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从很多方面来说,本书都可以看作一封信,而收信人,则是20岁时的我。我在书中谈论了很多我希望在我上大学时能有人激发我去思考的问题——比如大学的意义首先是什么。

当时的我跟今天的很多孩子一样(与当时的许多孩子也一样),如梦游者和僵尸一般地走进大学校园。大学是一片空白,大学是“接下来要考虑的事”。你去上大学,学点东西,然后再去……做很多其他事情,比如说很可能是去读个研究生。前方是一些你不太清楚的目标:地位,财富,往上爬——总而言之,是“成功”。至于选择什么大学,那完全是为了拥有炫耀的资本,所以你当然会选择最好的大学。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以及你为什么想要读大学,大学如何帮助你找到自我,或者说如何帮助你独立思考,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些问题你根本想都没想过。跟今天的孩子一样,我只是在被动地去做那些周围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我的大学生涯开始于1981年,当时美国的精英教育系统刚刚开始形成,但已经粗具规模,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在本书当中,我所说的“精英教育”不仅是指一些诸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威廉姆斯学院之类的名校,以及那些处于第二梯队的重点学校,还包括所有与之相关的一切,比如说:一些私立学校和经费充足的公立高中;如今正蓬勃发展的学习辅导行业,学习顾问,考试辅导,以及各种荣誉项目;“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学录取流程;各种紧随本科之后的知名研究生院和大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拼命把孩子推进这台庞大机器的父母和社区(主要来自中上阶层)。简言之,我们的整个精英教育系统。

这个系统会如何影响孩子们的命运,他们该如何摆脱这个系统,它会对美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消除这些影响——这些就是我要在本书中谈到的话题。我曾经在耶鲁大学教过一门课,主要讲授“友谊”这个话题。记得有一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独处的重要性”。我认为,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关键,而独处则是反思的前提。学生们想了一下——反思、独处、精神生活,之前似乎从未有人让他们思考过这个问题。然后,一名学生仿佛恍然大悟:“所以您是说,我们其实都是优秀的绵羊?”

都是?那肯定未必。但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本科,后来又在那里拿到博士学位,并当了5年的研究生导师,再后来在耶鲁大学担任10年教职),我感觉大多数学生多多少少都是如此。当前系统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富有天分,而且斗志昂扬,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善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2008年,在即将辞去耶鲁大学教职之际,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来讨论这些问题。文章的名字叫《精英教育的劣势》(The Disadvantages of an Elite Education),文章发表在《美国学者》( American Scholar )杂志上,因为这只是一本小型文学季刊,所以我想这篇文章最多只能吸引几千名读者的注意。

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文章一经发表,就立刻像病毒一般传播开来。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翻了好几倍)。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人们发现,这并不只是某位离职教授在发牢骚。从我收到的海量电子邮件来看——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正在学校就读或者刚刚毕业的学生——我的文章引起了这些年轻的天之骄子的广泛共鸣。他们感觉自己上当了,当前的教育系统没有让他们接受到任何有意义的教育,它灌输给他们一套他们排斥却又无法摆脱的价值观,同时又没能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训练机会,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未来。

从那之后,我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理解他们的答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我的一次再教育,这本书就是我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我会尽量引用他们的原话,但书中的每一页都渗透了我的思考,即我对他们需要思考什么,以及想要思考什么的总结。如今市场上关于高等教育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据我所知,直接面向高校学生的书屈指可数,能够说出他们心声的书,更是凤毛麟角。

本书第一部分讨论了美国精英教育系统本身,我把它简称为“一个强迫你选择是学习还是成功的系统”。教育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传递其价值观的一种方式。虽然我经常批判那些挤进重点学校的孩子,但我真正批判的是强迫孩子这么做的大人。

第二部分我会阐述现在的学生可以做什么,从而摆脱这个系统。我会谈论如下话题:学生应该在大学里做什么,如何找到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成为一名真正的领导者”究竟意味着什么,等等。

第三部分我会进一步展开这些话题,详细讨论通识教育的意义,人文科学的价值,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真正尽心尽力的老师和小班授课等。我的意图并非指出年轻人该去哪儿,而是想说说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

在本书第四部分,我又把话题拉回到更大的社会问题。我们整个教育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领导阶层,也就是所谓的精英阶层——他们会运营我们的各种机构、政府机关和公司巨头。运营得怎么样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太好。我们今天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以后都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在我看来,我们早该重新思考、改造和逆转我们的整个精英教育系统了。

最后澄清一下我所说的“精英”这个词。现在这个词经常被人们用来诋毁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或任何反对比尔·奥雷利 的人,但在本书当中,我用“精英”指代那些占据社会上层梯队的人。他们既指保守分子,又指自由主义者;既包括商界人士,又包括专业人士;既包括上层人士,又包括中上阶层人士,比如说企业经理、各种奖项获得者,以及所有进入重点学校并运营各种机构来满足自我利益的人。此外,本书也为当前的统治阶层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画像——很明显,他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到了。 8a/9wFpSLqYDt2tXOWy2XviI5KcKen+RmH9S7UyWebPymdoLyaohpxi6Ve6wReR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