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记谱法的演进和唱名法的起源

古罗马音乐理论家博埃蒂乌斯(见第一章“古罗马音乐”一节)和中世纪音乐理论家胡克巴尔德都用开头16个罗马字母(从A到P,中间省去J)作为音名,但前者以A代表今天的A音,而后者则以A代表今天的C音。

九至十世纪出现了一系列标明音的运动方向的符号,如·代表一个比较低的音, figure_0022_0011 代表一个比较高的音, figure_0022_0012 代表先高后低的两个音, figure_0022_0013 代表先低后高的两个音, figure_0022_0014 代表逐渐由低而高的三个音, figure_0022_0015 代表由低而高再回到低音的三个音,等等。这种符号叫作“纽姆”,它只能标明音高变化的大概趋势,而不能标出明确的音高。十世纪以后,纽姆符号记在一根红线上,红线的前面标有字母f,表示这根线代表f音。这样,根据纽姆符号落在线上还是位于线的上下,就有了一个大概的音高标准。后来f线的上方又加了一条黄色的C线。到了十一世纪,贝内狄克特教团的僧侣圭多·达瑞佐又把线加至四根,而纽姆符号也逐渐变成了方形音符。当时有一首《施洗约翰赞美诗》,就是用方形音符记在四线谱上的:

figure_0022_0016
figure_0023_0017

谱表前面的符号是“F”的花体字,表示第二线代表f音,后来逐渐演变成五线谱上的低音谱号;方块音符代表一个单独的音;“吕”字形音符代表由低而高的两个音;“吕”字形音符后面加一个旗形音符代表连续由低而高的三个音;旗形音符右面加一个方块音符代表由高而低的两个音;“品”字形音符代表由低而高又回到低音的三个音。上谱译成今谱,有如下例所示:

figure_0023_0018

这是一首六声音阶多里亚调式的赞美诗。四线谱的创始者圭多·达瑞佐发现歌中每一句(第七句除外)的第一音顺序排列起来,恰好构成一个六声音阶。他就用每句歌词中的第一个音节ut,re,mi,fa,sol,la作为六声音阶的唱名,来教学生唱歌,这就是唱名法的起源。后来为了教唱七声音阶的需要,又有人从这首赞美诗最后一句的两个字中各取第一个字母s和i拼成si,作为第七个唱名。由于第一个唱名ut发音不响亮,十七世纪意大利音乐著述家多尼首先改用do来代替ut。从此,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被一直沿用到现在。(一说提出改ut为do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博农契尼。)

figure_0024_0019

圭多向教皇约翰十九解释他的视唱体系(约1025)

圭多还在从G到e 2 的20个音上建立了七个六声音阶,即G-e,c-a,f—d 1 ,g—e 1 ,c 1 —a 1 ,f 1 -d 2 ,g 1 —e 2 。每个六声音阶都用ut,re,mi,fa,sol,la来唱,这就是首调唱名法的来源。每个六声音阶的mi—fa之间是半音,其余都是全音。所以G-e的第三音是B,记作方形的 figure_0024_0020 ,称为“硬B”;f-d 1 的第四音是降b,记作圆形的 figure_0024_0021 ,称为“软B”;而c—a则既不包含硬B,也不包含软B。包含硬B的六声音阶称为“硬六声”,包含软B的六声音阶称为“软六声”,不包含硬B或软B的六声音阶称为“自然六声”。后来硬B变成了五线谱上的本位记号( figure_0025_0022 ),软B变成了降记号( figure_0025_0023 )。

当时纽姆谱的方形音符只能标明音的高低,还不能标明音的长短。随着节拍观念的加强,歌者愈来愈需要借助乐谱来区别音的长短。十三世纪德意志音乐理论家弗兰科写了一本《定量歌曲艺术》,论述歌曲的节奏模式,并提出用不同音符表明长短不同的音的设想,促成了“定量乐谱”的产生。于是纽姆谱大大跨前了一步,出现了长短不同的四种黑头音符,即长方形的倍长音符( figure_0025_0024 ),旗形的长音符( figure_0025_0025 ),方形的短音符( figure_0025_0026 ),和菱形的倍短音符( figure_0025_0027 )。十五世纪时,线条多寡不一的谱表渐渐定型为五线,并变黑头音符为白头音符( figure_0025_0028 ),还增加了三种有符干和符尾的短音符,即小音符( figure_0025_0029 ),倍小音符( figure_0025_0030 )和微音符( figure_0025_0031 )。现今五线谱上的全音符( figure_0025_0032 )、二分音符( figure_0025_0033 )、四分音符( figure_0025_0034 )和八分音符( figure_0025_0035 ),就是由倍短音符、小音符、倍小音符和微音符演变而成的。当初黑头音符中最短的音符,变成了今天最长的音符,即全音符,并且还保持着黑头音符原来的名称:Semi-breve,意即“半个短音符”或“倍短音符”。 tfDO0k9V+ffhFKzuX5M5fwIqKnBW12kp2lLBhjDxUsQJ/Vfg9cSVNWtHJiw1Im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