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尼日利亚在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独立后,尼日利亚大部分时间由军队控制,1999年才开始民主选举。2023年5月,尼日利亚新总统上台,强调统一汇率、取消燃油补贴,旨在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增长。
尼日利亚全国有250多个民族,其中最大的3个民族是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西南部的约鲁巴族和东部的伊博族,分别占全国人口的29%、21%和18%。
宗教方面,尼日利亚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余人信奉其他宗教。
尼日利亚的官方语言为英语。除英语外,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也是其国内主流的语种。
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南部濒临大西洋几内亚湾,与尼日尔、贝宁、喀麦隆等国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其国土面积为92.3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约26个海南岛的大小。尼日利亚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一块充满商机的热土。
尼日利亚拥有充沛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11位,可继续开采50年;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0位,可继续开采上百年;已探明高品位铁矿石储量约为30亿吨;已探明天然沥青储量约为840亿吨。尼日利亚不仅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也是西非唯一的产煤国,优质煤矿预测储量为11.34亿吨。
政治体制方面,尼日利亚分为36个州和1个联邦首都区,以及774个地方政府。尼日利亚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联邦制,设立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当地主要政党包括全体进步大会党、人民民主党等。
人口方面,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2023年总人口达到2.24亿人,占非洲总人口的比重为16%,人口总量排在全球第6位。但尼日利亚人均卫生投入比较低,至2019年,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约为55岁。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23年尼日利亚劳动力人口约为7 57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33.8%。
根据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超过60%的尼日利亚人因缺乏医疗、教育、生活水平、就业和保障而处于贫困状态。
尼日利亚的劳动力素质同样较低。根据公开资料,尼日利亚文盲比例高达46.7%,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世界各国人力资本综合排名中,排在第76位。
尼日利亚的南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北部人口多,但存在贫困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贫富差距,叠加复杂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给了当地部族冲突和恐怖袭击一定的生存土壤。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22年,尼日利亚的GDP体量约为4 726亿美元(接近我国1992年的水平),如图5-1所示,同比增长约为7.2%。2018—2022年,尼日利亚的GDP总量复合增速约为3.1%。
图5-1 尼日利亚的GDP体量(2016—202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如图5-2所示,2020年尼日利亚人均GDP约为5 186美元,接近我国2011年的水平。
图5-2 尼日利亚人均GDP水平(2018—2022)
注: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从GDP的需求结构来看,根据尼日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投资、消费、政府采购和净出口占其GDP的比重分别为29%、70%、9%和-8%。2016—2020年,尼日利亚消费权重有所下降,投资大幅度提升。
尽管尼日利亚政府在基建方面投入了较多资金,但效果不明显,落后的基建水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公路方面,尼日利亚道路总长3.4万千米,连接各州首府,但估计40%处于年久失修状态。此外,尼日利亚的电力供应水平非常落后,根据估算,其全国总装机发电量为13.5吉瓦,电力需求高峰为8.25吉瓦,但2019年实际发电量仅为3.7吉瓦,电力供需缺口极大。在尼日利亚,发电机是生产和生活必备品,大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97%以上的企业都需要自备发电机发电。
国际收支平衡表方面,在经常项目下,尼日利亚的货物和服务项目持续逆差,整体汇率呈现持续贬值的状况。
据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9月27日,尼日利亚的外汇储备为363.6亿美元。
产业结构方面,根据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尼日利亚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26.2%、21.4%和52.4%(见图5-3)。值得注意的是,2012—2020年,尼日利亚的第一、第三产业权重整体呈平稳或上升态势,第二产业权重反而有所下降。
图5-3 尼日利亚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化(2012—2020)
资料来源: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
油气产业是尼日利亚的核心产业,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一度为尼日利亚贡献了超过90%的外汇收入和超过60%的财政收入。但尼日利亚国内炼化能力不足,导致燃油严重依赖进口。根据公开资料,尼日利亚每年进口成品油占总消费量的80%以上。穆罕默杜·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上台后,希望将农业和固体矿产业作为尼日利亚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尼日利亚为世界第四大可可生产国和第三大出口国,但其本国所产米面、蔬果、食用油等基本生活品不能满足国民的日常需要,需大量进口。
尼日利亚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在货物贸易方面,2020年,尼日利亚前三大出口目的地分别为印度、西班牙和荷兰,出口贸易额占总出口贸易额的比例约为15%、11%和9%,中国是其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出口贸易额占比约为5%;前三大进口来源地分别为中国、美国和印度,进口贸易额占总进口贸易额的比例分别为29%、9%和9%。
尼日利亚的货物贸易结构较为单一,原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5%以上,主要的进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石油产品、食品、农产品等。
肯尼亚共和国于1964年成立,目前是东非第一大国,在东非共同体、非洲联盟均有一定话语权。1995年,肯尼亚加入WTO。
肯尼亚有“非洲东大门”之称,位于赤道与东非大裂谷交汇处,与索马里、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南苏丹等国接壤。其国土面积为58.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16.5个海南岛的大小。肯尼亚全国海岸线长536千米,平均海拔1 500米。
人口方面,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肯尼亚总人口约为5 498.6万人,0~14岁人口、15~64岁人口、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38%、59%和3%。农村人口约占其总人口的71.51%。
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肯尼亚人均寿命为66.1岁,其中男性人均寿命为63.7岁,女性人均寿命为68.4岁。
肯尼亚全国共有46个部族,其中最大的部族是基库尤族。基库尤族的人口数量约占肯尼亚总人口的17%。肯尼亚大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其余人信仰原始宗教和印度教。斯瓦希里语为肯尼亚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政治体制方面,肯尼亚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部队总司令,由直接普选产生,每届任期5年。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和任免权,有权召集或解散议会。截至2022年5月,肯尼亚注册的政党约90个。
从整体上看,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相对稳定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索马里、苏丹等国局势长期动荡,大批非法武器及难民流入其邻国肯尼亚,而肯尼亚国内贫困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且部族之间的冲突不断,这些因素都导致肯尼亚社会治安总体不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肯尼亚推行经济自由化,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并逐步开放允许外国投资的行业。目前,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经济体,私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超过70%。同时,肯尼亚并未实行外汇管制,本国货币可以与西方主要货币自由兑换,但汇率波动较大。
据公开数据,2022年,肯尼亚GDP约为1 134亿美元,如图5-4所示,近年来GDP保持中个位数复合增速水平。
图5-4 肯尼亚GDP概况(2017—2022)
资料来源:公开数据,弘章投资整理。
据肯尼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肯尼亚人均GDP约为2 236美元(见图5-5);投资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19.6%,政府消费占比约为12.1%,净出口占比约为-9.5%,居民消费占比约为74.6%(见图5-6)。
图5-5 肯尼亚人均GDP水平(2017—2021)
资料来源:肯尼亚国家统计局。
图5-6 肯尼亚GDP需求结构(2017—2021)
资料来源:肯尼亚国家统计局。
肯尼亚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同时,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肯尼亚全国电网覆盖率仅为30%左右,而农村电网覆盖率仅为10%。
农业是肯尼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1年占GDP比重约为22%。肯尼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和水稻严重依赖进口,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茶叶、剑麻等。工业方面,肯尼亚制造业在东非地区较为发达,其国内日用消费品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服务业方面,2021年交通和仓储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1%,批发零售业占比约为8%,金融保险业占比约为7%,建筑业占比约为7%,房地产业占比约为9%。值得一提的是,肯尼亚旅游业较发达,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国内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内罗毕等地的国家公园、东非大裂谷等。
对外贸易方面,2021年,肯尼亚出口贸易额占比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乌干达、荷兰和美国,占比分别为12.3%、8.3%和8.0%;进口额占比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度和阿联酋,占比分别为20.5%、10.7%和8.3%。石油制品、工业机械等为肯尼亚进口的主要品类。
从整体上看,肯尼亚的商品贸易常年处于逆差状态,但得益于交通、旅游业的支撑,肯尼亚的服务贸易呈现顺差状态。而在吸收外部投资方面,肯尼亚的治理、基建水平及营商环境在非洲地区排名靠前。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利用东非共同体的市场优势,也倾向于将肯尼亚作为区域总部。比如,2022年上半年,微软、谷歌等大型跨国企业在肯尼亚建立了非洲第一个技术中心。
AfricArena发布的《2021年非洲科技概况》( The State of Tech in Africa 2021 )报告指出,肯尼亚是2020年非洲风险投资第二受青睐的国家,在2020年共获投资3.05亿美元,仅次于尼日利亚。排名方面,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数据,肯尼亚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95位。
历史上,17世纪以后,荷兰人、英国人相继入侵南非。1910年,南非成为英国的一个自治领。此后,南非当局长期在国内推行种族隔离政策。1961年,南非退出英联邦(1994年又再次加入),成立南非共和国。1994年,南非首次进行不分种族的大选,曼德拉当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目前,南非是G20、金砖国家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拥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国土总面积约为121.9万平方千米,相当于35个海南岛的大小。南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国接壤,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全国海岸线长达3 000多千米。
资源禀赋方面,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拥有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产量高。截至2019年,南非主要矿产储量占全球总储量比重如图5-7所示。但南非缺乏油气资源,能源方面主要依靠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要进口。
图5-7 南非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占比(2019)
资料来源:南非矿业委员会。
人口方面,根据南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南非总人口约为6 014万人。按年龄结构划分,南非小于15岁的人口占比约为30%,60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9%。
按种族划分,南非黑人占比超过80%,有色人、白人占比约为9%、8%。南非黑人又分为祖鲁、科萨、斯威士等9个部族,主要使用班图语。南非的官方语言有11种,各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办公用语,国家层面将英语和阿非利卡语作为通用语言。南非大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政治制度方面,南非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相互依存,各行其权。中央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国民议会和全国省级事务委员会(简称省务院),任期均为5年。此外,南非实行多党民主制。目前南非国民议会有13个政党,主要的政党包括非洲人国民大会、民主联盟和经济自由斗士党等。南非的恐怖主义问题不算严重,但存在影响较大的刑事犯罪问题。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南非绑架案超8 000起,抢劫案超20 000起,谋杀案超23 000起。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南非2017—2022年的经济总量整体保持平稳(2020年降幅较大),2022年的GDP约为4 053亿美元(见图5-8)。
图5-8 南非GDP水平(2017—202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2021年,南非人均GDP接近7 000美元,如图5-9所示,接近我国2015年的水平。在GDP需求结构中,2021年,南非消费占比约为13%,投资占比约为80%,净出口占比约为6%。从趋势上看,近年来投资占比有所下降,消费整体平稳,净出口上升较为显著。
图5-9 南非人均GDP水平(2017—2021)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产业结构方面,2021年,南非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2.4%,第二产业占比约为24.5%,第三产业占比约为62.8%(见图5-10)。
图5-10 南非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化(2017—2021)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拆分来看,农业方面,南非农产品以家禽、牛羊肉、玉米、水果等为主。南非柑橘品质上乘,是世界著名果汁品牌的主要原料。同时,南非也是世界著名的“新世界”红酒产区。根据南非葡萄酒协会统计的数据,2021年南非葡萄酒出口价值约为5.4亿美元。农业在GDP中的权重及对就业的贡献都比较小,2021年,南非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额的比重约为2%,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是总人口数量的6%左右。玉米是南非最主要的农作物,产值约占40%。
制造业方面,南非制造业门类齐全,包括钢铁、化工、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等,其中冶金和机械工业是制造业的支柱。近年来,南非的纺织、服装等行业因缺乏竞争力而出现萎缩,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反而发展较快。以汽车行业为例,南非是全球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主要国家之一,包括宝马、大众、丰田等企业都在当地拥有生产基地。
服务业方面,受益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南非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非洲接待国际游客最多的国家。旅游业产值约占GDP的9%,创造就业岗位约140万个。
南非的失业率较高,根据南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失业率约为35%,15~24岁劳动人口的失业率约为64%,25~34岁劳动人口的失业率约为42%。而在失业率高企的同时,南非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在非洲国家中是相对高的。尤其在2016年以前,南非每年平均工资的涨幅在5%以上,持续高于GDP增速,在2017年之后工资涨幅才有所回落。
基建方面,南非有着全非洲最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非洲最长的公路网络,占全非洲超33%的铁路总里程,以及非洲最大、最高效的海运网络。
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多存在的能源供应问题不同,南非是非洲的电力大国,人均用电量约为3 737千瓦时。
对外贸易方面,2021年,南非主要出口产品中,占比最高的是珍珠、宝石、贵金属及制品等,占比约为28.2%;排在第2位的是矿砂、矿渣及矿灰等,占比约为15.1%;排在第3位的是车辆及其零部件等,占比约为8.7%。同年,南非主要进口产品包括石油、机动车辆、无线电话传输设备和药品等。
南非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也是企业落地非洲区域总部的首要选择。根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在中国驻南非使馆经商处备案的中资企业已经超过200家,华为、海信等已经成为南非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