希腊的哲人从一开始,就把他们的哲学活动和对真理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哲学家们首先是真理的观看者和追寻者。
我们都知道哲学或“philosophia”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指“爱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或“Sophia”含义非常广泛,它可以泛指一切和人、神有关的知识,也可以指一种卓越的生活态度,一种实践的智慧。重要的是,“爱智慧”和“智慧”有着本质的区别:智慧是一种现成的、已经实现的、不变的洞察,不管是理论上的顿悟,还是实践中的洞见都是如此;爱智慧则是对于这样一种心智状态的追求,它始终是有待实现的,总要通过研究和论证,来确保爱智者不断接近真理和智慧本身。在下一讲中,我们会进一步介绍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于爱智者和智者的区别。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过爱智慧这样一种独特的求知方式,哲学作品同希腊早期乃至其他文明传统中的智慧文学(Wisdom literature)区别开来。智慧文学是源自古代近东的一种文体,由智者和圣人关于自然、人生和神祇的训导构成。希伯来语《圣经》中收录了不少智慧文学的杰作,如《箴言篇》《训道篇》《智慧篇》等,而希腊人也借助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等著作传承他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洞察。但是哲学与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哲学的精神不在于训导知识、传承智慧,而在于探索和反思。
图1.6 乔尔乔内《三个哲学家》油画(约1505—1509年),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一种解释认为,手拿直角三角板的年轻人是毕达哥拉斯,身旁的是他的老师锡罗斯的斐瑞刻德斯(Phrecedes of Syros)和泰勒斯。
亚里士多德在回顾之前的希腊哲学时,给了早期哲学家们一个特别的称号“physikoi”,“研究自然的人”。
这个词源自希腊语“physis”,在早期哲学家那里,它既可以指自然界整体,也可以指自然界中事物的生成变化,同时还可以指可见的自然现象背后的自然本性。对于自然界以及它所包含的自然物的变化进行深层解释,探究其本原,这就是哲学先驱们的首要工作。早期的哲学家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探究自然(peri physeos historia),尤其是其中的变化和原因。但是,不应忽视的是,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也尝试对世界的产生和变化做出系统的解释,例如我们熟悉的各种创世传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怎么将哲学有关自然的谈论和其他话语体系区别开来?它的答案也同样经典:哲学话语提供的是logos,而宗教和神话产出的则是mythos。
我们要注意,这两个希腊词并不像它们衍生出的现代词汇那样截然对立:一个是逻辑缜密的理性论述,另一个则是荒诞不羁的神话。在古希腊语中,它们都可以指一种话语、一个说法或者一段故事。不仅我们今天会读到巴门尼德要讲一个mythos,柏拉图的《理想国》也会混用“mythos”和“logos”。由此可见,单纯的词源学考察,并不足以揭示用“logos”所概括的哲学的特性。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考察早期自然哲学家们的工作,深入考察哲学作为一种独特话语体系的基本特质,以及它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要提到的是英国学者劳埃德谈到希腊科学起源时一个著名的说法:“自然的发现。”他强调希腊人区分自然和超自然:尽管他们不否认神的存在,但并不认为神会以违背自然法则的方式干预自然。希腊人更愿意强调自然界受其内在本原支配,包含着可以查明的因果法则。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早期哲学家称为“自然主义者”。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并非偶然的结果,也不是混沌一片,而是包含内在的秩序。希腊人创造了“kosmos”一词既指宇宙整体,也指它内部的秩序,并且坚信这一秩序对我们来说是可以认知的。
其次,早期哲学家在对自然的探究中,发明或创造性地诠释了一些传统词汇,使它们得以成为严格的哲学术语,尝试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给出内在的、系统的解释。例如我们已经提到的“physis”和“kosmos”,再如“aitia”,我们今天通常把它翻译成“原因”,但它可以更宽泛地指“合乎理性的解释”“理由”等。我们后面在有关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解释中会进一步探讨这个术语的哲学内涵。
这些术语成为早期哲学家的重要理论工具,帮助他们对自然界的深层变化给出界定清晰的描述和解释。
再次,早期哲学家的解释,往往遵循经济的原则,尽可能诉诸少数几个本原来解释杂多的现象。神话也会对自然现象给出解释,但总是不断引入新的神祇或传说来解释一个新现象的发生,而不是坚守少数几个普遍适用的法则。例如泰勒斯强调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美尼则会提到气,恩培多克勒等人则提到水、火、土、气四个基本元素等。
最后,早期哲学家对于传统的解释,或者说现成的说法,总是抱持批判性的态度。它旗帜鲜明地表明,希腊哲学不是在传承什么知识和智慧,而是在尝试用理性的方法去探讨能够得到辩护的说法。早期哲学家也因此很少是独断论者,而总是强调通过合理的推理来达到结论。
上述四种特征,其实都浓缩在希腊语“logos”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中。其中四个含义尤其值得关注:(a)我们的语词、言辞或其中包含的说法或解释;(b)能够给出一种合理的说法的能力,引申为一般的理性能力;(c)推理过程,也就是我们运用理性能力来给出一个说法的过程;(d)支配事物变化的原则,它可以成为我们理性认识和谈论的对象。为了保持这个概念的多义性,我们将它音译为“逻格斯”。在它的众多含义中,“合理的说法”是核心,它将我们的语言、心灵和世界勾连起来,而这一三重关联将成为我们理解西方哲学传统的重要线索。
在进入本讲的主角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之前,我们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刚才已经谈到的泰勒斯和他所属的伊奥尼亚学派,以及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们的工作。
米利都人泰勒斯(约前620—前546年)的生平我们知之不多,人们往往会提起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写到的一个小故事,说泰勒斯太过专注于研究星空和天体,以至于不小心掉进了坑里,他身旁的色雷斯少女嘲笑他太专注于云上的事情,以至于看不见脚下的大地(图1.7)。
这个故事自然有不同的讲法:一方面,它提醒哲学家们在关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反思的同时,也要留心眼前的世界和它所面临的具体的、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它也展示出,哲学这种特殊的思考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此不同,以至于很难被普通民众理解。
至于泰勒斯的哲学主张,非常遗憾,只有两个残篇可以确切无疑地归在他的名下。一个残篇断言:“水是万物的本原。”
本原(archē)是希腊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它既指事物在时间上的开端,也指支配一个事物运动变化的法则,或对于运动变化的解释。泰勒斯认为水可以解释这一切。这是一个不明觉厉,但显然唯物论色彩浓郁的自然主义主张。
但另一个残篇的气质则大为不同:“万物充满了神。”这里的“神”,至少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实际上指的是灵魂。
所以他似乎又有一种万物有灵论的主张,认为所有的事物都被灵魂或生命的原则所支配。
图1.7 约翰·坦尼尔《跌入井中的天文学家》版画,出自Thomas James,Aesop’s Fables: A New Version,Chiefly from Original Sources,Illustrated by John Tenniel,London: J. Murray,1848,p. 216。
泰勒斯原本的解释究竟如何,我们并不清楚。甚至离他并不久远的亚里士多德也只能猜测,泰勒斯之所以把水看作万物的本原,是因为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而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的,热所从中产生的东西被看作万物的来源。此外,万物的种子也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至于作为本原的水和他所说的神或灵魂之间的关联,就更不可知了。亚里士多德说泰勒斯将灵魂看作运动的本原,因为他在观察到磁力吸附现象时断言磁石拥有灵魂。
但我们并不清楚灵魂作为运动的本原究竟是一个独立的本原,还是水的另一种形态?西塞罗等后世作家持第一种主张,声称这里的灵魂指的是整个宇宙的心智,它从水中塑造万物。这听起来尽管不太可信,但至少解释了水为何能演化为万事万物不同的形态。
因为泰勒斯留下的残篇实在太少,现代学界更愿意把阿那克西曼德(约前610—前546年)看作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缔造者。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体——“论自然(Peri physeos)”,它成为早期哲学写作的范式。
阿那克西曼德又被称作“宇宙生成论(cosmogony)与宇宙论之父”(图1.8)。在《论自然》中,他尝试对世界的深层变化给出一个自然主义的甚至是机械论的解释。例如,他认为我们不需要什么东西来支撑大地,大地就在整个宇宙的中央,它到其他所有事物都是等距的,所以没有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推动大地朝向一个特殊的方向运动。
图1.8 阿那克西曼德的宇宙,出自M.A. Orr,Dante and the Early Astronomers,London: Gall and Inglis,1913,p. 59。
和泰勒斯不同,阿那克西曼德并没有把水或某种特殊的物质元素(例如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因为他认为这些物质元素由于自身的物理特性,就必然是确定的和有限的。而这样的元素难以解释自然界纷繁杂多,而且往往与之相对立的现象。例如用水来解释火就非常困难。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我们应该换一个方向来思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永久持存的,在时间上没有限定,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解释在本原尚不存在的时间中出现的自然现象;与此同时,本原在空间上也应该没有限定,否则就没法包容万物;同时,本原也不应该有特定的性质,而是在整个时空中持存不变的事物。阿那克西曼德将它称之为“apeiron”,中文通常译为“不定”,但它也有“无限”“没有边界”等含义,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理解自然界中的边界、事物的确定性质以及万物的生成变化。
但是,“不定”作为对世界的解释,它是有缺陷的。按照流行的解释,它没有特定的性质。
然而,我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恰恰是因为有特定的性质约束着它们的变化。阿那克西曼德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要解释自然中的变化,尤其是包含着对立面的变化,除了“不定”这一消极本原之外,还需要引入更为积极的法则:
存在者从中生成之来源,也是其毁灭时的归宿,这根据的是必然性(chreōn),因为按照时间的安排,它们要为自己的不义彼此付出代价和补偿。
这常常被称作“补偿原则”,它被用来解释自然界的具体运作:这个世界受到一些彼此对立的基本实体或性质的支配,例如水和火、冷和热、干和湿。如果这些对立面中有一方在某段时间占了支配地位,另一方在其他时间段中就需要得到补偿。例如夏天时热居于支配地位,到了冬季,就需要冷来占据支配地位作为补偿。
这是一个今天看起来非常幼稚和粗糙的自然法则。但需要强调的是,它首先并不是一个通过观察自然归纳得出的后天原则,而是哲学家在反思可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时,引入的一个约束自然变化的先天法则。因为阿那克西曼德明确地强调了这一切是出于“必然性”,而不是某种经验法则。此外,这个法则不仅仅描述自然事实,而且确定了世界的规范性秩序。通过“不义”“代价”“补偿”这些带有强烈价值色彩的词汇,阿那克西曼德表明:只有当自然受到这种补偿原则支配时,它才是一个好的、有序的、正义的世界。
通过引入“补偿原则”,阿那克西曼德试图利用某种先天的、具有必然约束力的法则来解释世界,这是早期哲学家一个了不起的尝试。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自然哲学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有了分别。我们稍后会回到早期哲学家所强调的“必然性”这一概念再做进一步解释。
可以附带一提的是,阿那克西曼德也常被看作进化生物学之父,因为他提到了物种之间的演化。在他的宇宙生存论的模型中,物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从水生到陆生演化。
当然,这能不能理解成进化论的先驱,属于科学史而不是哲学史的领域。
之前提到毕达哥拉斯(约前570—前490年)最早自称哲学家,但我们更熟悉他作为数学家的身份,以及被西方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主张确实和他的数学实践紧密结合。当伊奥尼亚的哲学家们尝试用自然元素解释宇宙的本性和生成变化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毫不犹豫地把数看作本原:
为了说明这一点,毕达哥拉斯派有时习惯于这样说:“万物皆与数相似。”有时则会以最自然哲学的方式发誓如下:“以将‘圣四(tetraktys)’——拥有永恒自然之根基的源泉——赐予我等者的名义〔发誓〕,绝不!”所谓“赐予我等者”,指的是毕达哥拉斯……而“圣四”则是一个数,它由前四个数构成,产生了最完满的数,也就是十,因为1+2+3+4=10。
图1.9 毕达哥拉斯派的圣四
在毕达哥拉斯的数学体系中,“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看作一切智慧的源泉。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十进制中“十”这个完满数的来源,而且也展示出最基本的和谐比例关系:毕达哥拉斯认为四度、五度和八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而其中八度的弦长比例是2:1,五度是3:2,而四度则是4:3。所以,这三个最完满的和谐都可以还原为前四个自然数的比例关系。而整个天体的运行又似乎是在模仿音阶,天底下的万物无不包含着内在的比例关系。因此,前四个自然数组合而成的数与数的和谐,就构成了世界的本原。为此,毕达哥拉斯派生造了“圣四(tetraktys)”这个词,以及一个每条边由4个点构成的等边三角形(图1.9)作为特殊的象征,来展示他们所理解的宇宙秩序。
当伊奥尼亚的哲学家们专注于世界的物质特性时,毕达哥拉斯选择了对世界的抽象刻画,用数来解释世界的变化。他把目光投向自然结构,后者通过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对于内在结构与事物构成形式的思考,对后来的哲学家,特别是柏拉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生学说对柏拉图影响也很大。他认为灵魂在死后只是离开我们的身体,但并不会随之灭亡,而是会重新投生到其他身体中,不止会转生为人,也会变成其他动物。据说毕达哥拉斯曾经因一只狗被人抽打而痛哭,说那是他失散多年的好朋友。
此外,对于毕达哥拉斯派来说,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或探究自然的方式,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们,在严格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学派,甚至是一个宗教团体。他们有自己的学派礼仪,遵守一定的进食法则。在16世纪的这幅插图(图1.10)中,毕达哥拉斯看到了豆子,连连摇手,因为他们学派拒绝进食豆子,这是一种宗教式的禁忌。这看起来像是哲学的倒退,但它同样生动地展示出早期哲学家们对于不可解释的事物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至于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是不是合乎理性,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思考和判断。
图1.10 匿名法国画家《不要吃豆子》水彩(16世纪初),美国国家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