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行日百转,转转山四围。
寒流中屈曲,郁怒不自持。
秋凛肃杀气,陆发龙蛇机
。回风地底来,雹雨皆倒飞
。
乱石势腾攫
,狞恶各异姿。似嗔舟船逼,列阵前相追。
篙师工避就
,色授颐指挥
。蓄力争毫发,险途生坦夷。
游子阅奔峭
,惊定翻耽奇
。秋云摇水壁
,杉木森下窥
。
弄波情无极,棹月愿犹违。
夕阳驻西岭,为我延清辉。
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今青州)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卒于高宗乾隆九年(1744),年八十三。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编修,历官至右春坊右赞善。以“国恤”(佟皇后丧)期间观演《长生殿》而革职。从此纵情诗酒,漫游南北,曾至苏州、广东等地。他是王士祯的甥婿,而论诗与王不合,反对王的“神韵说”。作诗以巉刻为主,颇能批判现实。有《饴山堂集》。
此写秋日舟行十八滩中的险恶经历,着重描写水路的曲折,寒流的郁怒,风雨的猛厉,滩底乱石的狞恶。在这样艰险的环境里,篙师凭着丰富的经验,高明的技术,终于化险途为平地。最后写自己惊定后欣赏周围景物,很想泛舟月下,但是船走得太快,而那西山的太阳似乎还在为我延长它的光辉,迟迟不肯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