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以北京为政治重心,但离不开东南经济重心的鼎力支持。故东南第一要缺两江总督的选任就极为关键。道光朝两江总督陶澍的亲家胡达源有云:
天下之势,居西北足以控东南,而东南出贡赋,饶财货,以供天子百官及商贾负贩之所利,故理东南得人,则天下治。金陵,东南一大都会也,总制(两江总督) 理之。南昌,又吴楚间一大都会也,并隶总制。地广袤,役繁赋重,有大政三,曰河、曰漕、曰盐。三者一不治,则天下受其困,故总制难于他省,非智勇深沉,能经纬天地者当之,则往往不治。
这虽有恭维陶澍的浓厚意味,但所言江督位置的重要及对人才要求之高,确是实情。
在嘉庆四年 (1799) 乾隆去世之前,江督几乎为旗人所垄断,而难胜其任者也比比皆是。嘉庆掌权后,汉人出任江督的情况才明显增多。迨道光中后期 ( 1830年以后),陶澍、陈銮、李星沅、陆建瀛等湘楚汉人相继出任江督。本章在乾嘉变革的既有学术脉络下,希望指出:道咸之际,东南地区在文官经世的层面出现了从八旗到湘楚的权势转移。迨咸同之际,两江总督曾国藩带领湘军平定东南后,从文、武、商、学多个维度推进了这一权势转移。结果,不仅满汉关系随之深刻变化,而且“南重北轻”的局面也在清朝首次出现,揭开了清朝历史上朝廷与东南关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