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痛觉的“脑内编辑”

安慰剂效应:信仰关闭疼痛闸门

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实验中,告知患者注射“强效止痛剂”(实为生理盐水)后:

脊髓背角神经元活动下降40%(fMRI证实);

脑干导水管周围灰质释放内源性阿片肽;

前额叶皮层抑制杏仁核恐惧信号传递。

幻肢痛:大脑的执念剧场

截肢患者约翰描述:“失去的右手在phantom握拳,指甲掐入掌心的痛感真实到流泪。”其神经机制为: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重组:面部神经元侵占手部区域(脑地形图扭曲);

镜像神经元欺骗:健侧手臂动作诱发患侧痛觉(视觉-体感联动);

交感神经敏化:残端神经瘤异常放电,触发肾上腺素敏感风暴。

疼痛的重构实验

橡胶手错觉:同步刷动真手与橡胶假手,2分钟后针刺假手引发真手躲避反射;

温度混淆术:将42℃热板描述为“低温治疗”,痛感评分降低35%。

疼痛是大脑的创作,而非现实的复刻

当辣椒挑战者在灼痛中放声大笑,当幻肢痛患者为虚无的右手哭泣,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惊人真相:痛觉从来不是外界伤害的客观反馈,而是大脑编织的主观叙事。 H/+25EW10yXJ1val0/iI/SUIod2OynQb6zIeEonoHMtP/saQ96/7WxUN3YcU1q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