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末叶至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艺术,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庄严、明净、均衡、和谐的风格,崇尚豪华、奇谲,工于精雕细琢。后人
认为这种风格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蜕化变质的结果,因而贬称之为“巴洛克”,意思是畸形的珍珠。现在“巴洛克”一语在建筑上和音乐上最为常用,已经不含贬义。正像巴洛克建筑用波浪形墙面表现盘旋起伏的运动感,用鲜明的光影对比造成戏剧性效果一样,巴洛克音乐也用流利酣畅的多声部旋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和音色对比取得同样的效果。
巴洛克音乐大致发生和发展于1600—1750年的一百五十年间。这一百五十年是歌剧、清唱剧、舞剧、序曲、奏鸣曲、协奏曲、早期交响曲、赋格、托卡塔、变奏曲和古典组曲等体裁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是提琴族乐器和古钢琴的制造达到高水平的时期;是乐器演奏技术高度发展的时期;是乐队开始形成的时期;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运用颤音、波音等装饰音的时期;是作曲家开始用强弱记号指示怎样演奏音乐的时期;是以通奏低音支持旋律的时期;是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时期;是以大、小调取代教会调式的时期;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确立功能体系和声的时期;是从复调音乐过渡到主调音乐的时期;是乐句、乐段、二段式、三段式和早期奏鸣曲式开始形成的时期。总之,巴洛克音乐是从中世纪通向古典时代的津梁,巴洛克时期是为近代音乐奠定基础和开辟道路的重要时期。
吕利的歌剧《阿尔切斯特》在凡尔赛宫演出。舞台装置显示巴洛克绘画、雕刻和建筑的特点
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蒙特威尔第、许茨、吕利、科莱利、珀塞尔、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弗朗索瓦·库普兰、维瓦尔第、拉莫、多美尼科·斯卡拉蒂、亨德尔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其中四百年前诞生的许茨、三百年前诞生的多·斯卡拉蒂、亨德尔和约·塞·巴赫,都是1985年(欧洲音乐年)纪念的大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