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传说

老天爷自有定数

■ 王福军

汪之海是一家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也是一个相当有知名度的作家,生活过得很滋润。因为供职的杂志社离家不远,所以他每天都是走路上下班,权当锻炼身体了。

这天下班后,汪之海往家走着走着,猛一回头,对身后一人喝道:“你跟踪我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刀条脸,瘦削身,头发又长又乱,衣服又破又脏,看上去十分落魄。刀条脸面色苍白,他颤着声说:“汪、汪老师,我在电视上见过您。我没恶意,只想拜托您一件事……我是个文学爱好者。”

汪之海放心了,看来自己多虑了,这人一看就“人畜无害”,而且明显是个不得志的文学爱好者。汪之海怎么知道?因为他曾经也是如此。汪之海假装客气地问:“你有什么事?”

见汪之海这样的文学“大咖”对自己如此客气,刀条脸显得很感动。他哆嗦着从随身挎的大破包里掏出厚厚一沓A4纸——两份打印的文稿,摞在一起足有大字典那么厚。他眼神怯懦,又充满期待地说:“汪老师,这是我写的两部小说,能请您指教一下吗?”

汪之海接过来,觉得很沉,就问:“怎么不发电子邮件?”刀条脸搅着手说:“我听说编辑一般不太看电子信箱里的自由来稿,他们只看熟人的稿件,所以我就想当面给您纸质稿……汪老师,您别误会,我不是说您……”

汪之海宽容地一笑,随手把第二份文稿递回去,说:“我就看上面这份吧,窥一斑而知全豹嘛!对了,你怎么不到杂志社交给我?”

刀条脸更加尴尬了:“汪老师,其实我在杂志社门口徘徊了好久,但实在没勇气进去找您。见您下班出来了,我只好一路跟着,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前跟您交流,不想先被您发现了。”

原来自己如此受人尊敬!汪之海满面春风地说:“不用这样,身为编辑,我尊重每一位作者。这样吧,明天此时我们还在这里见面,我当面跟你说说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好吗?”说完,他转身就走,刚走两步,身后刀条脸又开腔了:“汪老师,我还有句话要说。”

汪之海转过身,刀条脸眼神复杂地说:“请您认真读一下好吗?不瞒您说,我撑不住了,无论是经济、健康,还是大脑,我都到极限了,所以请您明天一定要跟我说实话。如果这部小说还行,那便好;如果不行,您千万不要敷衍我,好让我彻底死了这份心。实际上我来找您,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刀条脸说完就掉头走了,汪之海清楚地看到他脸上现出决绝的样子来。两手准备,那第二手准备是什么,无须多说。

第二天,两人准时见了面。刀条脸的面色更加苍白,看得出他很紧张。汪之海心里闪过一丝不忍,但还是摆出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这个、这个……你昨天都那样表态了,我就直说了——像你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我见过不少,好多人把爱好当作才能,甚至当作职业。我以前因为不忍说破真相,鼓励人家继续努力,结果反而害了人家……”

刀条脸瘫软下来,可他还不死心,问:“您的意思是……”

“你就不是写作的料!”说完这句,汪之海不敢看刀条脸的眼睛。过了片刻,他听到刀条脸轻轻吐了口气:“我知道了,汪老师,谢谢您的直言相告。那我的文稿……”

“糟糕,我忘带了……”

“算了……”刀条脸苦笑一声,没再言语,垂头丧气地走了。

汪之海回到家,推开书房门,一眼瞅见刀条脸那份文稿静静地躺在书桌上,他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心一直往下沉。刚才跟刀条脸说他不是写作的料,汪之海说了假话,实际上眼前这部小说极为出彩,一旦发表肯定会引发轰动——刀条脸是个文学天才。

汪之海之所以哄骗刀条脸,除了想把这部小说占为己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刀条脸翻身,他自己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若干年前,汪之海跟刀条脸一样穷困潦倒,写的每篇小说都石沉大海。一次,汪之海实在太饿了,就到废品收购站,想卖点废品换两个馒头。他一眼瞥见废品堆上有一样东西,那是一份打印出来的小说文稿,估计是和自己同样不知名的写作爱好者写的。投稿没被“看见”,最终被当作“废品”卖到了收购站。

汪之海是个识货人,就像有的人写书法不行,但评论书法极为在行。他读完小说就浑身颤抖起来:这是一部极为精彩的小说!汪之海把文稿从废品收购站带回了家,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把它占为己有。

这部打印的小说上有署名,也有日期。那日期是几年前,署名是“愚夫”。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关于作者的其他信息。

汪之海想,这个愚夫跟自己一样,对文学抱有幻想,可几年过去,或许连他自己都忘记投过这部小说了,或许他已经改行了,甚至已经死了。于是,汪之海将这部小说署上自己的名字投递了出去,一举成名。后来,他因此成为编辑,有了稳定而优渥的生活。

现在,书桌上放着的这份小说打印稿,署名正是“愚夫”。

不是冤家不碰头!

汪之海猜测,这些年来,刀条脸,也即愚夫,只是埋头苦写,不关注文坛,也不读其他作家的书,不然早就发现自己那成名作的真相了。这是个活在逼仄世界里的人,所以,刚才自己无情打击他,因为他说了,他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第二手准备肯定是一个字:死。他一死,自己将再无后顾之忧。

第二天,手机上这样一条新闻让汪之海欣喜若狂:有人从高楼上跳下,当场死亡。警察调查后的结论是:这人大名叫某某某,笔名叫愚夫,家中只有一个姐姐。他爱好写作,性格内向,没有工作,没有结婚,无疑是自杀。

汪之海笑了,心头大刺拔除了,而且还获得了一部精彩的小说。只可惜前天脑子短路,嫌稿件太沉,没留下另一部作品,相信那部肯定也是惊世之作。汪之海当即决定休完剩下的年假,趁此机会把这部小说扫描成电子版,再对其修补一番,然后静等鲜花、掌声和财富。

一晃几天过去了,这期间,汪之海一直埋头修改文稿,手机也顾不上多看。终于,修改工作结束,假期也结束了。

这天早上,汪之海容光焕发地走进杂志社,却发现一件怪事:同事们全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自己。接着,社长把他叫进了办公室。

一向笑容可掬的社长,此时脸上的表情跟同事们一样,甚至还多了一丝憎恶。社长开腔了:“汪之海,这几天你没看手机吧?”见汪之海愣着没反应,社长又说:“几天前有个叫愚夫的人跳楼死了,他姐姐在他随身挎的大包里发现了一份小说的打印稿。因为这起跳楼事件,这部小说随之在网上公布并得到大范围传播。智能时代真是奇怪,一部上好的小说走正常的渠道或许火不了,若伴随极端事件曝光却能一夜爆红。现在这部小说就是如此,都上热榜了。可是,很快有人发现一件奇怪的事,这部小说跟你当年的成名作一模一样!”

汪之海震惊不已。原来,当年网络平台还不发达,愚夫将自己的小说打印出来,投给几家杂志社。或许是因为那时杂志社纸质来稿太多,愚夫的作品还没遇上伯乐就被处理了,其中一份被当作废品卖到了收购站,也就是后来被汪之海带回家、冒名发表的那份。即便如此,愚夫还是没放弃自己的小说,所以这次他将那部多年前一直没回音的作品又打印了一遍,也带了出来,想一起给汪之海看看……

见汪之海震惊的样子,社长继续说:“愚夫的姐姐在他电脑里找到了那部小说的电子版,文件最后保存的日期明显在你发表成名作之前。不仅如此,愚夫还给姐姐留了一封遗书,说自己带了两部小说找‘汪老师’指点,这才认清自己不是写作的料……愚夫的姐姐已经把律师函寄到我们杂志社,即将对你提起诉讼,说你不仅剽窃了她弟弟的小说,还刺激他,致其轻生……”

社长后来说了啥,汪之海听不见了,他不停地想:我那天为什么不把愚夫的第二部小说留下来?谁知道那就是我的“成名作”啊……

(发稿编辑:曹晴雯)
(题图:豆 薇) MegYVQk9+vQWcqIZ8hdrLfUACp03Oeh3GMxEj3cj4XBr9buVNVKij6ZaJW6uRq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