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李青阳
首钢基金执行董事、参加CANPLUS创办人

2024年5月27日至6月27日,我开启了密度极高的“全球飞行模式”。

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和首钢基金参加CANPLUS团队一起,带着近百位国内一线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接连飞往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多国,围绕人工智能(AI)科技、机器人产业、消费出海等主题,开展了多场海外游学。

科技浪潮引发的突破性创新,路径重塑下的产业赛道升级,基于全球化图景的出海机遇……走出国门,我们关于全球化的认知得到了快速刷新。与此同时,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国内企业向外看、向外走的大潮热度渐起。我们这个密度极高的海外游学月,是这波热潮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归国以后,这本《新全球化企业的未来》的书稿就“恰逢其时”地出现在了我面前。

本书的作者翁怡诺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密切合作的伙伴。他是我们参加CANPLUS大消费社群——无界消费创新营的联合发起人和首席创新教练。后来,他又与我们一起发起了旨在打通餐饮和食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美味中国创新营。从2018年起,他就开始在参加CANPLUS的课堂上分享自己对消费领域创新、创业前景的洞察。仅仅从他每年都在迭代的分享内容,我们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他的认知进化之快。作为一位研究型投资人和一位笔耕不辍的思考者,这一进化也体现在了他的“新创业”三部曲——《新零售的未来》《新品牌的未来》以及最新的这本《新全球化企业的未来》之中。

很早的时候,翁怡诺就敏锐地意识到,全球化是中国本土企业必须关注的新增长方向。为此,近两年,他带着团队去到许多国家,并做了一系列关于海外市场的研究,本书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对于众多正在热切地看向广阔的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本书恰如甘霖之于旱地,正逢其时。

全球化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现阶段的全球化有着极为独特的色彩。本书在书名上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新全球化”这一概念,其背景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下的区域性、分布式的供应链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很有可能是长期且不可逆的。因此,他把视角聚焦在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兴市场上,为我们完成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中国企业出海指南。从东南亚到南亚,从中东到非洲,从国别分析到产业透视,从企业案例到投资机会……本书信息量极大,维度也极为丰富,可以带给读者一种“发现新大陆”式的兴奋感。

中国有着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和生态搭建能力,在结构转型和创新突围的双重加压下,中国企业要直面广袤的蓝海,才有可能为我们自己的破壁生长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但是,这些市场之所以被称作“新兴市场”,除了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之外,自然也有其粗犷和狞厉的一面。比如,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配套短缺、文化隔阂严重、政局动荡不安……很多挑战远远超出了企业所能掌控的范畴。也正因此,《新全球化企业的未来》中既有踌躇满志的出海战略和全球化布局的思路,也浮现出几分慨然以赴的果决。

书中提出,2024年是中国企业家再出海和深入拓展世界市场新征程的元年。新冠疫情(后文简称疫情)结束之后,我们之所以带领参加CANPLUS的校友们一次次穿越晨昏线,就是为了飞向万里云天。看过本书不由得感慨,万里云天既在脚下,也在字里行间。

如果让我为这本书,也为正在开启的、属于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加一个注脚,我认为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诗句再合适不过——“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我相信,无论经历怎样的风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必将是波澜壮阔且影响深远的。 dpnTxVxWFE4gulUGxyAIb1lSEthVwSnLvyiFGy0u2XOa35JiHAMbE3v8LrEdxI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