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什镇属菏泽市鄄城县,位于鄄城县东南部。阎什镇现辖30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镇域人口约6万人,镇区户籍人口约1.14万人,全镇总面积67.98 km 2 ,耕地面积6.5万亩。阎什镇镇域对外交通发达,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省道为主,以县乡道为辅的框架。阎什镇域内有京九铁路、德商高速公路、省道巨鄄路3条交通干线,同时,鄄城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均设在镇域内。京九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客货站;德商高速贯穿南北;东临220国道,鄄巨公路横穿东西,旅游路纵贯南北,形成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构筑的立体交通网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图2.1-1)。
在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作为鄄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区,阎什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在于解决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怎么办?如何调整农业产业模式,促进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
(2)空间怎么办?镇域空间如何布局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3)人怎么办?如何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实现人口的就地城镇化?
图2.1-1 阎什镇微观区位
阎什镇以主粮生产为主,构建“种_养_加工_销售”一体化的主导产业链,包括订单农业种植新模式、“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配套加工及订单销售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通全产业链(图2.1-2)。即建立以“国赢农业”为依托的种植体系、以“温氏集团”为主体的养殖体系以及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的循环体系。
图2.1-2 阎什镇产业链示意
种植区空间布局:在种植规模上,以农业合作社为单位,将土地适度流转给农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实现土地规模化。空间上布局西部、东部、南部三大规模化种植区,面积分别为17200亩、24100亩、13000亩,共54300亩(图2.1-3)。
图2.1-3 种植区空间布局
养殖区空间布局:在养殖上,采用“公司+家庭农场”合作模式,在西部、东部、南部3个规模化种植区共配置25处养殖基地,其中3处为种养循环设施点,养殖规模共计1500亩(图2.1-4)。
图2.1-4 养殖区空间布局
种养加一体化:在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二产加工厂,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配套第二产业,推进种养加一体化,可以整合农村资源,催生农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图2.1-5)。
图2.1-5 加工厂空间布局
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基础,构建种养加一体化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体系,形成“三生”一体发展模式,实现整个“三生”系统物质能量的自给、自洽、自循环。在西部种养区、东部种养区、南部种养区分别布局一个资源能源循环站,占地分别为55亩、60亩、50亩(图2.1-6)。
图2.1-6 阎什镇物质循环利用体系
按阎什镇主导产业链产业需求,预测第一产业及与农业服务有关的第三产业可带动5000余人就业。其中规模农业可带动近4000人,家庭农场可带动600余人,田园综合体相关服务人员近700人。以带眷系数1.5来统计,预测未来阎什镇农村人口约1万人(图2.1-7)。
图2.1-7 阎什镇第一、二、三产业带动就业人口
以城镇就业岗位预测阎什镇镇区人口,考虑镇区用地规模、工业企业市场趋势以及本土农业产业初加工,综合预测未来城镇可提供近12000个就业岗位,有近3万城镇人口居住(图2.1-8)。
图2.1-8 阎什镇人口规模预测分析
当前,阎什镇镇域人口约6万人,镇区人口约1.14万人。在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的情况下,按上述农业产业化方式,未来将有约1万人留在农村地区,约有近2万人流向镇区,实现就地城镇化,还有近2万人向镇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迁移。
(1)规划理念
以自然禀赋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优化乡村“三生”空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打造乡村振兴“阎什样板”。
构建“城_社区_农庄”三层空间结构,促进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良性循环,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镇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整体谋划,整镇推进。
(2)镇域规划布局结构
在镇区布局上,环镇区布局低碳循环示范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体验区、特色生态种植区和四季风情体验区,结合田园综合体布局稼穑趣园、美食驿站、农创工坊等,在种养循环区域引入温氏集团、国赢农业等社会资本进行运营,在镇区东侧建设共享工厂(图2.1-9)。形成“一带三区,一核多点”的空间结构:“一核”是指镇区综合服务核;“一带”是指沿着省道和雷泽湖_沙河形成的田园发展带;“三区”分别是指规模种养区、田园综合体和生态涵养区,其中规模种养区位于镇区的西侧、北侧和南侧,田园综合体环镇区布局,生态涵养区位于镇区的东南角(图2.1-10)。
(3)镇域规划村庄布局
为促进居住融合,规划形成“镇区_社区_农庄”的居住体系,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阎什镇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7个、特色保护类村庄7个、搬迁撤并类村庄53个。构建“1+7+7”模式:在镇域内形成“1+7+7”的空间体系,其中“1”是指1个镇区,第一个“7”是指7个社区,第二个“7”是指7个农庄。
图2.1-9 阎什镇规划结构图
图2.1-10 阎什镇总平面图
其中,规划镇区人口3万人;7个社区的每个社区人口规模1000~2000人,建设用地面积100~300亩;每个农庄人口规模200~300人,建设用地面积50~80亩(图2.1-11,图2.1-12)。
图2.1-11 阎什镇村镇空间布局
图2.1-12 阎什镇合村并居引导
(4)镇区空间用地布局
镇区空间用地布局规划见图2.1-13。镇区空间结构为“一主三次”,“一主”为一个综合服务核心,“三次”为三个片区服务中心(图2.1-14)。
图2.1-13 阎什镇镇区空间用地布局规划
图2.1-14 阎什镇镇区用地规划
(5)产居单元模式创新
在产业融合方面,提出两类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以社区为主体的“社区_种植单元”模式,另一种是以田园综合体为主体的“农庄_田园综合体”模式。“社区_种植单元”模式以5000~10000亩的基本规模单元为基础,将其划分为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3类。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居住生活、医疗养老、文化教育、商业服务等相关设施;生产空间包括养殖基地、临时仓储空间、农机存储空间等;生态空间一般占比超过90%。在“农庄_田园综合体”模式中,重点打造特色农庄。其中包含15%的生活空间和85%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由定制农场、生态绿地和水系等组成(图2.1-15)。
图2.1-15 阎什镇产居单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