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

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处理分析,从而实现识别物体及其分布特征和规律的技术。

遥感可作为一种快速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的技术和手段,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遥感不仅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也可服务于大众民生,是空间信息与位置服务的主要信息源。当前遥感已经形成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监测的体系,是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美国的信息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苹果等,都把遥感影像相关的空间信息作为基础信息。2004年1月,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刊文介绍美国劳工部将与遥感密切相关的空间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和最有潜力的三大高新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野外调查手段,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表探测主要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一是空间观测范围广。一景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图像可覆盖地面范围为34 225 km 2 (即185 km×185 km),比地面调查、航片覆盖范围大得多。从这种意义来讲,利用遥感技术有助于宏观、综合研究全球环境等问题。

二是数据获取速度快、周期短。传统实地测绘需要历经多年重复一次,而卫星的重访周期则通常以天计,通过卫星组网模式构建的卫星星座的重访周期则可达每天数十次(例如,截至2022年8月,“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达70颗,每天可对全球任意点进行23~25次重访)。另外,卫星遥感影像通常为瞬时成像,能够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通过对比与分析不同时相影像,能为地物动态变化状况、发展演化规律研究与分析提供保障,为病虫害、洪水、污染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对时效性要求高的灾情预报、抗灾救灾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是可深入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条件恶劣地区。有些地区因受地形阻隔、交通不便等自然或经济条件限制,利用传统的地面实测手段难以完成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在获取这些地区的影像资料方面更加便捷,具有地面调查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而为研究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提供数据支持。

四是获取信息量大。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远远超出了人眼所能感知的可见光光谱范围。例如,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使人类能够对地球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

五是空间详细程度不断提升。米级、亚米级甚至厘米级、毫米级的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成像及航空摄影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地球影像微观信息获取开拓了一个更快捷、更经济的途径,能够推动更大比例尺的测图、军事目标动态监测及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数据库的建设、更新。

目前,遥感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文、地质、矿产、测绘、大气、海洋、军事及环境等各种领域,深入很多学科中。而遥感成果获取的快捷和高效等优势,正促使其以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OfDtiuk+CHb+81SEK8e628LnVTprL40wXfkur8KqwnOR8DdfOPm+k4EZ37fm85R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