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复习原则

复习是本方法的最根本之处。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位圣人的重要教诲,总是被我们忽视。 本背词法的秘诀不在于什么时候背单词,而在于什么时候复习单词和复习哪些单词。

先介绍一些关于记忆的理论知识。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读者们背单词有好处,而且对大家整个高中的学习过程大有裨益。目前人类对于记忆的过程仍知之甚少,但是对于遗忘的过程研究得比较透彻。对于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为遗忘;不能回忆的有时还可能认知,而既不能回忆又不能认知的,一般称为完全遗忘。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首先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把实验室实验方法引入对学习、记忆和遗忘的研究,详尽地研究了学习、记忆与学习材料的性质、组织、数量等条件的关系,以及学习巩固程度、学习后时间间隔对记忆和遗忘的影响等问题。为了使学习和记忆尽量少地受旧有的和日常工作经验的影响,他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记忆的材料。他以自己为受试者,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成诵,过了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约的诵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他一般以10~36个音节作为一个字表,在七八年间先后学了几千个字表。他的研究成果《记忆》于1885年发表。下表所载是他的实验结果中的一例。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又利用表内材料画成了一条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在过了较长的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分量较少了,遗忘的发展也减慢了。这与尤斯特所发现的规律是一致的,即 新近形成的记忆比历时较久的记忆容易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在艾宾浩斯以后,许多人做过类似的实验,也都大体上证实了艾宾浩斯的研究成果。后来的研究证明,识记后遗忘的发展(即遗忘曲线的形式和一定时间间隔内遗忘的数量)主要受到下面4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 记忆材料的性质。学习者对于不重要的、没有意义的、不感兴趣的材料(如艾宾浩斯用来做实验的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最快,而对于重要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材料则遗忘得最慢。如下图,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对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速度要比散文和诗歌快得多。毫无疑问,英语词汇对于考生而言应该属于后者。这给了我们两个启示:(一)单词不是那么难背;(二)在背单词时, 背词者一定要尽量挖掘所记忆单词的意义,这样就使得这些单词更难被忘却。

记忆保持百分数

第二, 对这些材料的熟悉程度。研究表明,对于熟悉的材料的遗忘速度要比不熟悉的材料的遗忘速度慢得多。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复习的遍数来减少遗忘。 复习的遍数越多的时候,对单词就越熟悉,遗忘曲线的坡度就越小,对单词的记忆时间也就越长。

第三, 学习方法对于遗忘的进程也有影响。许多实验结果都表明: 用分配复习的方法识记诗文、无意义音节、乐谱等,比用集中复习的方法识记这些材料遗忘得慢。 这与尤斯特所总结的规律是一致的:与集中复习相比,分配复习占用较长的时间间隔,因此在分配复习中形成的记忆要比集中复习中所形成的记忆历时更久,也就可能在经过同样长的时间后更难以损失。这在根本上确定了笔者的背词法的科学性,同时也说明了那种每一遍都把单词从头背到尾的集中复习的方法存在缺陷。

第四, 检查记忆的指标。在我国心理学者进行的一个实验中,用回忆、预期回忆、重学、重组材料、再认等5种标准测量受试者识记无意义音节后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以“再认”为标准的遗忘最少,以“回忆”为标准的遗忘最多。所幸的是, 除了写作要用到的部分主动词汇(指考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能灵活应用的词汇)以外,高考中对大多数单词的测试标准是再认:就是说在考试中,只要考生看到一个英文单词时能够认出它的意思即可,而不必顾及其拼写和发音,只要不与其他单词搞混即可。 也就是说,有些同学以从小养成的同时记住一个单词的每个字母和准确发音的习惯来记忆绝大多数高考单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只能加重背单词的负担,降低背单词的效率。实际上,一旦我们能认出这些单词,后面就能够通过不断地复习单词和做题达到对这些单词更高的熟练程度,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记住其拼写和发音。

笔者的背词法的精髓,就是结合上述理论,通过及时的复习来改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对于我们背单词的实际应用,在于寻找合适的复习点。首先,单词刚刚背完的时候遗忘的速度最快,这意味着越是新背的单词,对它的复习密度就应该越大;而且由艾宾浩斯的实验中得出的省时率(即重新记忆时所节省的时间的百分比,它实际上与前面提到的记忆保持率是同一概念,因为记忆保持率越高,就意味着重新记忆时节省的时间越多)也可以看出,刚背完时复习的效率最高。其次,单词越熟,遗忘得就越慢。随着复习遍数的增加,遗忘曲线的下降坡度就越小、越接近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已经复习过几遍的单词,即使延长其复习周期,对单词的掌握也仍然可以保持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同时所需要的复习时间也越来越少。下图是一个经过反复的复习后被改造了的遗忘曲线:

改造后的遗忘曲线

横坐标上的5个时间点是5个复习的周期:通过间隔5分钟、30分钟、12个小时、1天、2天等5个周期的复习,使得学习者对单词的遗忘速度减缓、曲线变平直(请观察曲线一至曲线五的变化),使得对单词的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同时,背词者对于单词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一直处于纵坐标的顶部(即浅色阴影部分)。经常有使用过这种背词法的同学跟我说,这种方法虽然辛苦,但是使用过程中一直感觉特别好,因为每次复习的时候都能保持70%以上的单词记忆率,复习所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相比之下,没有经过及时复习的原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使背单词变成了一种痛苦,因为背完一遍之后回头一看,只有不到30%的记忆率,就更谈不上节约时间了。

这就是笔者前面提到从头背到尾背单词的方法的巨大缺陷:背词者对单词的掌握永远处于纵坐标的底部(图中深色阴影部分)。事实上,如果有人把高考词汇第一遍从头背到尾需要30天,并且中间不复习,那么事实上,他对80%以上的单词的掌握程度可能还达不到图中深色阴影的程度。

笔者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记忆就像以前的留声机使用的密纹唱片,而我们则需要将记录的东西刻成唱片上的沟槽。我们的记录介质是海滩上的沙子,时间就像是海水,不断冲刷这些沟槽,使之越来越模糊。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用一种叫作“重复”的水泥将其固化,一遍一遍地将这些记号修复,并在沙滩上把它们塑造得越来越清晰、牢固,直到最后修成牢固的堤防为止。我们所需要的,只不过是恒心与技术而已。 I/+4V9PaSamleJdczGoNtP6t3m7xuZqKvBfBXEF3BRe8rXGkkdgi2O2pg2d3+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