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洪武铁腕与奇葩制度

朱元璋:大明第一“霸道总裁”的硬核操作手册

1. 发工资不发钱,老朱给你撒把胡椒面

你以为年终奖发米面油就够离谱了?洪武大帝直接开创了「香料币」时代!这位草根出身的皇帝看着空荡荡的国库,一拍脑门:「胡椒这玩意儿外国当金子使,咱就拿来发工资!」于是从一品大员到九品芝麻官,俸禄簿上赫然写着「胡椒XX石」。

某位御史领完俸禄,扛着麻袋回家时被老婆追打三条街:「让你考公务员!让你考公务员!隔壁王铁匠家都吃上肉了!」更绝的是,老朱还拿胡椒抵工程款。南京城墙砖上至今留着「应天府提调官张二狗」的签名——毕竟谁也不想为了一袋胡椒蹲大牢。

(温馨提示:穿越者请随身携带打火机,明代官员身上随时能搓出火星子)

2. 全国统一发型?不,老朱要你戴「WIFI信号帽」

当朱元璋凝视着镜子里的鞋拔子脸,突然福至心灵:「来人!给朕设计一款象征江山永固的头巾!」于是「四方平定巾」横空出世,这款自带四个直角的神奇帽子,戴在头上宛如行走的WIFI信号发射器。

应天府的时尚达人们哭了:「这玩意儿配飞鱼服像天线宝宝,配常服像茶馆跑堂!」但老朱的诏书说得很明白:「不戴?那就去诏狱练习头部造型!」据说某位翰林学士戴着它参加诗会,被风吹成地中海造型,成就了明朝第一例「官帽社死现场」。

(冷知识:该头巾后来成为鉴定明代古装剧的重要标准——戴错要遭历史粉寄刀片)

……

3. 清官卖女反被阉?洪武朝的黑色幽默

三品大员曾秉正穷到卖女儿凑路费,这本该成为感动大明十大人物素材。然而老朱的脑回路清奇:「堂堂朝廷命官穷成这样,肯定是装清廉搏出位!」一道圣旨直接送他进了敬事房。

南京官场瞬间炸锅:「贪钱的喂老虎,清廉的当太监,这届公务员太难了!」更魔幻的是,曾大人下岗再就业成了「阉宦思想家」,每天在宫门口朗诵《廉洁守则》,吓得户部尚书连夜给下属发补贴。

(职场启示:在洪武朝,比贪腐更危险的是穷得真实)

4. 墙砖刻名制:六百年前的「钉钉打卡」

朱元璋视察南京城墙时,突然戏精附体:「这砖头要是碎了,朕怎么找人背锅?」于是诞生了史上最硬核质量追溯系统——每块墙砖必须刻上知府、知县、里长、工匠等11级责任人名字。

凤阳府的张瓦匠看着自己刻的砖,突然理解了什么是「一字千金」:「这要是塌了,老张家得从洪武朝开始坐牢!」2023年考古队发现某块砖上名字被抠掉,专家会心一笑:「懂的都懂,明代豆腐渣工程受害者。」

(现代版:建议各开发商在楼盘外墙刻上老板身份证号)

5. 全年三天假?打工人看了都沉默

当996的你在朋友圈哀嚎时,洪武朝的社畜正含泪点赞。老朱制定的《休假法》震撼登场:春节5天、冬至3天、皇帝生日1天——合计9天?不!地方官每年只能任选3天!

某县丞在日记里哭诉:「连续三年选皇帝生日休假,现在听见烟花爆竹就PTSD!」更惨的是京官,朱元璋驾崩那年,礼部尚书因为多放半天假,被新登基的朱棣送去守陵——原来「调休」是祖传手艺。

(灵魂发问:如果洪武朝有钉钉,朱元璋会设置几点下班?)

6. 皇家黑料库《御制纪非录》:明朝纪委在行动

朱元璋给儿子们人手一本死亡笔记,里面详细记载着藩王们的黑历史:「老五在封地强抢民女」「老十二偷吃贡品」……每次家庭聚会都变成大型公开处刑现场。

某亲王大婚当天收到御赐金匾,掀开红布差点昏厥——「戒色修身」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本书后来成了藩王家训:「你爷爷记仇能记二十年,千万别学你七叔!」

(现代启示:家族群聊慎发言,保不准谁在截屏存档)

7. 高丽学霸的大明科举奇幻漂流

当崔溥在朝鲜背四书五经时,绝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明朝重点引进人才。这位高丽做题家漂洋过海来考试,居然一路杀到进士榜!南京国子监的学霸们集体破防:「卷完本省还要卷国际赛道?」

更离谱的是,某次殿试前夜,礼部尚书盯着崔溥的考篮嘀咕:「这厮不会夹带泡菜方子吧?」结果人家凭真本事考中三甲,朱元璋御笔亲批:「此子可为大明驻朝鲜形象大使!」

(冷知识:明代国子监提供跨国考生考前心理疏导服务)

8. 捶丸运动:大明贵族的「高尔夫」社交

你以为高尔夫是苏格兰人发明的?老朱家的王爷们第一个不服!他们手持曲棍击打木球,在草地上玩出了新高度。某藩王为练习球技,竟把王府花园改造成十八洞球场。

锦衣卫暗访报告显示:「燕王朱棣球技最差但装备最壕,纯金球杆重得打不到球」——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他后来要造反。最惨的是球童,既要捡球又要吟诗助兴:「王爷这一杆,打得像削藩!」

(现代穿越指南:带根7号铁杆去明朝,你能成立体育用品上市公司)

9. 贵州建省与老干妈的前世今生

朱元璋对着地图灵机一动:「云南旁边这块地,就叫贵州吧!」从此中华版图上多了个辣椒狂魔省。但首任贵州巡抚上任时惊呆了:「全省就一座驿站,衙门还没我家厨房大!」

为稳定军心,老朱发动美食攻势——让军队带着豆腐乳、辣椒酱驻扎。五百年后,某陶姓女子望着祖传辣酱配方若有所思:「原来我陶华碧才是大明战略继承人!」

(吃货注意:明代军用辣酱配方可在贵州档案馆付费查阅)

10. 朱家起名玄学:元素周期表の大明限定版

朱元璋给子孙制定了「木火土金水」五行命名规则,生生造出朱公锡、朱慎镭等奇葩名字。万历年间宗人府官员看着新生儿名单崩溃:「这届王爷名字怎么像炼金术配方?」

最惨的是朱家化学课代表——某郡王被迫改名朱帅锌,因为「锌」字在明朝读作「金+辛」。当他得知四百年后「帅锌」会让人联想到发廊总监,连夜求皇帝赐了杯鸩酒。

(冷知识:朱元璋可能是杨超越粉丝——转发这个朱祁镇,你的工作也会被瓦剌俘虏)

本章结语

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那些刻字墙砖和WIFI头巾时,别忘了这些奇葩制度背后,藏着个当过乞丐、和尚、反贼的皇帝,正躲在《太祖实录》里偷笑:「没想到吧?朕的套路能火六百年!」 oEbsBIdYDcivcRMl4g4ZxSq58G1n5pC/nTWiRe5Q6MOnfTpisKpcBLjSInrrE5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