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题故事:藏在故事里的爱

古镇拐角烧饼,人人赞不绝口。而那一口酥皮之下的馅里却藏着一段深沉的爱。

拐角烧饼

@徐玉虎

斜川是古镇。十字往南走一段,顶头是南街,向西通往学校。要说斜川的小吃,当数拐角烧饼。

老王在南街丁字西北角,租一片地方支起帐篷打烧饼,起名拐角烧饼。老王和老伴一起经营,老王打烧饼,老伴调凉菜、夹菜,卖菜夹馍。

老王每天四五点起床,发醒几十斤面粉,做剂子,擀成饼,抹上油酥、盐和花椒面,撒上芝麻,放入炉子里烤,待会儿再翻一下,十分钟后烧饼就熟了。还别说,老王打的烧饼酥得掉渣,再夹上老伴调的小菜,大家吃后赞不绝口。每天早晨七点多开始卖,上学的、上班的、做生意的,街道的人围在摊前,老王和老伴忙得不亦乐乎。

几年后,老王租了主家一间门房,外间打烧饼、卖烧饼,里间住宿。老王把打烧饼的案板支在靠门的地方,把炉子支在靠案板的里边。不少人看到都说不顺,劝老王换过来,老王却执意不换。老王说:“手打烧饼,眼看大路,敞亮。”

有一天,老王正在打烧饼,忽然看到一辆疾驰的小货车拐过弯,直冲向路边的小男孩。那孩子一慌,竟呆站在路边。随着刺耳的刹车声,老王几步跨出大门,奋力把男孩拽到怀里,栽倒在一边。男孩得救了,老王的脚却被货车撞伤了。

住院期间,小孩妈常去医院看望老王,每次都说着感激的话。老王脸一红,说:“别这样说了。谁遇到,都会这样的。”老王出院后,在家里休养。小孩妈多次托人和老王说赔偿的事,老王都一口回绝。小孩妈无奈,亲自来到老王家。她话还没出口,老王就一脸认真地说:“你一个女人,拉扯娃上学不容易。再别说那事了,只要娃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人才,就是对我的补偿。”从此,老王每天打烧饼时,眼总盯着外面的大路。看到有学生在路边,老王便大声喊道:“拐角地方,注意车。”一早晨,他会喊多次。

不久,学校每天派一门卫在拐弯处值班,老王每天留两个烧饼。门卫值班完,就到烧饼店吃早点。门卫要开钱,老王手一摆,说:“先别开,给你记着。”快放假时,门卫要清账,老王又是把手一摆,说:“你每天辛苦为学生值班,就免了吧。”门卫执拗要算账付钱,谁知老王根本就没记账,最后只好象征性地收了一点,才了却此事。门卫感动地说:“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老王停下手中的活,接过门卫递过的香烟,吸了口,说:“你每天负责地护送学生,我很感激。”

后来,老伴因病去世了,老王一个人经营烧饼店。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办法,以前是老伴夹菜卖烧饼,现在老王让顾客自个夹菜,在木匣子里放钱、找钱。都是熟客,谁还不放心谁?再后来,大家用手机付钱,老王把二维码贴在木匣子上,顾客一扫就行。

老王救的小孩考上了名牌大学,临走时到店里看望老王。老王像自己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般激动,硬是给小孩塞了几百元钱。那孩子推辞不收,老王说:“收下吧,你妈拉扯你长大,太难了。再说,你替我、我……圆了大学梦。”老王说完,眼眶里含着泪花。

多年后,老王老了,身体不好,关了烧饼店。今年春季的一天中午,老王门口停了一辆小车,傍晚时老王被那小车拉走了。斜川街的人都知道,是老王一直供那孩子上大学;开烧饼店的拐角处,则是老王儿子出车祸的地方。

老王唯一的儿子乐乐,那年去学校,因车祸不在了……

朱权利摘自《西安日报》
发稿编辑:胡捷 图:豆薇

6.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O+WtwuwSnKmfGRN7f73WqpkAEKMFXqkrWxW0+uQWho8QEo402ag7SPB4YoYvOv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