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是一个太监。他是陕西人,本姓谈,因为家境贫苦,6岁时就来到京城流浪,后被皇宫中一个刘姓太监收养,便改名叫“刘瑾”了。后来他也进宫做了太监。
刘瑾特别擅长揣摩别人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他深受明孝宗朱祐樘的喜爱,朱祐樘让他去照料太子,即日后的明武宗朱厚照。他自然也很快就博得朱厚照的欢心,在一年又一年的相处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主仆情谊,朱厚照甚至一天都离不开刘瑾。
1505年,明孝宗驾崩,太子朱厚照即位,这可把刘瑾高兴坏了,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来了。
不过,他高兴得有点儿早,因为明孝宗去世前为朱厚照选了三位辅政大臣:端正持重、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刘健,善于辩论且坚持原则的谢迁,还有王阳明父亲的朋友李东阳。毕竟朱厚照即位时才十五岁,年纪尚小且贪玩、任性,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学会如何当一个好皇帝,成为一个明君。
可惜,明孝宗失算了,原本对辅佐皇帝信心满满、认为只需用一年的时间就能让朱厚照脱胎换骨的刘健、谢迁和李东阳也失算了。因为朱厚照身边有一个最大的搅屎棍——刘瑾!
刘瑾陪伴朱厚照左右这些年,并没有引导朱厚照走正道,而只是顺着他的心意纵容、讨好他。在朱厚照坐上皇位之后,他更是伙同自己在宫中的其他七个好哥们儿天天领着皇帝不做正事,或偷跑出皇宫没日没夜地玩;或在宫中养很多老鹰、猎犬,搞得宫中像个马戏团一样……总之就是没有个皇帝样儿。
为此,刘健和谢迁气得不行,还给刘瑾他们八人起了个绰号叫“八虎”。他们下定决心要说服皇上,铲除“八虎”。
刘健和谢迁无奈违背了圣人们“不许和太监结交”的警告,拉拢当时宫中的头号太监王岳一起做这件事。
他们制订了一个计划:先是呼吁有血性的大臣上书皇帝,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铲除“八虎”。大臣们的奏章先由内阁进行票拟,再由王岳呈给朱厚照,由王岳当面苦谏,得到朱厚照首肯后,马上盖印,昭告天下。
在呈送的这些奏章中,有一封最让朱厚照毛骨悚然,其中列举了太监祸国的历史,把中国历史上曾出现的太监祸国的真实事件清晰地摆在朱厚照眼前:东汉的十常侍搞垮了东汉;唐朝的太监不停地换皇帝覆灭了唐朝;就在不久以前,太监王振把先皇朱祁镇领到塞外,让朱祁镇成了俘虏,还失去了皇位。奏章中说:“‘八虎’现在羽翼未丰,您看不到危险。可危险来的那天,您后悔就晚了。”据说朱厚照读完后,浑身发抖,还有传言说都哭了,一夜未眠。清晨时,他找来王岳,交代把刘瑾等人发配到南京守太祖陵。刘健和谢迁收到王岳传来的消息后,还是有些担心:皇帝对“八虎”感情极深,如果有一天想起他们,就必然会召回。所以,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让皇帝杀掉“八虎”。
于是,谢迁马上提笔写奏章,用他那滴水不漏、无懈可击的辩才,给朱厚照全方位地进行分析,使朱厚照相信:“不杀八虎,天理难容。”朱厚照也于中午给了回复:“我许可,明天早朝宣布。”
胜利就在眼前,无奈,夜长梦多。谢迁团队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人泄密给刘瑾。
刘瑾他们迅速行动,设法在午夜时分见到了朱厚照。“八虎”先是打起了感情牌,环跪在朱厚照脚下,哭出声来,神情哀伤,朱厚照也跟着流下眼泪。接着又用起了离间计,令朱厚照彻底改变主意,且对王岳非常不满。
朱厚照给“八虎”安排了新职位,还连夜将王岳发配到南京去守太祖陵。第二天早朝时,刘健和谢迁得知情况后已无法挽回局面,只得回老家养老去了。只有之前一直没有过多出面的李东阳留下来,他要继续去做刘健和谢迁没有做完的事情。
可是,现如今的刘瑾地位稳如磐石,短时期内,不可能有人把他从高处拉下马来,李东阳又能做什么呢?他只能蛰伏,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