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卷故事

窑火淬星河

说起山东淄博,人们常想到“小饼烤炉加蘸料”的网红烟火气,而这座城市更深处,跃动着一抹淬炼了千年的琉璃之火。与西方水晶的透亮不同,淄博琉璃以温润如玉的质感、瑰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气泡流纹为美,其中有一种与“鸡油黄”齐名的珍稀品类,名为“鸡肝石”,更是将“人为”与“天成”完美结合的典范。

传说在明朝,淄博博山的老窑工琉璃孙,承接了烧制上等“水晶料”的任务。他精选原料,不眠不休地守着窑炉,然而开窑之时,预期的流光溢彩并未出现,满窑皆是深沉晦暗的紫褐色琉璃,上面还布满了如同铁锈般的斑点!“完了!”琉璃孙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依照行规,这批琉璃应被敲碎丢弃,但琉璃孙心有不舍,拾起一块摩挲,竟觉入手温润。他走到阳光下细看,惊讶地发现那深褐色基底古朴如陈茶,而那些“锈斑”竟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金属光泽,宛若灿烂星辰。

“或许……这东西没那么糟?”琉璃孙心里一动,将“废料”重新加热,捏制成笔筒、印盒和水盂,打磨光滑后,硬着头皮拿到了市集上。

起初,这些“黑疙瘩”无人问津,直至一位江南文人驻足端详,眼中放出光彩,惊叹道:“妙啊!老板,此为何物?”琉璃孙红着脸回答:“是……是烧坏了的琉璃,不值钱的。”

文人连连摇头:“非也非也!此物色如沉檀,纹若星汉,古朴沉着,胜过一切人工雕琢之美,分明是仿天然‘鸡肝石’的妙品啊!”

听了这番话,众人纷纷围拢过来。这批“废品”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价格远超寻常琉璃。琉璃孙因祸得福,被誉为“鸡肝石孙”。他并未藏掖这次“失败”,反而记录下当时的原料配比与火候变化,经反复试验,终于将这场偶然的“窑变”,稳定成可控的独门工艺。

鸡肝石的美,并非诞生于“完美”的计划,而是缘于匠人对“不完美”的包容与再创造。这正是淄博琉璃,乃至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动人哲学。

(插图:丁德武) V1pVkpAGq6lji41cELMEbToT7Kjoe6QJW3iWwSCbohnwXR62LrrPWoeWrjNLZP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