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节
小结

本章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南》的基础上,针对村镇社区微观尺度特点,归纳总结形成能够指导村镇社区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双评价”工作、反映微观尺度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特征的生态要素指标体系,并根据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提出了生态要素的空间评价路径,解决了生态要素的景观生态学特征如何与村镇社区“双评价”衔接的问题。本章提出的村镇社区生态要素分类指标体系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相关研究和标准建构,能够基于多源数据进行生态要素的识别和划分,既能够与现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衔接,又能较为简便地通过对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测图像等数据解译进行各生态要素的识别,在顾及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也使得研究结果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比现有的生态要素指标体系,本章构建的村镇社区“三生”协调的生态要素指标体系至少具有以下3方面优势:

首先,该指标体系区分了生态功能要素和生态干扰要素,不仅关注提供生态功能的要素,还包含可能对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要素,为探索生态功能与生产和生活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优化“三生”空间格局奠定了基础;

其次,该指标体系除了给出生态要素的分类体系外,还加入了反映各要素空间特征的规模、形状、邻接关系等多项指标,以实现村镇社区微观尺度下更加精细化的生态格局评价;

最后,该指标体系具有村镇尺度上的简洁性和适用性,仅区分了8个生态要素一级类,各生态要素之间存在较为明确的生态学性质差异,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指标体系的村镇社区尺度规划的适用性。

目前,国家在“双评价”工作上仅对县级及以上尺度进行了相关规定,提出了技术指南,但对人与环境互动更加频繁、作为生态规划实施基本层级的村镇尺度有所忽视。本章重点关注了村镇尺度生态规划的微观特点和规划工作实施的可行性,探索了村镇社区生态要素分类体系及空间特征指标体系,为村镇社区“双评价”和相关规划的进行奠定了基础,符合微观尺度规划的要求和特点。 OfDtiuk+CHb+81SEK8e628LnVTprL40wXfkur8KqwnOR8DdfOPm+k4EZ37fm85R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