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讲
柏拉图论灵魂及其美德

接下来两讲介绍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和他的哲学。下一讲关注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本讲则聚焦灵魂学说和美德理论(图3.1),实际上是继续上一讲有关苏格拉底道德心理学的反思。所谓道德心理学,是对伦理语境中思想和行动的研究,考察那些在伦理上具有价值的行动和品质的属性。对于古代哲学家来说,美德是他们伦理反思的核心。与此同时,从苏格拉底开始,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家们将美德这种品质首先归于灵魂。

“灵魂”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当代哲学读者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大家习惯于将它归入宗教和神话的范畴,认为它指的是人的某种神秘的非物质要素,可以脱离肉身而存在,因此不应出现在严肃的哲学讨论中。不过,在当代道德心理学的分析中,理论家们仍会把人的有意识、有目的、需要承担道德责任的行动和品质归于人的心灵或心智(mind)。因此,我们可以 暂时 将古人所说的灵魂,看作近代以来的心灵或心智概念的对应物,以此确保在哲学中谈论灵魂的合法性。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将成为接下来有关心灵哲学、道德心理学的讨论会反复触及的话题。在本讲中,我将尝试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初步展示古今灵魂/心灵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

图3.1 威廉·布莱克《柏拉图的灵》水彩(约1820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这是布莱克为弥尔顿(图中坐着的年轻人)《沉思者》一诗所作插图,诗中写道:

让柏拉图的灵(spirit)移驾,来展示是什么样的世界或广袤天地收留了不朽的心灵(mind),在她抛弃了肉体角落中的寓所之后。 27hMDI1fuXgKUmNDWE0JKc3aH8k3soNDQ13ZYNP0G7/6YTsN20yPwn59RyPyna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