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耶鲁大学教授,探讨美国高校教育,涉及中国家长和学生关心的话题:是不是要成为一个“顺从”的学习者,是不是要为分数而学习?书中的探讨,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陈志新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1961年,迈克尔·扬生造了一个词“精英治理”(Meritocracy),替代了“贵族统治”(Aristocracy),他将“Aris”这个希腊文改成了拉丁文“Meri”(违反了所有正确的语法规则,简直如同暴行)。在这一高竞争、高流动且无阶级的乌托邦中,“聪明人”替代“最好的人”来统治。“出人头地”的“聪明人”有什么特征?他们的策略是什么?他们各自的处境又是什么?本书给予了洞悉。
在扬的设想里,2034年,大众终于起来造反了,他们的口号是:生活不能由“数学方法”来治理,这场运动斗争的目标是一切人平等,建立无阶级的社会。过了半个多世纪,精英治理结束。
这一天,不会遥远。精英治理是如扬的寓言所示,在某个时间点轰然倒塌,还是会经历一个慢性的、不可逆转的衰竭过程?
——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在日新月异的AI时代,学历和成绩是否仍然重要?昂贵、漫长、艰难的名校之路是否值得?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让孩子找到持久的动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育的责任是什么?青少年如何真正成长为独立的成人?十年过去,这本书依然引人深思。面对教育的种种焦虑,我们常常被成绩、排名和名校光环裹挟,却很少停下来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优秀的绵羊》帮助我们重新思考成长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竞争之外,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诸葛越 斯坦福大学博士、《成长树家庭教育法》作者
一流大学到底缺失了什么?《优秀的绵羊》提醒我们,今天的精英教育已经进入一个误区,变成了一场单纯追求“资质”和“标签”的怪异游戏,而学生们则生活在虚假的光环里,被迫成为循规蹈矩、只会按照社会标准行事的“成功机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反思,敦促我们重新审视精英教育的真正价值,重拾教育的初心。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优秀的绵羊》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精英教育背后的焦虑与迷失,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自我驱动的独立思考者,而非“标准化”的成功者。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赛道,我们不必扎堆前行。这本书的当头棒喝,值得每一位家长、教育者和年轻人深思,并将帮助我们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樊登 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
重读此书依然令我感叹且有共鸣。十年前作者就对美国精英高校的另一面发出悲鸣和警告,让人感叹“原来他们也就这样”,而今更多的是回心转向地追问:“我们为何也竟至于此?”不用刻意寻找书中开了什么良方,在贴切而生动的批判性描述的背面,就是行动改进的方向。
——林小英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
《优秀的绵羊》是可以一鼓作气读完的好书,而且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的作者曾经是耶鲁大学的老师,也是背负了家庭期待、经历痛苦挣扎的传统好学生。他用自己以及广大年轻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恐惧是选择之敌,而对成功的执念和贪婪同样让我们迷失。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正彷徨和不安的人,希望我们都能看清浮华世界的纷纷扰扰,走出自己的路。
——李一诺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威廉·德雷谢维奇是美国最优秀的年轻知识分子之一。他撰写了一篇充满激情、深刻见解和尖锐批评的文章,批判了我们教育年轻人的方式。无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我发现自己既同意又不同意——你都必须阅读这本书。它会在美国校园内外引发一场大辩论。
——法里德·扎卡里亚 《为人文教育辩护》作者
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中,对美国道德沦丧的教育体系发出了尖锐而重要的批评。他正确地指出,学院和大学充斥着企业资金,一心想培养企业经理和墨守成规的人,而不是培养学者。这不仅背叛了它们的使命,而且背叛了它们声称要教的学生,进而背叛了更广泛的社会。德雷谢维奇的书与其说是呼吁改革,不如说是呼吁反抗。这场反抗来得太晚了。
——克里斯·赫奇斯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威廉·德雷谢维奇试图让美国现在和未来的大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感到不安。他非常成功,对精英教育的谴责应该引发一千次对话。读这本书可以记住学习应该是什么,然后把它传给下一只应该离开羊群的绵羊。
——艾米丽·贝兹伦 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
《优秀的绵羊》挑战父母打破从众心理,思考我们真正想要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我们真正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本书让我充满希望,相信可以有一种更真实、更有创意的方式来培养新一代的思想家,并且有勇气去尝试找到这种方式。
——佩姬·奥伦斯坦 畅销书作家
《优秀的绵羊》是对统治美国教育和生活的务实精神的严肃分析,也是一个关于更好理想的鼓舞人心的例子。一位真正的老师在这里发言。我钦佩和感激他。
——利昂·韦斯尔蒂埃 评论家、编辑
威廉·德雷谢维奇的书本身就是一种高等教育,阅读它就是了解大学的意义。作者是一位有灵感的老师,他的教诲是一个迫切需要被讲述的真理。
——刘易斯·拉帕姆 作家、编辑
《优秀的绵羊》可能会留下……持久的印记,原因有三。第一,德雷谢维奇先生在常春藤盟校度过了24年——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耶鲁大学任教10年……他带来了血淋淋的细节。第二,作者是一名前锋(借用足球术语)。他是一位生动的作家,一位文学评论家,他的头球往往落在球门深处。第三,他的控诉鞭辟入里:他瞄准了美国上层中产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德雷谢维奇先生的书充满了他想在美国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东西,即更多充满激情的怪异性。
——《纽约时报》
对家长的提醒:让孩子进入精英学校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正在培养出一批新的“仿生仓鼠”大军,这些没有灵魂的超级学生一心一意地渴望获得证书。这份对美国名牌教育成瘾症的尖锐控诉书令人耳目一新,揭示了大学生从所有的工作、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压力和所有的学费贷款中真正得到了什么。
——《更多》杂志
他的控诉书交织着一种激情、理想主义的恳求:将本科时代重新定位为自我发现之旅,由敬业的教授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进入华尔街。德雷谢维奇批评美国的顶级名校是唯利是图的平庸之辈的殿堂,这种批评清晰、尖锐、深入……他提出了关于大学教什么以及为什么教的重要问题。
——《出版人周刊》
在这份深刻的起诉书中,一位前耶鲁大学教授指责美国顶尖大学将年轻人变成了目光短浅的专业主义者,他们善于充实简历和银行账户,却没有准备好面对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德雷谢维奇认为,在校园里,学生学到的是懦弱的从众,而不是自由奔放的独立,校园里充斥着高度专业的教授,他们追求晦涩难懂的研究课题,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则留给兼职教授和助教。德雷谢维奇断言,现在是时候让大学教授和管理人员把学生放在首位,让他们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文科教育了。这种教育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将为学生提供真正的智力和想象力,而不仅仅是专业证书。除了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外,德雷谢维奇还呼吁彻底改革招生政策,从而扭转大学成为等级制度执行者的趋势。德雷谢维奇备受争议的整个提案如果成功实施,确实意味着精英统治的结束和工人阶级公平的开始。这是一次对大学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迟来辩论的紧急召唤。
——《书单》杂志
作为拥有两个女儿(分别为4岁和6岁)的幸运家长,我一直在进行一项不切实际的任务,想弄清楚在这个时代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是金钱能买到的最好的预科学校吗?在家上学?非学校教育?蒙台梭利?华德福?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导向?寄宿学校?特许学校?免费的在线可汗学院还是学费每年36000美元的斯坦福高中?课外活动中的非学术部分呢?它如何与早期学习相结合?更难以捉摸的问题是:当她们成年时,早期教育应该体现为什么?是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吗,还是工程学院?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从根本上说,作为父母,我如何确保我成功引导两个女儿到达一个她们可以掌控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节点?如今,大学真的能帮助她们实现自我吗?更重要的是,我是否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了这一点,为她们树立了足够好的“成功”榜样?随着每个问题的出现,我越来越感到不安,似乎没有一所学校或系统能够给出答案,而我无法自己找到答案。
不出所料,德雷谢维奇的书并没有回答所有这些问题。然而,它提供了一本极好的指南,告诉人们应该对大多数常春藤盟校/精英院校抱有什么期待。这本书对这些大学进行了非常必要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批评,因为作者谈到了它们如何造就了社会上那些才华横溢但又困惑不解、自鸣得意的“领导者”。由于缺乏培养自我意识所需的时间和指导,它们确实培养了一群能力强但脆弱的人。很多书都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教你如何像训练一只表演贵宾犬一样包装和训练你的孩子,以便进入这些精英机构……但很少有作者站在“终点”解释这个游戏的负面后果。我认识的所有父母都知道,爬这座山的体验是很糟糕的,但很少有人像德雷谢维奇一样批评终点线。更鲜有人强调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被录取这一“终点线”实际上只是开始……
《优秀的绵羊》是一本我会在多年后重读的书。在众多流行心理学育儿书籍和大学指南中,我找不到任何一本可以作为不错的指南针。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我非常感谢作者,他不一定会给我答案,但会像任何一位好老师一样,教我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这本书很棒,对于其他像我一样怀有良好意愿但被误导的父母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
——亚马逊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