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名氏

本书所选录汉代无名氏的作品,多达四十八首,实为有作者主名的作品之三倍。其中情况不一:有的本是汉乐府,如《战城南》《有所思》《上邪》之类;有的称为“古诗”,如《文选》所收《古诗十九首》,便多是东汉后期士大夫文人的作品,经长期流传而逐渐被修改定稿的;有的虽或被指为西汉枚乘、东汉傅毅,或更早为苏武、李陵的作品,也均经历代研究者陆续否定了,只能归于无名氏一类。这些情况与魏晋南北朝诗的无名氏之作多为乐府民歌者不同,故须在录注具体作品时分别说明。

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古诗是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杂诗类收的最早的五言古诗,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以为定名。《文选》李善注曰:“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诗云‘驱马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此则辞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据近人考证,《古诗十九首》大概作于东汉末年,是建安(献帝年号)诗的前驱。其作者虽不可考,但可确定不是民间作品,而是文人仿乐府作的诗,所以诗中常用典故,正是文人诗的色彩,而又带有民间味。每首原题已失,今以各首开头一句为题。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1] ,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2] ,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 [3] ,越鸟巢南枝 [4]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5]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6]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7] ,努力加餐饭。

● 注释

[1] “行行”句:言游子远行而不停止。

[2] 阻:艰难。此句本《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

[3] 胡:胡地,乃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的泛称。

[4] 越:古时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各族称百越,此泛指南方。以上二句典出《韩诗外传》:“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此言北地之马总是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喜将巢筑于南向的树枝上,谓动物尚不忘故土,人岂能无情?

[5] “相去”二句:谓长久分离令人忧思而消瘦。缓,宽松。

[6] “浮云”二句:言游子在外被他人所迷惑,竟至不想归家。反,同“返”。

[7] 捐:抛弃。此句谓强忍思念而不再提及。

● 评析

这首诗既是士大夫文人的作品,故多用古典。它又是模仿或学习民间歌谣(乐府)的,故多回环复沓之语句,如既已说“相去万余里”,又说“道路阻且长”,再言“相去日已远”;既说“衣带日已缓”,又说“思君令人老”,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用不同语句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又是民歌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1] 。盈盈楼上女 [2] ,皎皎当窗牖 [3]

娥娥红粉妆 [4] ,纤纤出素手 [5] 。昔为倡家女 [6] ,今为荡子妇 [7]

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 注释

[1] 郁郁:繁盛貌。首二句先写外景,从而表明了思妇所处的环境和季节。

[2] 盈盈:体态娇美貌。

[3] 皎皎:此指容颜照人。牖(yǒu):窗。

[4] 娥娥:轻巧美好貌。

[5] 纤纤:纤细状。

[6] 倡:古指以出卖歌舞艺技为生的人,与“娼”意近而不同。

[7] 荡子:即游子,指那位出游不归的丈夫。

● 评析

全诗仅十句,而前六句的首二字皆是叠字,又都用得恰当,毫不勉强。论者谓是从《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连用六叠字于四言句的后二字之句法中化出,大概是的。此诗亦写思妇,同样也带有民歌风味。与前首不同者,乃以诗人之笔从旁刻画。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 [1] ,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

斗酒相娱乐 [3] ,聊厚不为薄 [4] 。驱车策驽马 [5] ,游戏宛与洛 [6]

洛中何郁郁 [7] ,冠带自相索 [8] 。长衢罗夹巷 [9] ,王侯多第宅 [10]

两宫遥相望 [11] ,双阙百余尺 [12] 。极宴娱心意 [13] ,戚戚何所迫 [14]

● 注释

[1] 陵:大土山。

[2] 忽:迅速。

[3] 斗酒:量不多的酒。斗,量酒器。

[4] “聊厚”句:言聊且以斗酒为丰厚,不嫌其贫薄而姑且引以为乐。

[5] 策驽马:鞭打劣马。

[6] 宛、洛:二地名。宛,即宛县(今河南南阳),西汉著名的五都之一。洛,东都洛阳。

[7] 郁郁:繁华貌。

[8] 索:求。此句意谓王侯权贵之间相互往来,旁人难以打入他们的活动圈子。

[9] 衢:通达的大道。罗:排列。此句指大街两旁并列着许多小巷。

[10] 第:大宅。

[11] 两宫:《文选》李善注引蔡质《汉官典职》曰东都洛阳有“南宫北宫,相去七里”,当指此。

[12] 阙:立于宫门前左右各一的高建筑物。此句言宫门前的两座望楼其高百余尺。

[13] “极宴”句:谓达官贵人在那样繁华都市中自然可以尽情欢宴,娱心快意,即如诗前六句所说的人生如寄,应及时行乐的意思。

[14] 戚戚:忧惧貌。此句谓为何他们还是戚戚忧惧?不外乎为追求功名利禄罢了,何至如此迫急!

● 评析

此诗思想境界不高,但却代表了东汉末期一些士大夫文人的普遍情绪。诗中写洛都繁华,大有“极其笔力,写到至足处”之势,虽欠蕴藉,却极尽沉着痛快之致,在十九首中当为特例。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1] 。弹筝奋异响 [2] ,新声妙入神 [3]

令德唱高言 [4] ,识曲听其真 [5]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6]

人生寄一世 [7] ,奄忽若飙尘 [8] 。何不策高足 [9] ,先据要路津 [10]

无为守穷贱 [11] ,轗轲长苦辛 [12]

● 注释

[1] 具陈:一一叙述。

[2] 筝:一种拨弦乐器名。奋:发出。

[3] 入神:指达到奇妙境界。

[4] 令德:代指贤士。令,善。高言:指歌辞语意高妙。

[5] 真:本意。此句意为知音者应能听出唱辞中所包含的深意。

[6] “齐心”二句:言在座的人所怀愿望相同,但均未明言。申,表明。以下六句便表达心愿。

[7] 寄:托身、暂居。

[8] 奄忽:匆遽而来去无定貌。飙尘:犹言“风尘”,暴风曰“飙”。此二句言人生短暂。

[9] 策:以鞭打马。高足:骏马。

[10] 据:占据。津:渡口。此句谓抓住时机,占据要职。

[11] 无为:不要。无,即“毋”。

[12] 轗轲:同“坎坷”,路不平状。末二句意谓:不要甘于自守贫贱,长久地在坎坷的路上过着苦难艰辛的生活。

● 评析

这首诗从宴会中听弹筝说起,主意只在说新声所表达的真意当是大家所共怀而未申的心愿,即诗的后六句内容。明钟惺谓:“欢宴未毕,忽作热中语,不平之甚。”朱自清说:“他们的不平不在守道而不得时,只在守穷贱而不得富贵。这也不失其为真。有人说是‘反辞’‘诡辞’,是‘讽’是‘谑’,那是蔽于儒家的成见。”其说颇为可取。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 [1] ,阿阁三重阶 [2]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3]

清商随风发 [4] ,中曲正徘徊 [5]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6]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7] 。愿为双鸿鹄 [8] ,奋翅起高飞。

● 注释

[1] 交:交错。疏:镂刻。结:挽结、张挂。绮:一种提花丝织品。此句言花格窗雕刻精美。

[2] “阿阁”句:谓四面有飞檐的高阁,用三重阶梯引上去。

[3] 无乃:犹言“可能”“莫非”,表示猜测语气。杞梁妻:杞植,名梁,春秋时齐国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齐伐莒,杞植战死。《孟子·告子下》言“杞梁之妻善哭其夫”;刘向《说苑·善说》演为“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古琴曲有《杞梁妻叹》,传为杞梁妻作。以上二句言:谁能弹唱出如此凄切之曲?莫非又是杞梁妻那样的女子?

[4] 清商:乐府曲调名。

[5] 徘徊:形容乐曲萦绕迟回。

[6] 慷慨:感慨不得志。

[7] 知音:古有俞伯牙鼓琴,钟子期听而知其志的故事,人称二人为“知音”,后世多引申为“知己”。以上二句意为:我不仅怜悯弹唱女子的痛苦,更为无人理解她而痛心。

[8] 鸿鹄:指天鹅一类的飞禽。一本作“鸣鹤”。末二句写诗人由同情转而产生思慕的感情愿望。

● 评析

知音难遇,千古同悲。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1] ,兰泽多芳草 [2] 。采之欲遗谁 [3]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 。同心而离居 [5] ,忧伤以终老 [6]

● 注释

[1] 芙蓉:荷花。

[2]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 遗:馈赠。

[4] 漫浩浩:漫远无际貌。

[5] 同心:言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离居:两地分离。

[6] 终老:终生。

● 评析

寥寥八句,写游子思乡,怀念同心,至为深切。因意境和辞语多取自《楚辞》,后世或附会为思君之作,实属曲解。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 [1] ,促织鸣东壁 [2] 。玉衡指孟冬 [3] ,众星何历历 [4]

白露沾野草 [5] ,时节忽复易 [6]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7]

昔我同门友 [8] ,高举振六翮 [9] 。不念携手好 [10] ,弃我如遗迹 [11]

南箕北有斗 [12] ,牵牛不负轭 [13] 。良无盘石固 [14] ,虚名复何益!

● 注释

[1] 皎:洁白光明。

[2] 促织:蟋蟀。

[3] 玉衡:星名,指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孟冬:初冬(农历十月)。此句言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表明时至初冬。

[4] 历历:清晰可数貌。

[5] 白露:霜。

[6] 忽复易:很快地更换。

[7] 玄鸟:即燕子。逝:离去。此句言燕子都已离开此地,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8] 同门:出于同一师门的同学。

[9] 六翮(hé):飞禽翅膀上坚硬的羽翅,据说有六根。以上二句谓昔日的同学均已功成名就、展翅高飞了。

[10] 携手好:指关系亲密的朋友。

[11] 遗迹:过去的足迹。

[12] 箕、斗:两组相邻的星名。箕稍南而斗偏北,故古有“南箕北斗”之说。《诗经·小雅·大东》言:“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此句亦承此意,借星为喻,言枉有箕斗而无法使用。

[13] 轭:木制马具,驾车时套在马颈部。此句言牵牛星徒有其名却不能驾车。

[14] 良:诚。盘石:即“磐石”,大石。末二句言朋友间友谊不牢固,徒有虚名又有什么用!

● 评析

这首诗从悲秋写到失志,又从失志转而至怨恨得志的朋友不相援引,感叹良多,气氛悲愤怨抑,具有沉着痛快的力量。其写法是顺着思想活动的进程而移动,极其自然。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 [1] ,结根泰山阿 [2]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3]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4]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5]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6]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 [7] ,贱妾亦何为!

● 注释

[1] 冉冉:同“苒苒”,柔弱貌。

[2] 阿:山洼。首二句用孤竹结根泰山起兴,暗喻女子欲嫁一个可靠丈夫的心愿。

[3] 兔丝:即“菟丝”,一种攀附于其他植物而生长的蔓生植物。女萝:也是一种蔓生植物,与菟丝相类。一说即菟丝的别称。此句比喻女子所嫁的丈夫并不可靠。

[4] “夫妇”句:言夫妇该在适当的时间及早相会。

[5] 陂:山坡。以上二句言结亲不易。

[6] 轩车:士大夫乘坐的篷车。此句谓丈夫出行之车归来多么迟缓!

[7] 亮:谅必。执高节:怀有高尚的节操。末二句谓夫君既然坦诚忠贞,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 评析

这首诗多用比喻,随着诗思的发展而换用新物,切合所需。此亦拟乐府民歌之一证。

庭中有奇树 [1]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 。攀条折其荣 [3]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4] ,路远莫致之 [5] 。此物何足贡 [6] ,但感别经时 [7]

● 注释

[1] 奇树:珍稀树木。

[2] 发华滋:华,花。滋,盛。指开出繁盛的花。

[3] 荣:即“华”,也是花,为避复而换用同义的字。

[4] 盈:充满。

[5] 致之:送到。

[6] 贡:奉献。

[7] 别经时:离别经时长久。此句意为只不过有感于久别而借此物寄情罢了。

● 评析

这首诗是写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短短八句,却从庭中奇树说起,由树及叶,由叶及花,再说折花将以赠给所思的远人。然而路远不可能送达,无可奈何,只有罢了。其实一枝花有什么值得远赠的呢?不过是因离别太久而发痴想吧。诚哉,“深衷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诗镜》语),在《古诗十九首》中亦是不可多得者。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1] ,皎皎河汉女 [2] 。纤纤擢素手 [3] ,札札弄机杼 [4]

终日不成章 [5] ,泣涕零如雨 [6] 。河汉清且浅 [7] ,相去复几许 [8]

盈盈一水间 [9] ,脉脉不得语 [10]

● 注释

[1] 迢迢:遥远貌。牵牛星:天鹰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星之名,俗称“牛郎星”。

[2] 皎皎:光明貌。河汉女:指天琴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即织女星。它与牵牛星隔银河而相对。

[3] 纤纤:柔弱貌。擢:提举。素:洁白。

[4] 札札:织机开动声。杼:织机上的梭子。

[5] 章:花纹。此句言织女终日相思,徒弄机杼而无心织锦。语意取自《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指织女空有其名,却不能使机杼来去往复,故织不成锦纹。

[6] 零:落下。

[7] 河汉:银河。

[8] 几许:犹言“几多”,谓不远。

[9] 盈盈:水满而充盈状。

[10] 脉脉:含情凝视貌。

● 评析

这首诗借汉代已经产生的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写夫妇离别之情,无疑也是拟乐府民歌的佳篇。

回车驾言迈 [1]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2]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3]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4]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5] !奄忽随物化 [6] ,荣名以为宝。

● 注释

[1] 回车:掉转车头往回行。驾言迈:驾车远行。言,语助词,无实义,犹“乃”“而”之用。

[2] 涉:本指渡水,此指“经历”。

[3] “所遇”二句:谓一路上所遇到的任何东西都不是原样了,人又焉能不老呢?

[4] 立身:建功立业。苦:恨、遗憾。以上二句谓世上万物兴衰自有其规律,人生亦如此,若不趁早建功立业,便只会遗恨终身了。

[5] 考:老。

[6] 奄忽:见前《今日良宴会》注释〖[8]〗。物化:语出《庄子·齐物论》,本指物我相互幻化,此指死亡。末二句意谓曾几何时,生命逝去,便只有美名能够流芳百世。

● 评析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思想内容比较积极的一首。虽然主人公着眼的仅在于末句所言“荣名以为宝”,但毕竟他还有见于人生短暂,必须及早立身,勿贻后悔的积极主张。

东城高且长 [1]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2] 。回风动地起 [3] ,秋草萋已绿 [4]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5]

荡涤放情志 [6] ,何为自结束 [7] ?燕赵多佳人 [8] ,美者颜如玉 [9]

被服罗裳衣 [10] ,当户理清曲 [11]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12]

驰情整中带 [13] ,沉吟聊踯躅 [14]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15]

● 注释

[1] 明、清学者或以“东城高且长”至“何为自结束”十句为一首,而以“燕赵多佳人”以下至篇末十句为另一首。如此,则《文选》的《古诗十九首》即须改为《古诗二十首》了。兹仍照旧只作一首,不作两篇。

[2] 相属:相连。

[3] 回风:旋风。

[4] “秋草”句:言秋风初起,草尚未衰。萋,繁茂。以上四句写初秋景色,以言季节即将变换。

[5] “晨风”二句:先言《诗经·秦风·晨风》一诗中“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是作者枉自哀伤;再言《诗经·唐风·蟋蟀》章提倡“好乐无荒”、勿淫乐过度以免自伤乃过分拘谨。既以“晨风”“蟋蟀”作鸟、虫之名,以写秋冬时令,又借用其在《诗经》中作篇名的含义,可谓语义双关。下文则言应该放达而及时行乐。

[6] 荡涤:本指洗涤,此言摆脱羁绊、消除顾虑。

[7] 结束:束缚。

[8] 燕赵:二古国名。战国时,燕国位于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赵国位于今山西、河北一带。

[9] 颜如玉:肤色洁白细腻如玉。

[10] 被服:穿着。被,同“披”。罗裳衣:绫罗制的衣裙。

[11] 户:窗。理清曲:弹奏清商之曲。

[12] “柱促”句:琴、筝等拨弦乐器的琴码曰柱。定弦时左右移动其柱以调节音高。故而听到弦紧音高,便知柱已移动而使弦短促。

[13] 中带:衣带。

[14]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此二句形容听者入迷而进入遐想沉思的境界时,手足不自觉的动作状。

[15] “衔泥”句:以燕子成双筑巢喻男女同居。

● 评析

乐府歌辞有时并二诗为一辞,文义不相连属,是篇或即此类。前十句言秋气初至,感叹时光易逝。主张放情适意,及时行乐,勿自拘束。后十句写一美人,玉颜罗裳,当户弹琴,弦急音悲,使听者为之着迷。前后两段亦非绝对挂搭不起的,但关系不太紧密罢了。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 [1] ,遥望郭北墓 [2] 。白杨何萧萧 [3] ,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 [4] ,杳杳即长暮 [5] 。潜寐黄泉下 [6] ,千载永不寤 [7]

浩浩阴阳移 [8] ,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 [9] ,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 [10] ,圣贤莫能度 [11] 。服食求神仙 [12] ,多为药所误 [13]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14]

● 注释

[1] 上东门:洛阳城东最北头有门,古称上东门。

[2] 郭北:即城北。洛阳城北有邙山,乃王孙公侯葬地。

[3] 萧萧:风动树叶声。

[4] “下有”句:言地下埋葬着久已死去之人。

[5] 杳杳:阴暗幽深貌。此句谓他们已永远处于漫漫黑夜之中。

[6] 潜寐:沉眠。

[7] 寤:苏醒。

[8] 浩浩:水无边际貌。引申为“漫长”。阴阳移:阴阳指气候季节,入春阳气升,入秋阴气至,阴阳移则寒暑易,即年复一年。

[9] 寄:暂居,寄寓。

[10] “万岁”句:言千年万载总是一代代地生死更替相送。

[11] 度:同“渡”,越过。

[12] 服食:服,同“食”,专指服用方士所合炼的丹药。

[13] 误:受其毒害。

[14] 被:同“披”,穿着。纨与素:精细洁白的绢称“纨素”。两字拆开单用,或称“纨”,或称“素”,亦可。拆开而又并用,则纨有花纹,而素则无。

● 评析

此诗言人生如朝露,一死永不寤,贤愚都一样。服食求仙则死得更快。不如尽量吃好的穿好的,图个眼前享受。此种颓废思想无疑是会在汉末长期动乱中一些不得志的士人头脑里产生,但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愤激之词。

去者日以疏 [1]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2]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3]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 [4] ,欲归道无因。

● 注释

[1] 去者:逝去的岁月。疏:远。

[2] 来者:未来的时日。亲:近。以上二句意谓逝去的青春距我日远,衰老的晚年即将来临。

[3] “出郭”二句:参见前《驱车上东门》注释〖[2]〗。

[4] 故里闾:即故里、里巷。闾,里巷之门。此句与下句谓欲回故乡,却还不具备回乡的条件,真是无可奈何。

● 评析

久客异乡,年已老大,偶过墟墓,感叹人生无常、沧海桑田,不禁哀伤思归。这是一个失意者的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在那个时代有一定的代表性。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1]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3] ?愚者爱惜费 [4] ,但为后世嗤 [5]

仙人王子乔 [6] ,难可与等期 [7]

● 注释

[1] 千岁忧:为身后及子孙之事担忧。

[2] 秉:握、持。此句言夜以继日地游乐。

[3] 来兹:来年。此句言应及时行乐。

[4] 费:财物费用。

[5] 嗤:耻笑。

[6] 王子乔:相传西周灵王的太子名乔者,为道人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炼三十年,成仙升天。事见《列仙传》。

[7] 难可:不能。与等期:与他存同样的期望。

● 评析

讽世之庸愚鄙吝之辈,不能及时行乐,枉计身后之事。开头从正面说人寿极限,末后再申言成仙不死之无望,以绝愚者之惑。

凛凛岁云暮 [1]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2] 。凉风率已厉 [3] ,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 [4] ,同袍与我违 [5]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6]

良人惟古欢 [7] ,枉驾惠前绥 [8] 。愿得常巧笑 [9] ,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 [10] ,又不处重闱 [11]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12]

眄睐以适意 [13] ,引领遥相睎 [14] 。徙倚怀感伤 [15] ,垂涕沾双扉 [16]

● 注释

[1] 凛凛:寒气袭人貌。云:语词,用若“将”。

[2] 蝼蛄:一种居于泥土中的虫,俗称土狗子或拉拉蛄。

[3] 率:都、一概。厉:猛烈。

[4] 锦衾:锦绣之被。洛浦:洛水之滨。相传洛水之神名宓妃,貌美。此句隐指男子另有新欢。

[5] 同袍:二人共穿一件棉袍,言其关系密切。此指夫妻关系。违:背离。此句谓丈夫忘却了自己。

[6] 容辉:容颜、辉光。此句言只有梦中方能见到他。

[7] 惟:想。古欢:旧欢。古,同“故”。此句写梦幻之境,言丈夫仍惦记着往日的夫妻之情。

[8] 枉驾:敬辞,犹言“屈尊大驾”。惠:赐予。绥(suí):上车的拉手绳。此句想象丈夫驾车前来接她同往。

[9] 巧笑:《诗经·卫风·硕人》曰“巧笑倩兮”,指女子俏丽美好的笑容。

[10] 不须臾:不到片刻。

[11] 重闱:内室。

[12] 亮:同“谅”,估计。晨风:鸟名,即“鷐风”,又名鹯。凌:升腾。此二句意谓,谅他无鸟翼,岂能随风飞逝?

[13] 眄(miàn)睐:旁视、顾盼。适意:满足心意。此句言醒来四下顾盼,希望能见到他的身影。

[14] 引领:伸长脖颈。睎:远望。此句谓结果只好遥望远方,空遣情怀。

[15] 徙倚:流连而不忍去貌。

[16] 扉:门扇。此句紧承前意,谓其出门远眺而不见,徘徊于门前,故泪沾双扉。

● 评析

思妇之诗,刻画入微。尤其写梦中相见,惝恍迷离,似真实幻,具见爱情之笃、想念之切。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1]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 [2] ,四五蟾兔缺 [3]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4]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 [5] ,惧君不识察。

● 注释

[1] 惨栗:从人体感受上形容严寒。

[2] 三五:阴历每月之十五日;下句“四五”即指每月之二十日。

[3] 蟾兔:古神话说月中有蟾蜍和玉兔,故“蟾兔”,即代指月亮。

[4] 书札:书信。

[5] 区区:犹言“拳拳”,情怀专一貌。

● 评析

思妇寒夜,望月兴怀,月满月缺,何时得见?记得三年前曾接到他一封多情的来信,一直珍藏在怀袖中,至今保存完好,不曾漫灭。区区之诚,君岂能知?不直说恩爱而恩爱之深情毕显,此真所谓微婉之至。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1]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2]

文采双鸳鸯 [3] ,裁为合欢被 [4] 。著以长相思 [5] ,缘以结不解 [6]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7]

● 注释

[1] 端:古布帛长度单位。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此指半匹。

[2] 故人:久别的丈夫。尔:如此。

[3] 文采:花纹图案。此句言绮上织的双鸳鸯图。

[4] 合欢:参见辛延年《羽林郎》注释〖[7]〗。

[5] 著:装、铺丝绵。“思”与“丝”同音。以“长相思”代指装在合欢被中的丝绵,一语双关,既实指合欢被,又暗喻相思情。

[6] 缘:镶边。结不解:犹言“不解之结”。此句言合欢被四边镶上同心结,取夫妻不弃不离之意。

[7] “以胶”二句:谓夫妻感情如胶似漆,任何人也不能将二人分开。

● 评析

此诗从远在万里之外的“故人”给诗中女主人公捎来一段花绸之事,引发出诗人对真诚爱情的热情歌颂。诗中所用事物及双关语,都体现出此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特点。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1]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2]

客行虽云乐 [3] ,不如早旋归 [4]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 [5] ,泪下沾裳衣。

● 注释

[1] 帏:同“帷”,帐幕。

[2] 揽:提起、拉过来。

[3] 云:说。

[4] 旋:回归。

[5] “引领”句:谓远望而不见归人,只好怅然入房。

● 评析

这首诗也是思妇之辞。全诗除“客行”二句是设为妇劝夫归之语外,其余都是思妇自抒情怀。主人公一切细微变化都与其周围环境相适应,洵属写情妙笔。

古诗七首

这七首古诗,《上山采蘼芜》《四坐且莫喧》《穆穆清风至》三首见于《玉台新咏》卷一《古诗八首》中。《橘柚垂华实》《十五从军征》《新树兰蕙葩》《步出城东门》均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古诗类苑》《诗纪》等,皆为东汉末无名氏诗作之精品,选录于此,姑称为“古诗七首”。

上山采蘼芜 [1]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2] 。长跪问故夫 [3] :新人复何如? [4]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5] 。颜色类相似 [6] ,手爪不相如 [7]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8] 新人工织缣 [9] ,故人工织素 [10]

织缣日一匹 [11] ,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2]

● 注释

[1] 蘼芜:一种味似白芷的香草,可入药。

[2] 故夫:前夫。

[3] 长跪:为表敬重,挺直腰背而跪。

[4] 新人:新娶之妻。

[5] 姝:美好。

[6] 颜色:指容貌。

[7] 手爪:指手工劳作。借代修辞。

[8] “新人”二句:此乃弃妇所言,指当时新妇被迎娶进门时,自己只好从侧门离去。阁,小门。

[9] 工:擅长、善于。缣:一种以双丝织成的黄绢。

[10] 素:白色细绢。

[11] 一匹:合四丈。

[12] “将缣”二句:谓以每日二人所织缣素的质与量相比较看,显然新人不如故人劳动好。

● 评析

写弃妇不写其哀怨,亦不写其见弃之故,却只写其故夫口中对新妇与故妇的比较评价,而弃妇被弃之无辜与哀怨自见。此种写法在古乐府中亦属仅见。

四坐且莫喧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1] 请说铜炉器 [2] ,崔巍象南山 [3]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 [4]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5]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6] 。朱火然其中 [7] ,青烟扬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 [8]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9]

● 注释

[1] 四坐:即“四座”。首二句为歌者开场所言。

[2] 铜炉器:熏香之炉。此后五句均写香炉。

[3] 崔巍:山高峻貌。

[4] 铜盘:指香炉下垫的铜托盘。

[5] 离娄:雕刻玲珑。

[6] 公输、鲁班:春秋时鲁国著名建筑工匠名,公输氏,名般,俗称“鲁班”。后世亦有将公输、鲁班误认为二人者,此处即是。

[7] 朱:红色。然:同“燃”。

[8] 欢:一本作“叹”。

[9] 蕙:香草名。古有以兰、蕙等香草炼制熏香之习。残:烧剩下的灰烬。

● 评析

此诗明写富贵人家在精雕细镂的铜炉里烧着熏香,香风入怀,四座赞叹。但香风不能持久,转瞬散尽,白白糟蹋许多香草。这实是比喻世人追求浮名,徒耗精力,终无益处。诗的开头三句完全是歌唱艺人开场白的口吻,可见这诗实系乐府民歌。

穆穆清风至 [1]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2] 。青袍似春草 [3] ,草长条风舒 [4]

朝登津梁上 [5] ,褰裳望所思 [6] 。安得抱柱信 [7] ,皎日以为期 [8]

● 注释

[1] 穆穆:和美。

[2] 裾:衣前襟。

[3] 青袍:绿色长衣。

[4] 条风:立春时节的东北风。

[5] 津梁:渡河津的桥梁。

[6] 褰裳:提起衣下摆。所思:所思念的人。

[7] 抱柱信:《庄子·盗跖》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遂成为古时坚守信约的典范。

[8] 皎:光明。期:约会。末二句谓怎能得到一位像尾生那样坚守信约的人与我指日发誓?

● 评析

这诗写一位女子春日怀望所欢,望而不见,恨其失约,遂生怨思。诗从风吹自己的衣裾联想到对方所穿的青袍,迂曲自然,正是借景物来写其人的内心活动,并非闲语。

橘柚垂华实 [1]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 [2] ,窃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3] 。芳菲不相投 [4] ,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 [5] ,因君为羽翼 [6]

● 注释

[1] 华实:果实须先花(华)而后实,故称。或解为华美硕大之果。

[2] 好我甘:喜欢我(橘柚)的甘美。

[3] 冀:希望。见食:被食用。

[4] 不相投:不合意。

[5] 欲我知:即“欲知我”。

[6] 因:靠。末二句谓倘若想让世人尝到我的滋味,还得借君之力。

● 评析

这首诗的作者自始至终以深山里的橘柚自比,希望能为人所知,加以汲引,俾得献身自效。这在东汉后期确是一般处士的普遍心愿,具有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1] ,家中有阿谁 [2]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3] 。兔从狗窦入 [4] ,雉从梁上飞 [5]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6]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7]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8]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注释

[1] 乡里:故乡。

[2] 阿谁:犹言“谁”。阿,发语词。

[3] “松柏”句:意谓,遥看松柏林中坟茔累累处便是你的家。

[4] 狗窦:专为狗出入开的墙洞。

[5] 雉:野鸡。

[6] 中庭:内院。旅谷:未播种而野生的谷禾。葵:即冬葵,今称“冬寒菜”。此二句言庭院荒芜、杂草丛生,其间也有些自生的谷与葵。

[7] 羹:汤。

[8] 贻:送与。

● 评析

极凄凉、极惨痛。道尽战争与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残酷灾难。不独当事者泪落沾衣,两千年后的今人读之,亦不免为之泫然。

新树兰蕙葩 [1]

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 [2] 。终朝采其华 [3] ,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抱 [4]

● 注释

[1] 树:种植。葩:花。

[2] 用:此指栽培。杜蘅:香草名,即南细辛,可入药。

[3] 终朝:整个早晨。此句与下句从《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句化出,意谓怀念远人,心不在于采集。

[4] “临风”句:言愿借风力将一腔情怀带给所思念的远人。

● 评析

兰蕙、杜蘅,寄意怀人,采之将欲远道遗赠,而一念及华易枯、香易消,便又感到无比惆怅,采得不起劲了。思妇情怀,正自如此。

步出城东门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1] 。愿为双黄鹄 [2] ,高飞还故乡。

● 注释

[1] 梁:桥梁。

[2] 黄鹄:中国古籍中常提及的一种传说中善飞行的大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鹄,黄鹄也。……凡经史言鸿鹄者皆谓黄鹄。”

● 评析

南人居北,久客思归,客中送客,望江南路而益动故乡之思。但欲归不得,唯有托诸幻想耳。寥寥几笔,皆不从正面说思乡,而思乡之情自深。

白头吟 [1]

皑如山上雪 [2] ,皎若云间月 [3]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 [4] ,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 [5] ,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 [6] ,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 [7] ,鱼尾何簁簁 [8]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9]

● 注释

[1] 晋葛洪《西京杂记》载:“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清王士祯《古诗选》亦将此诗归于卓文君名下。然沈约《宋书·乐志》已将此诗列入汉“街陌谣讴”,不谓卓氏所作。《乐府诗集》将它列入“古辞”,属《相和歌辞·楚调曲》,较为合理。

[2] 皑:白色。

[3] 皎:洁白光明。首二句乃女子自喻。

[4] 斗:古代量酒器。

[5] 躞蹀(xiè dié):小步慢行。御沟:流经宫苑的沟渠。

[6] 凄凄:哀伤貌。

[7] 袅袅:纤弱貌。

[8] 簁簁(shāi shāi):柔软摇动貌。此二句喻男子爱情不牢固,见异思迁。

[9] 钱刀:即钱币。古钱有形如刀者,称刀币、刀钱或钱刀。末二句言男子汉应以重情义为贵,何以为金钱就变了心?

● 评析

这首诗是用将被遗弃的刚强女子的口吻对负心男子所作的决绝之辞。坦诚坚定,无复留恋。诗的开端两句完全可以视为对这女子精神面貌的概括。

怨歌行 [1]

新裂齐纨素 [2] ,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3]

弃捐箧笥中 [4] ,恩情中道绝。

● 注释

[1] 《玉台新咏》卷一收此诗,题曰“班婕妤《怨诗》一首”,并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世多信之。甚至早在钟嵘《诗品》卷上即已列有《汉婕妤班姬》,评其“《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然而,《文选》李善注引《歌录》曰“《怨歌行》,古辞”,虽云“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拟之”。但此诗绮密,非西汉成帝时所能有。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盖已疑之也。兹定为东汉无名氏作,在乐府中属《相和歌·楚调曲》。

[2] 裂:裁断。纨素:精细的白绢。因齐地产品最有名,故称齐纨或齐纨素。

[3] 飙:大风。

[4] 弃捐:丢弃。箧笥:箧,小箱;笥,方形竹篓。此泛指箱笼。

● 评析

此诗反映出封建贵族视女子为玩物,爱则纳之,时过宠衰,便恩断情绝,弃之不顾。全诗以纨扇为喻。此篇与前《白头吟》写同一主题,且皆为妙品,但写法与情调却完全不同。

饮马长城窟行 [1]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2]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3]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4]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5]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6]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7]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8]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9]

长跪读素书 [10] ,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11]

● 注释

[1] 此篇为《文选》卷二十七乐府“古辞”三首之一,李善注云:“言古诗,不知作者姓名。”《乐府解题》曰:“古辞。伤良人游荡不归。或云蔡邕之辞。”然无可为证,不足信。此调在汉乐府中属《相和歌辞·瑟调曲》。

[2] “青青”二句:先以河边草起兴,再借草之绵长喻女子对远行丈夫的不断思念。

[3] 夙昔:同“宿夕”,即昨夜。

[4] “忽觉”句:言突然醒来才明白所思念的人仍在远方。

[5] 展转:同“辗转”。

[6] “枯桑”二句:以落叶之桑尚能感到刮风、不冻之海也能觉出天寒为比,暗责远行未归人的无知无觉与薄情。

[7] “入门”二句:这是埋怨邻人虽自远方归来,却只顾与家人欢聚而忘记给她捎来几句口信。

[8] 双鲤鱼:指书信。古有将帛书结成鱼形之习。明杨慎《丹铅余录》曾载:“古乐府‘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作者沿用古乐府之意,将鱼书演为“双鲤鱼”,下二句则言思妇鱼腹得书,更富有浪漫意味。一说“双鲤鱼”指鱼形木函,亦通。

[9] 尺素:尺长的白绢。

[10] 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与跪相类,坐时两膝着地、以臀落于足跟上;长跪时则抬起臀部、挺起大腿与腰背,上身便长了。

[11] “上言”二句:言丈夫信中先嘱咐妻子多保重,继而再表示自己永不相忘之意。

● 评析

此诗为思妇想念远行在外的丈夫之词,与《饮马长城窟行》的从军戍边主题无关。可见它虽是乐府古辞,却还不是古题的原作。而是借用古题或古调的作品。沈德潜评曰“缠绵宛折,篇法极妙”,妙在何处?曰:“前面一路换韵,联折而下,节拍甚急。‘枯桑’二句,忽用排偶承接,急者缓之,最是古人神妙处。”

战城南 [1]

战城南,死郭北 [2] ,野死不葬乌可食 [3]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4] ,野死谅不葬 [5] ,腐肉安能去子逃 [6]

水深激激 [7] ,蒲苇冥冥 [8] 。枭骑战斗死 [9] ,驽马徘徊鸣 [10]

梁筑室 [11] ,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 [12] ?愿为忠臣安可得 [13]

思子良臣 [14] ,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 注释

[1] 这是汉乐府《鼓吹曲辞·铙歌》之一。铙歌本是军乐,但歌辞来自“街陌谣讴”,本是社会上的流行唱曲,经乐府机关的乐师审定制谱,故流传久远。可惜声辞相混,较难全部通解。因为它们出自民间,故内容庞杂,有叙战争的,如此篇《战城南》;也有男女相爱的情歌,如下两篇《有所思》《上邪》便是。铙歌原有二十二曲,已佚其四,今存十八曲,此为其第六首。

[2] 郭:外城。此二句谓城南城北均有阵亡者。

[3] 野死:死于荒野。

[4] 豪:同“嚎”,发丧时的号哭。此句乃作者拟为亡灵,请求乌鸦为之放声啼叫,以替代亲人的哭葬之礼。

[5] 谅:料想。

[6] 去子逃:指逃离你乌鸦之口。

[7] 深:一作“声”。激激:水流湍急之声、貌。

[8] 冥冥:苍茫幽暗。

[9] 枭骑:骁勇的坐骑,借以指战死的骁骑英雄。

[10] 驽马:劣马。以上二句皆借马言人,意谓英雄死于战场,怯懦者亦徘徊哀鸣,无所遁逃。

[11] “梁筑室”句:于桥梁上筑屋室是不合理的,以比喻不合常理的现象。

[12] “禾黍”句:此紧承上句,言百姓废耕而不产粮食,你人君又吃什么?

[13] “愿为”句:言忠臣难存,暗合前所言“枭骑战斗死”之意。

[14] 子:指战死的忠良之臣。良臣:忠臣。

● 评析

极写战争的残酷、战地的凄惨及连年战争的无休无止,深刻地反映出人民厌战、反战的情绪。

有所思 [1]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2] ?双珠玳瑁簪 [3]

用玉绍缭之 [4]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5]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6]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7]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8]

妃呼豨 [9]

秋风肃肃晨风飔 [10] ,东方须臾高知之 [11]

● 注释

[1] 此亦汉乐府《鼓吹曲辞·铙歌》十八首之一,原第十二曲。男女恋歌,女方之词。有所思:有一位她所思念的男子。

[2] 何用:何以。问遗:问候及馈赠。

[3] 玳瑁:一种海龟,其角质甲壳光滑而有花纹,可制装饰品。

[4] 绍缭:缠绕。

[5] 拉杂:杂乱地丢放在一起。摧烧:毁坏并焚烧。

[6] 当风:迎风。

[7] “相思”句:谓与你断绝相思。

[8] “鸡鸣”二句:此乃追忆当初二人幽会时唯恐惊动兄嫂的情景。

[9] 妃呼豨(xī):象声词,表达内心不堪重负而长叹的嘘声。

[10] 肃肃:萧瑟肃杀。飔:凉风。此句言早晨飕飕的秋风已使人觉其寒凉。

[11] 高:通“皜”,明亮。末句意谓:等一会儿天就要亮了,朝日将照亮我的心,我将会知道该怎么办的。

● 评析

这是一首以大胆泼辣而热烈多情的女子的内心活动写成的情诗。情爱至极,一闻对方有他心,遂生怨怒;怨怒愈甚,愈说明其爱之深而望之切。末段的回掉,不只是文章所需要的波澜,更是深情女子所必有的转念。

上邪 [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2] ,长命无绝衰 [3]

山无陵 [4]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5]

夏雨雪 [6] ,天地合 [7] ,乃敢与君绝。

● 注释

[1] 此亦汉乐府《鼓吹曲辞·铙歌》十八首之一,原第十五曲。也是情诗,并为女方之词。有人认为与上篇为一事的两段。上邪:犹言“天哪”。

[2] 相知:相爱。

[3] “长命”句:意谓让爱情永不衰歇。命,使,让。

[4] 陵:隆起的山梁。

[5] 震震:雷声。

[6] 雨雪:下雪、降雪、雨,用作动词。

[7] 合:合拢。

● 评析

这首诗和上首一样是热烈多情女子的爱情诗。她对天盟誓,说除非天地间出现高山变平等五种绝对不可能有的反常现象,她才会和“君”(指其所爱)断绝。这当是后世“海枯石烂不变心”这类誓言的最早原型。

陌上桑 [1]

日出东南隅 [2] ,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 [3] ,桂枝为笼钩 [4] 。头上倭堕髻 [5] ,耳中明月珠 [6] 。缃绮为下裙 [7] ,紫绮为上襦 [8] 。行者见罗敷 [9]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10]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1]

使君从南来 [12] ,五马立踟蹰 [13]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14]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15] :“宁可共载不 [16]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17]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18]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19]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20] 。腰中鹿卢剑 [21]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22] ,二十朝大夫 [23] 。三十侍中郎 [24] ,四十专城居 [25] 。为人洁白皙 [26] ,鬑鬑颇有须 [27]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8]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9] 。”

● 注释

[1] 此属汉乐府《相和歌辞·相和曲》。晋崔豹《古今注》云:“《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唯《乐府解题》云为:“古辞。言罗敷采桑,为使君所邀,盛夸其夫婿为侍中郎以拒之。”两说不同,然皆言其不出自文人诗家,而为乐府古辞也。《古今乐录》作《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作《日出东南隅行》,《乐府诗集》题为《陌上桑》。

[2] 隅:边、方。

[3] “青丝”句:谓以青丝绳为篮子的提绳。

[4] 笼钩:篮子两边拴绳的钩环。

[5] 倭堕髻:一种发髻。盘于头顶一侧,呈欲堕状,故名。

[6] 明月珠:大秦国(古罗马帝国)产的大宝珠名。

[7] 缃绮:浅黄色带花纹的绸缎。

[8] 襦:短上衣。

[9] 行者:行路人。

[10] 帩(qiào)头:古时男子束发的头帕。此句言少男见了罗敷后赶紧自理其发,以便显得整洁一些。

[11] 但坐:只因为。以上二句指上述人等事后相互抱怨,责怪都因观看罗敷而耽误了劳作。

[12] 使君:汉代称一郡之长的太守为使君。

[13] 踟蹰:迟回不进。

[14] 姝:美女。

[15] 谢:问。

[16] 共载:同车而行。

[17] 一何:何其。

[18] 上头:前列。

[19] “白马”句:谓“骑马在前,后跟黑马驹者即我的丈夫”。

[20] 络:以绳相套。此句言用金丝绳结为羁辔套在马头上,极写马饰具之华贵。

[21] 鹿卢剑:鹿卢同“辘轳”,乃缠井绳的绞盘。古称剑柄作辘轳形且镶嵌以玉石的宝剑为鹿卢剑。

[22] “十五”句:言十五岁为官府小吏。

[23] 朝大夫:任朝廷之上的大夫。秦汉时大夫为朝廷要职,分设御史大夫、谏大夫、中大夫等。此句非确指,只是言其官运亨通、职位显要而已。

[24] 侍中郎:即侍中。秦汉时因此职侍从皇帝左右而地位显贵。

[25] 专城居: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或郡守之官。

[26] 皙:肤色白。

[27] 鬑鬑(lián lián):长貌。形容须髯飘逸之美。

[28] “盈盈”二句:言从容不迫地在官府中踱方步。

[29] 殊:人才出众。

● 评析

乐府民歌多用赋体,以铺叙秾丽为其特征,此篇最为明显。诗中所叙故事,细思颇有漏洞。如首言罗敷从秦氏楼出来,到城南隅采桑。二解罗敷对使君之吏说她年约十八九,已经出嫁。末解说丈夫时年四十余,位居州郡之长。既已为州郡长夫人,何以仍住在娘家,而不住在“公府”?且十几岁的“好女”,竟已嫁给四十多岁的大官,为妻乎?为妾乎?因此,只有说这是罗敷用以对付“使君”的托词,才能说得通。其实,只要想到这篇诗全在描述少女罗敷的美貌和聪明机智,能够从容不迫、随机应变,用一片似真实假的谎言摆脱声势煊赫的使君一伙的调戏纠缠,则一切矛盾便都可解决了。

艳歌行 [1]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2]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3]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4] ?赖得贤主人 [5] ,览取为我疃 [6]

夫婿从门来 [7] ,斜倚西北眄 [8] 。“语卿且勿眄 [9] ,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10]

● 注释

[1] 此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曰:“《艳歌行》非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艳”,乃音乐专用名词,指正曲前的一段引曲而言,古称艳、艳曲或艳段。此《艳歌行》今传二首,此选第一首。《乐府解题》曰:“古辞云‘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言燕尚冬藏夏来,兄弟反流宕他县。主妇为绽衣服,其夫见而疑之也。”

[2] “翩翩”二句:以燕起兴,引出兄弟流落他乡,来去不由己,不如堂前燕的下文。

[3] 流宕:漂泊在外。

[4] 绽:缝制。

[5] 贤主人:指所居之家的贤德主妇。

[6] 览:同“揽”,拿。疃:同“绽”,缝缀。

[7] 夫婿:指房东男主人。

[8] 斜倚:靠门而立。眄:斜视。

[9] 卿:古时尊称对方。此句与下句意谓:您不必如此斜眼瞅我,事情总会像溪水里的石子一样看得清清楚楚。

[10] “石见”二句:意谓这个误会后来虽然完全澄清了,但这种流浪在外的生活实在不如回家的好。

● 评析

开头两句兴辞,兴亦有比意。下云“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实则只写其中一人所遭遇到的一件典型事例而已。

古歌 [1]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2]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3]

● 注释

[1] 四句本似古绝句,但今所见收此诗者,皆题为“古歌”,故亦因之。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二“大小麦第十”注引此诗,亦称“歌曰”。

[2] “高田”二句:言小麦种于高地,地势不适宜,故不结实。

[3] 焉得:怎能。

● 评析

前两句为喻,后两句为主体。男儿远走他乡,有如小麦种在高岗上,如何能不枯槁憔悴、结出果实来?此至为分明,沈德潜竟说“兴意若相关,若不相关,所以为妙”,未免是故作深解。

古乐府 [1]

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 [2] 。十月要镰起 [3] ,并在束薪中 [4]

● 注释

[1] 此四句亦似古绝,收录者多以“古乐府”(或“古艳歌”)称之,本书亦因而不改。

[2] “生于”句:暗指兰草生得不是地方,本应生在空谷之中。

[3] 要:古同“腰”。“要镰”指别在腰上的镰刀。

[4] 并:混杂。束薪:成捆的柴草。

● 评析

言才智之士处于溷浊之地,不为世用,终与草木同朽。短短五言四句,寓意至为著明。

古绝句四首

这四首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卷十,即题曰《古绝句》。因它与梁朝以来已通行的五言绝句形式相同,而它却是早在晋宋以前的作品,故特加“古”字,以别于后之绝句。

其一

藁砧今何在 [1] ?山上复有山 [2] 。何当大刀头 [3] ?破镜飞上天 [4]

● 注释

[1] 藁砧:藁,同“稿”,亦作“稿砧”“稿椹”。古时执行极刑时用三种器物:稿(垫草)、椹(砧板)和鈇(大斧),斩首时将犯人席稿而伏于砧板之上,以鈇斩之。故言“藁砧”则暗联“鈇”,“鈇”与“夫”同音,隐指丈夫。此句乃问:“你丈夫今何在?”

[2] “山上”句:即言“山上山”,隐射“出”字。意谓“夫出在外”。

[3] 何:指何时。大刀头:古时大刀柄上皆有环,以便悬挂。“大刀头”即隐指“环”,谐“还”。此句问:“丈夫何时当还?”

[4] 破镜:古铜镜皆为圆形,与天上明月相同。“破镜”为二,以“镜之半”代言“月之半”——十五天。此句答曰:“十五天当还。”

● 评析

这是一首隐语诗。一问一答,全用隐语,可谓民歌奇构。

其二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瑇瑁簪 [1]

● 注释

[1] 莲花:指簪头镶嵌莲花饰件。瑇瑁:同“玳瑁”。见《有所思》注释〖[3]〗。此句言寄簪以代通问,使对方见物思人。

● 评析

前两句以时与境烘托怀念远人之情,后两句不言寄书问候,却说以簪代信,相思之深,尽在不言中。

其三

菟丝从长风 [1] ,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 [2] ,有情安可别 [3]

● 注释

[1] 菟丝:一种攀缘他物的蔓生草,古人常以其比喻女子依附于丈夫。从长风:顺风倒伏。

[2] “无情”句:言菟丝为无情之物,其根茎尚且不与所附之植株分离。

[3] “有情”句:谓人是有情的,又怎能随便别离呢?

● 评析

一喻到底,语简意切。

其四

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 [1] 。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 [2]

● 注释

[1] 鸳鸯:鸟名,因其雄雌偶居不离,人们常用以比喻恩爱夫妻。

[2] 欢庆:欢乐幸福。

● 评析

语言和取喻之物都是古今民歌所习用者,足见古绝句便是古代歌谣,是长期在民间口耳相传的优秀通俗作品。

托名苏武李陵赠别诗七首

此取自《文选》卷二十九“杂诗”上,原题“苏子卿《诗》四首”和“李少卿《与苏武》三首”。钟嵘以李陵诗为真,不言有苏武诗;刘勰则于李陵的五言诗亦疑为不可信。此外,《古文苑》等书还载录李陵、苏武别诗十余首。经近人考据,这一切别诗都是东汉末年诗人所伪作或拟作,没有一篇是李陵和苏武所作。故这里即明白改题为“托名苏武李陵赠别诗七首”。

其一

骨肉缘枝叶 [1] ,结交亦相因 [2]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 [3] ,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4]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5] 惟念当乖离 [6] ,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7]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8]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9]

● 注释

[1] “骨肉”句:言兄弟乃骨肉至亲,犹如一枝所生之叶。

[2] “结交”句:指所结交的朋友彼此间亦亲善。

[3] 连枝树:即连理树,其两树枝干相并合,连为一体。

[4] 参、辰:二星名。参星与辰(即商)星各居西东,此起彼落,永不相遇。古人常以“参辰”(或“参商”)喻言远离不得相会。

[5] “昔者”二句:言过去在一起时不感觉兄弟情谊之可贵,犹如胡、秦两国比邻相处,反而疏远。

[6] 乖离:别离。此句与下句意谓:但是今天一想到要别离了,恩情反而顿时加深了。

[7] “鹿鸣”二句:《诗经·小雅·鹿鸣》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此处借用《鹿鸣》篇诗句,表达自己欲设宴娱宾,再与兄弟欢聚一场的心愿。

[8] 远人:指即将远行的兄弟。

[9] “愿子”二句:意谓请你再逗留片刻,酌饮数杯,借此机会叙叙我们之间的亲情。

● 评析

沈德潜认为此诗是“别兄弟”,观其全篇,信然。“昔者”以下四句,写亲人离别时的真实情感,自来诗人很少写出此境。

其二

结发为夫妻 [1] ,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2]

征夫怀往路 [3] ,起视夜何其 [4] 。参辰皆已没 [5] ,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 [6] ,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7]

努力爱春华 [8] ,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注释

[1] 结发:在头顶盘发髻,以示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行加冠礼后方可娶妻;女子十五岁结发行笄礼后方能许嫁。此指男女成年完婚。

[2] 燕婉:夫妇和美。及:趁。以上二句言夫妻欢聚唯有今宵了。

[3] 怀往路:记挂着行旅之事。

[4] 夜何其:犹问“到夜里什么时辰了”。

[5] 参辰:见前诗注释〖[4]〗。没:落。此句意谓参辰先后俱落,天色将明。

[6] 行役:服差役。

[7] 生别:生离。与“死别”相对而言。滋:涌出。

[8] 春华:青春。

● 评析

此章当是征人别妻之诗,显然不能归之于苏武。盖苏武出使匈奴,并非“行役在战场”,一切事情皆与苏武不合。以征夫别妻论,这诗确是极其沉痛。开头说夫妻恩爱,正为即将远别增悲。《楚辞》言“悲莫悲兮生别离”,是故“握手一长叹”,悲泪即刻为“生别”滚滚而下。末数句实在是强抑悲愁,劝慰爱妻,然而一说到“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吾知其必哽咽不能再吐一语矣!

其三

黄鹄一远别 [1] ,千里顾徘徊 [2] 。胡马失其群 [3] ,思心常依依 [4]

何况双飞龙 [5] ,羽翼临当乖 [6]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7]

请为《游子吟》 [8] ,泠泠一何悲 [9] !丝竹厉清声 [10] ,慷慨有余哀 [11]

长歌正激烈 [12] ,中心怆以摧 [13] 。欲展《清商曲》 [14] ,念子不能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15]

● 注释

[1] 黄鹄:见《步出城东门》注释〖[2]〗。

[2] 顾:回顾。回头望。

[3] 胡马:见《行行重行行》注释〖[3]〗。

[4] 依依:恋恋不舍貌。

[5] 双飞龙:对自己与挚友的美喻。

[6] 乖:背离。临当乖:即面临别离。此句谓关系融洽、互为羽翼的朋友如今即将分离。

[7] 喻中怀:表明心迹。

[8] 游子吟:古乐府曲调名。

[9] 泠泠:声调清越。

[10] 丝竹:古时对弦乐和竹管乐的总称。此泛指乐器。厉:声音凄厉。

[11] 慷慨:感慨悲叹。

[12] 长歌:长声歌吟。

[13] 中心:内心。怆以摧:即摧怆、悲哀。

[14] 展:放声。清商曲:乐府曲调名,其曲音调较为清越。此句与下句意谓:欲改唱较为清越的《清商曲》,却又想到你不得回归而唱不下去。

[15] “送子”句:谓欲与你一同远行。

● 评析

此章当是别友之诗。《艺文类聚》引作李陵赠苏武诗,恰与《文选》相反,可见这既非苏武亦非李陵之作,而是后人拟作。诗以“黄鹄”起兴,复以“黄鹄”为结,写法颇奇;中间大半借弦歌音声为言,亦罕前例。

其四

烛烛晨明月 [1] ,馥馥秋兰芳 [2] ,芬馨良夜发 [3] ,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 [4] ,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 [5] ,相去悠且长 [6] 。嘉会难再遇 [7] ,欢乐殊未央 [8]

愿君崇令德 [9] ,随时爱景光 [10]

● 注释

[1] 烛烛:月光明亮貌。

[2] 馥馥:芬芳浓郁。

[3] 芬馨:芳香。

[4] 江汉:长江和汉水。

[5] 山海:犹言“山水”。中州:指古豫州(今河南一带),因其居九州之中而得名。此句指江汉之地与中州山水相隔。

[6] 悠:远。

[7] 嘉会:欢乐的聚会。

[8] 殊未央:还未尽兴。

[9] 崇:增益。令德:美德。

[10] 景光:光景、时光。

● 评析

此亦别友之诗,但其地当在中州而非匈奴,故不能定为苏武、李陵相别之作。前四句起兴,与送别了无关系,亦无凄哀伤感之情。全篇只有远别难再相会一点惆怅而已。但这正是朋友赠别的恰如其分的语言,过此反为不当。末后两句谆嘱或祝愿,自亦是良友临别时不可缺少的“珍重”之言。

其五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1] 。屏营衢路侧 [2] ,执手野踟蹰 [3]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4] 。风波一失所 [5] ,各在天一隅 [6]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7] 。欲因晨风发 [8] ,送子以贱躯 [9]

● 注释

[1] 须臾:片刻。

[2] 屏营:犹“彷徨”。衢路:宽广的大道。

[3] “执手”句:谓执手相送至郊野尚依依不忍离去。

[4] 奄忽:急速。逾:超越。

[5] “风波”句:言浮云为风所波荡而飘动。

[6] 隅:方。以上四句以风吹浮云喻人生多变、身不由己。

[7] 斯须:犹“须臾”。

[8] 因:凭借。晨风:早晨之风。

[9] 贱躯:送别者自谓。末二句意谓我只有借晨风以代替我自己陪送你上路了。

● 评析

写为好友送行,临行时触景伤情,一步步地转移其所着眼的外景(衢路、野、浮云、风波、晨风),情思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始则屏营、踟蹰,继而感到奄忽失所,再则将去还留,最后设想不如送你一道走。此诗妙处,固不止于沈德潜所评之“音极和、调极谐、字极稳”而已。

其六

嘉会难再遇 [1] ,三载为千秋 [2] 。临河濯长缨 [3] ,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4] 行人怀往路 [5] ,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 [6] ,与子结绸缪 [7]

● 注释

[1] 嘉会:欢会。

[2] “三载”句:用相处三载如千秋言友情深长。

[3] 濯长缨:洗涤冠带。古人常用以比喻清高自守。此句与下句意谓:离别后我当洁身自律,不负所期。唯有思友之情必将悠悠怅惘,愈久愈深。

[4] “远望”二句:言行将远别,展望前路,悲从中来,故对酒竟不能相劝。酬,相互劝酒而共饮。

[5] 往路:去路。

[6] 盈觞:将酒斟满杯。

[7] 绸缪:深情厚谊。

● 评析

末二句似与上文“对酒不能酬”相矛盾,实则这正表明良友别时心情烦乱,对酒既不能痛饮,而舍此又无可自慰,仍只有用酒来共结深情。正为如此乃益显友情之深与别离之苦。

其七

携手上河梁 [1] ,游子暮何之 [2] ?徘徊蹊路侧 [3] ,悢悢不能辞 [4]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 [5] ,弦望各有时 [6]

努力崇明德 [7] ,皓首以为期 [8]

● 注释

[1] 梁:桥。

[2] 何之:向何处去。

[3] 蹊路:小径、山路。

[4] 悢悢:悲伤惆怅貌。此句意谓伤情太甚,竟至不能说出一句送别的话。

[5] 日月:此为复词单义,仅指月。

[6] 弦:未圆之月,状如弓弦。指阴历每月初七八及二十三四几日。望:满月,指每月的十五日。以上二句意谓:焉知不会有如月亮一样圆缺自有定时?我们也许还有相见之日。

[7] 崇明德:发扬光大各自的美德。

[8] 皓首:白头。末二句意谓努力崇明德,直至白头到老也不放松。

● 评析

此亦赠别之诗,前四句言徘徊惆怅,惜别情深。但一念及“行人难久留”便强以后会有期相慰藉,各道珍重而别。虽是另一种写法,而亦合情合理,显得更为深至。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 并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2] ,为仲卿母所遣 [3]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4]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5]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6] “十三能织素 [7] ,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8]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9]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10] ,大人故嫌迟 [11]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 [12] ,徒留无所施 [13] 。便可白公姥 [14] ,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 [15] ,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 [16] ,黄泉共为友 [17]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18]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19]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20]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21]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22] 。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23]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24] !”阿母得闻之,捶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25] !”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 [26] ,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 [27] ,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28]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 [29] ,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30] !往昔初阳岁 [31] ,谢家来贵门 [32] 。奉事循公姥 [33] ,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34]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35]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 [36] ,葳蕤自生光 [37] 。红罗复斗帐 [38]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 [39] ,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40] 。留待作遗施 [41] ,于今无会因 [42]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43]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44] 。着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 [45]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46] 。腰若流纨素 [47] ,耳著明月珰 [48] 。指如削葱根 [49] ,口如含朱丹 [50] 。纤纤作细步 [51] ,精妙世无双。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52]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 [53] ,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 [54] ,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 [55] 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56] 。初七及下九 [57] ,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58] ,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 [59] ,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 [60] ,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 [61]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62] ,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 [63] ,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64] 。”举手长劳劳 [65]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66] 。阿母大拊掌 [67] :“不图子自归 [68]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69] 。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 [70] ,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71]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72]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73]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74] 。自可断来信 [75] ,徐徐更谓之 [76]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 [77] ,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 [78] ,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 [79] ,寻遣丞请还 [80]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81]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82] 直说太守家 [83] ,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 [84] ,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85]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86]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 [87] ,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 [88] ,其住欲何云 [89]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 [90] ,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 [91] ,渠会永无缘 [92] 登即相许和 [93]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94] ,诺诺复尔尔 [95] 。还部白府君 [96]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 [97] ,“便利此月内 [98] ,六合正相应 [99]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100] ”。交语速装束 [101] ,络绎如浮云 [102] 。青雀白鹄舫 [103] ,四角龙子幡 [104] 。婀娜随风转 [105]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106] ,流苏金镂鞍 [107] 。赍钱三百万 [108] ,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 [109] ,交广市鲑珍 [110]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111]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112]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 [113] ,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裌裙,晚成单罗衫。晻晻目欲暝 [114] ,愁思出门啼。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15]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116]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 [117] ,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118]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 [119] ,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120]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乎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21] !念与世间辞 [122] ,千万不复全 [123]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 [124] ,令母在后单 [125] 。故作不良计 [126] ,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127]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28]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129]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130]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131]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132]

其日牛马嘶 [133] ,新妇入青庐 [134] 。菴菴黄昏后 [135] ,寂寂人定初 [136]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137]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138]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 [139] ,寡妇起彷徨 [140] 。多谢后世人 [141] ,戒之慎勿忘 [142]

● 注释

[1] 此诗最早见收于徐陵《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后世选录此诗者,或简题为《焦仲卿妻》,或取其首句“孔雀东南飞”为题。《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中。

[2] 庐江:东汉庐江郡,在今安徽巢湖、舒城及湖北英山及河南商城一带,郡治在今舒城。府:郡衙。小吏:官府中办理文书者。

[3] 遣:指被休弃打发回娘家。

[4] 没水:溺水。没,一本作“投”。

[5] 云尔:语气词,无义。

[6] “孔雀”二句:乃兴起全诗。

[7] 素:白色细绢。自此句至“及时相遣归”句,皆刘氏对仲卿语。

[8] 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

[9] “守节”句:言忠于职守,不为夫妇私情所转移。

[10] 断:将织成的帛、布从织机上割剪下来。

[11] 大人:对尊长的敬称。迟:慢。

[12] 不堪:不能胜任。

[13] 施:用。

[14] 白:禀告。公姥:公婆。此处复词单义,仅指婆母。

[15] 薄禄相:古人相信相面可以预知一生贫富贵贱,薄禄相即俗所谓“穷相”。

[16] 结发:见《托名苏武李陵赠别诗七首》其二注释〖[1]〗。

[17] 黄泉:地下葬身之地。此句言二人至死不离。

[18] “始尔”句:言不过是刚刚开始没有好久。

[19] “何意”句:谓怎能料及不受喜爱。

[20] 区区:用情专一,痴情。

[21] 自专由:自作主张。

[22] 可怜:可爱。

[23] 伏惟:古时以下对上表示恭敬之词。

[24] 取:同“娶”。

[25] 会不:当不、决不。

[26] 举言:发言。

[27] 卿:古时夫妻间的爱称。

[28] 报府:一作“赴府”。报,亦通“赴”。

[29] “以此”句:言为了这个,你就姑且多受点委屈,忍耐一下吧。

[30] “勿复”句:意谓不必再找麻烦。

[31] 初阳岁:旧谓冬至一阳生,故称冬至后(约阴历十一月间)为“初阳”。

[32] 谢:辞别。

[33] “奉事”句:谓行事均循从婆母旨意。

[34] 伶俜(líng pīng):孤单。萦苦辛:辛苦缠身。

[35] “谓言”二句:自己认为没有犯过任何罪过,自可奉养婆婆到老,以报其恩。

[36] 腰襦:齐腰的短袄。

[37] 葳蕤:植物茂盛貌。此指腰襦上的彩绣。

[38] 复斗帐:斗形夹层帐子。

[39] 帘:借为“奁”。梳妆匣,亦泛指轻巧的小匣子。

[40] 后人:后娶之妇。

[41] 遗施:馈赠品。遗,一本作“遣”。

[42] “于今”句:言从今以后再无会面的机会了。

[43] “时时”二句:指睹物思人,可以留作安慰,长勿相忘。

[44] 严妆:认真仔细地梳妆打扮、整妆。

[45] “事事”句:言每件事重复做四五遍,以拖延离别的时间。一说为仔细妆扮,亦通。

[46] 玳瑁光:玳瑁(参见《有所思》注释〖[3]〗)制的头饰闪光。

[47] “腰若”句:言腰间所系的白绸闪闪发光,有如水波流动。

[48] 明月珰:镶嵌明月珠的耳坠。

[49] 削葱根:形容手指白晳纤长,有如削好的葱白。

[50] 朱丹:红宝珠。此句形容嘴小而红润。

[51] 纤纤:足小而步细貌。

[52] “生小”句:言己出生于村野小户人家。

[53] 钱帛:指聘礼。

[54] 却:退下。

[55] “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二句:一本无此二句。

[56] 扶将:扶持,此指保重。

[57] 初七:指阴历七月初七。古称是日为“七夕”。是晚,妇女在庭中供祭织女,谓之“乞巧”。下九:古人称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下九乃古时女子欢会之日,因九为阳数,故亦称“阳会”。

[58] “隐隐”句:“隐隐”“甸甸”均为车行声。何,语助词,无义。

[59] 相隔:相离。

[60] 录:收留。

[61] 磐石:巨石。

[62] 蒲苇:菖蒲与芦苇。纫如丝:柔韧如丝,不易折断。

[63] 父兄:复词偏义,单指兄长。

[64] “逆以”句:言事与愿违,使我内心痛苦如熬煎。

[65] 劳劳:忧愁貌。

[66] 无颜仪:脸面无光,犹今云“没有面子”。

[67] 拊掌:因吃惊而击掌。

[68] 图:料想。

[69] 誓违:“誓”当为“諐”(古“愆”字)字之误。諐违,过失。此句谓:告诫过你不要有过失。

[70] 兰芝:焦仲卿妻刘氏的名字。

[71] 窈窕:体貌俊美。

[72] 便言:善于言辞。多令才:多有美才。

[73] 丁宁:同“叮咛”,嘱咐。

[74] 非奇:不妙。

[75] 断:回绝。来信:来使,指县令派来的媒人。

[76] “徐徐”句:言出嫁之事慢慢再谈吧。

[77] 贫贱:刘母自谦的称呼。

[78] 广问讯:各方打听,另找合适的女子。

[79] “媒人”句:此既结束上段意思,言媒人已离去,又另开下一段内容,言数日之后所发生的太守求亲之事。

[80] 寻:旋即。遣丞:指下言太守所派遣的郡丞。请:求婚。此句意谓数日之后,本郡太守派遣郡丞外出为其子觅婚而归。

[81] “说有兰家女”二句:乃郡丞还报的话,(郡丞)说:“有个兰家女——兰芝姑娘,听说其先世还是官宦人家。”

[82] “云有第五郎”四句:乃郡丞到兰芝家转述太守之语:“五公子年轻漂亮,尚未成婚。主簿去告诉郡丞,我派遣他为媒人。”

[83] 直说:直截了当地说,此指郡丞说媒。下四句即郡丞对兰芝母亲所说的话。

[84] 结大义:结为婚姻。

[85] 姥:老妇人。

[86] 作计:考虑问题、打主意。量:权衡轻重。

[87] 否泰:《周易》中的二卦名。“否”为乖逆,厄运;“泰”为亨通,好运。

[88] 义郎:对“郎君”的美称。

[89] “其住”句:意谓“长住下去成何道理”。

[90] 处分:处置。适:顺从。

[91] 要:同“邀”,相约。

[92] 渠会:与他相会。渠,代词,犹“他”。

[93] 登即:立即。许和:应允。

[94] 床:坐榻。

[95] 诺诺、尔尔:应允之声,犹言“行,行,就这样”。

[96] 部:郡府衙门。府君:即太守。

[97] 视历、开书:均指翻看历书选择吉日。

[98] 利:适合。

[99] “六合”句:古时举大事必先择吉日,凡月建与日辰相应合(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之日属于“六合”,便是良辰吉日。

[100] “卿可”句:言指使郡丞去操办婚事。以上五句是太守对郡丞所言。

[101] “交语”句:指郡丞四下传达太守的命令,要求大家迅速筹办起来。

[102] “络绎”句:言人员众多、接连不断,如浮云游走。

[103] 青雀、白鹄:指船头图画着青雀及白鹄的画舫。

[104] 龙子幡:龙旗。

[105] 婀娜:指龙子幡随风而轻柔飘动的样子。

[106] 踯躅:马欲进却止时躁急而以蹄踏地貌。青骢马:毛色青白交杂的马。

[107] 流苏:下垂的穗子。金镂鞍:以黄金雕镂成的马鞍,极喻马鞍之豪华。

[108] 赍(jī):赠送。

[109] 杂彩:各色各样的绢帛。

[110] 交广:交州(今广东、广西一带)和广州(今广东)。市:买。鲑珍:珍奇海鲜。

[111] 郁郁:繁多貌。登:齐集。一说疑为“发”之误,亦通。

[112] 不举:办不成。

[113] 琉璃榻:镶嵌着琉璃的矮床(坐具)。琉璃,经过烧制的五色晶莹石料。

[114] 晻晻(yǎn yǎn):日色昏暗。暝:日暮。

[115] 摧藏:犹“摧怆”,即悲怆、悲哀。此句言兰芝在悲哀时闻马蹄声及马嘶,亦觉其为悲声。

[116] 蹑履:轻放步履,避免出声。

[117] 父母:与下文“弟兄”皆为复词偏义,单指母、兄。

[118] 卒:毕、终。

[119] 日胜贵:一天比一天富贵。

[120] 尔、然:均指“如此”“这样”。

[121] “恨恨”句:此言痛苦怨恨之状无法形容。

[122] 念:打算。

[123] 不复全:不再保全自己。

[124] 日冥冥:日暮时昏暗貌。此暗示生命将尽。

[125] 单:孤单。

[126] 故作:有意而为之。不良计:指欲寻短见。

[127] “命如”二句:言其母将寿比南山,安泰康健。

[128] 台阁:此泛指官府。

[129] “贵贱”句:此意谓:以贵弃贱不算薄情。

[130] 艳城郭:全城最艳丽的人。

[131] “作计”句:言自尽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

[132] 愁煎迫:为愁苦所压抑、煎熬。

[133] 牛马嘶:以牛叫马嘶形容车马颇多。

[134] 青庐:古时用青布搭的喜棚,专为举行婚礼而设。

[135] 菴菴:同“晻晻”,日无光。

[136] 人定初:人们刚刚安静下来。

[137] 自挂:自缢。

[138] 华山:非指西岳华山,当为庐江县境内的某座小山。

[139] 驻足:停步。

[140] 起彷徨:夜不能寐,起身徘徊。

[141] 多谢:一再告诉。

[142] 戒:记取教训。

● 评析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沈德潜说它“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宋代以后我们不敢这样说,因为在说唱文学发展以后,弹词应属长篇乐府歌诗一类,其中即不乏更长的巨篇。但至少在唐代以前,此篇可称为最早最长叙事诗。晚近从敦煌写本中发现,晚唐入蜀的诗人韦庄那首佚失千余年的《秦妇吟》应是另一首长篇叙事诗,但它不是五言,而是七言,共二百三十八句,一千六百六十六字,较此篇尚少百余字。此篇除于男女主人公死后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这对青年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采取第三者叙述的口吻外,其他几乎全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反映的。因此,诗中所有的人物性格、形象都非常鲜明生动,具有相当浓厚的戏剧性。 04cazwADm5aUvEJJ8lFgZqc76ep2EeDmWU+8QvtPruhxcbY9sksAEW1bnDBlpE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