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95年

辛丰年先生好!

发完第一期稿,抽空回了一趟徐州。家父住进医院,陪了十几天,顺便在老家过了元旦。近日返回上海,看到您的信。

赵君的人、文风采,我甚钦羡。前几日收到她的贺卡,小楷隽秀,更让我敬佩有加。在徐州我写了一封信给她,顺便求稿,不知她肯给面子不。

方平先生已答应我的约稿,只是他年事已高,还有正事要做,手脚慢些,第1期没能赶上,我索性不再催逼。

刚到办公室,第1期封面打样已赫然摆在桌面。不满意,格外扎眼。否掉重来,要浪费几千块钱,只好憋气发掉。真对不起读者。第2期须再做计议。今年社里有新要求,各期刊杂志都要承包经济指标,压力来自社会及单位,可谓里应外合,重何以担!但愿今年能拉到一些广告“吸吸氧”。

徐州的朋友在1995年都自觉地订了我们的刊物,印数不至大跌。印数现已成为刊物的生命线,我实在羡慕《读书》丰衣足食的状态。

回来后发现CD居然一下子涨了价。走前10块钱一片,如今已涨到14元,并无新曲目出现。只见到阿·鲁宾斯坦弹肖邦19首夜曲双片。对市场的估测,我一向低能。刊物存活艰难,却出现不少新的音乐杂志,除北京、广州、四川,上海又在筹划一个《现代音响》,大16开,铜版纸豪华本,软(音乐)硬(器材)件参半,是世界图书公司与电子工业部门的联姻之作,来找过我,口气很大:已解决全年广告。

走前曾寄出梁的年谱,不会没收到吧。

严锋可帮了我的大忙,很感谢他。只是我们财疏气短,往往面对好作者好稿件,开不出令人舒心的稿酬,唯有红着脸背过身。很多时候变成朋友帮忙。尤其是您,到了年底,我们也无从表示,今年居然连挂历也没了。样书要领须写明定价,每一本样书都要算到编辑部的头上。编辑与作者,刊物与读者,重压之下只能靠一种爱乐精神维系了。

第2期稿收到,勿念。

这信写了好几天,因岳母家修房子,天下大乱,家里不多的几个劳动力要轮番伺候,年前事多是乱上加乱。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又来拍摄王安忆专题,我得张罗家里的电源、灯光什么的,去买把椅子,摄像机也跟着,日里夜里连着折腾,鸡飞狗跳。

很想《音乐爱好者》能有大的起色,曾就办刊请教过严锋,知道他忙,寒假回家时烦您问问他再转告我。

现在我已不太敢“正面”介绍具体作品,虽知回避不是办法,但已被“学院派”吓住。也不可总在边缘地带徘徊,不上不下,若即若离,定位尴尬。不如《爱乐》,一开始就瞄准发烧友,远离“学院派”。

1995年樊愉会加入进来,能帮很大忙。但经济之压令我气虚,沮丧。

贝多芬回旋曲的录音,再容我几天。

不多写了。

恭祝

新年新禧

大吉大利

李章
1995.1.16.

李章同志:

您好!另付快邮寄上稿一件,时间紧,手颤忽加剧,字写得很糟。也可能有误写,请改正。

这期《音乐爱好者》上可读之文不少。黄宗英一文很有味。我对别人谈学琴之事特感兴趣,尤其从前的。曾建议组织老琴工、调音师谈谈掌故,也与此有关。

帕尔曼演出反馈搞得很有意义。我总觉一个刊物上常常而且及时反映读者的信息才有生气。

《音乐与我》一栏是成功的,《雅人乐话》 上选了那么多即可证,我想是否还可扩大“稿野”?似乎迄今为止以文人为多,美术家似未见。如能有特殊行业的更妙。但公务员而又位高者恐以不找为好。

《梁启超年谱长编》已看完,很感谢你友移赠这本好书,但又于心不安,请为我选购一册他有用之书回赠如何?

买片余款无须寄回,还想烦你便中买书:

1.沈知白《中国音乐史略》

2.黄源《在鲁迅身边》(上海人民出版社)

3.《皮斯顿配器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另外,人民音乐出版社柏辽兹《配器法》非常好看,可惜只见上册,你是否看到中、下卷?杨立青想必有?能否借阅?

朱践耳的歌曲《春,你几时归?》,我是1946年听他妹妹石音同志唱的。

赵晓生先生的地址请告,我想去信请教一些问题。

音响设备终于买好了吧?唱片的积累有何打算?看来我辈只好从中价片打主意。另外,朋友已有的,大可交流。不知Naxos片现在还大量供应不?我很想从中再买几种(德沃夏克《序曲集》、巴赫《创意曲》)。

暂话这些。祝好!

严格
1995.3.12.

李章同志:

您好!关于文稿标题之事,不必多过介意。下期的《倾听》稿已在动手,可望于下月10日前付邮,勿念!这回谈的是关于“鉴别力”的话题,不知能于读者有用否。

赵书,一见出版广告就很想买来看。现在就请代我购一册寄我,读后如我有把握谈一点感想,或相反,立即告您,写成后再看合用与否,能派用场,自然仍由你们用为好吧。

赵公的“太极作曲法”与按此法体系作的曲,我都看不懂也听不懂。但他由美人演奏的四重奏,我倒有不是太坏的印象。然对这位才子的才气、风度,我是向往的。有见面的机会,我会珍惜的,只恨所知甚浅,无法对话,甚至连问题也可能提不大出的!

杨立青的关于乐队与总谱读法的书,如您处有,能否借来一阅?只看过前者的第一册。

祝好!

严格
1995.6.29.

李章同志:

您好!信收悉。音响器材想来已经买好而且开始享受了?

前次拜托你办的事都不着急,请不必特地抽时间去进行,麻烦的更可暂搁。

由你转来的清华乐刊与信,我阅后即将你寄来的“学会倾听”复印稿挂号寄去(按该刊上地址“清华16楼1号爱好者之友协会卓然”)。前日被退回,退条上注明:无此单位。这不知是怎么回事。为了对读者负责,也不枉你找资料所费时间,我将它寄回给你,请你酌情处置。也许你有机会与该刊联系,问明以后,再行寄出。你看如何?

我近日收获之一是通“读”了“贝四重奏” 17首,着重最后那5首。但还说不上有何心得,不过是初步了却多年心愿而已。有意思的是,德彪西的那首四重奏,1953年即买了一套旧片子(但完好如新),就是一点也听不懂!后即失去,时隔四十年,前些日才又听到(买了一张Naxos的),一开始仍觉莫名其妙,很丧气!然后又细听几回,开始被触动了!似乎其中有深沉而炽热的感情,到底如何,还待反复细听才知。

如见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Op.115)劝你不妨一听,我已有。此曲十分动人,听后可以对此公的内心世界有更全更真的了解。盗版片“音乐世界”(室乐)中有此曲之一章,是最好的一章,虽不全,演奏的情绪似比Naxos那张更浓、挚。

下期稿仍将按时寄上。

第1期刊物得赠二本,也已收到,感谢!

祝好!

严格
1995.

李章同志:

您好!刊、信早到。昨上午已将稿付邮,盼查收。天热难忍,我健康又大不妙,终日昏昏思睡,睡后仍不清醒。虽仍勉力看书听乐,写作却是没劲,因而这次迟寄了。请谅!

新的一期我认为至少有两篇好东西,首先是上海之春那篇,我奇怪你刊怎么有胆子刊出这种评论,不怕开罪于人(官与名人)?但如能从此开创一种直言不讳的乐评空气,那就太好了!对名曲、名手、名作曲家,不论古今中外,都该如此。不过,对读者不负责任地乱褒贬一通也不可取。以后是否可约赵晓生对一些新作与演出或唱片发议论?他的见解是可以认真听听的。如果他或别人不想惹事,似可用别名。《音乐与我》一栏中似也可选一些唱不同调乃至反调的。不知你以为可行否?总之,有异议即有生气,太协和是无味的,不真实的。

另一篇有看头的是林华的,可惜他不知何以不提迪斯尼的《幻想曲》。

请考虑《不必望洋兴叹》明年还有没有续下去的必要。现在“必读曲”还未谈完,以下还有“可读曲”,乃至“可读可不读曲”,估计还要六篇才可完吧。

承你代买克莱斯勒,麻烦了!垫钱若干?请告!片子放你处不着急听。这一向我又耳福不浅。不少多年想听不可得之曲终于听到了。例如斯温德森《罗曼斯》(小提)、巴赫《哥德堡》(拿索斯,弹者陈必先,我同严锋都觉得弹得好极!),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曲《传奇》,德彪西的《帆》《原野上的风》《小组曲》《雪花飞舞》……不久前从广州邮购来德彪西钢作全集,两函双片,不过二百余元。这下子对他的钢琴作品可以饱餐了!可惜有的真不好懂,莫名其妙!

莫扎特钢协全集11片,现只缺1片了。拿索斯的。今夏主要便是听这个,其中的早、中期作品颇有几首是虽不深刻完美而却美妙得醉人的!演奏者匈人扬多,我觉得完全可信,也可喜。不过今后一定要再听听其他人的。总之,能听全莫扎特钢协,是一大享受!这在我听乐的半生中是一大幸事了!

你刊的前景我想还是有光明的,既然雅乐听众似确在增力口。纸贵了,是否可在增大容量上想些办法,例如,题收小些,文排密些,有的可用小号字。当然根本之计在于内容不断充实,而内容要对胃口又是根本之根本。所以如何摸清摸准读者需要,我总认为是个前提。读者之声如何反映?假如编辑部增加一人专门抓读者这一头与发行一头,你刊必有新气象。消极的方面似可尽量减少,尤其那些应景又无新闻价值的内容。

以上只是一孔之见,聊供参考。

小书《钢琴文化300年》等有人去即送你一本,如果能多读一些外文资料,也可能写得丰富一点,现在这本未免太瘦了。

刘雪庵《何日》 一曲的情况,我是依据别人的回忆文字,戴君的说法当然更有据,前些时邓丽君死时,电台放了她唱的此曲,很不佳!当年听的周璇的唱片,印象至今很深,不知你听过没有?

祝好!

严格
1995.9.13.

李章同志:

寄去稿子,迟了,很抱歉!

看了来信,有兴趣的信息不少。中图积压七千万CD,我怀疑是否七百万之误?从不久前看到的一份北京唱片目录看,并没开列大量片目。你手边有无上海的可供片目?如有,请便中寄来看看。我已将诺李斯的莫扎特钢协全集买齐,共11片。演奏与声音都是不错的。另购得飞利浦双片,勃仑德尔弹的几首莫扎特钢协。我对这些作品越来越迷了!我将反复倾听它们,并阅读所能见到的资料,可惜不太多。最近我也买了西贝柳斯的交响曲1.2.4.5,飞利浦双片,戴维斯、波士顿 ,演奏很好!值得一说的是此片说明书中有题目不同的英、德、法三篇文字,我只能读英文的,写得很有启发,有味道,料想另二篇也是言之有物的。这种超出了广告水平的辅导材料说明了人家是认真对待文化的。可悲的是我们现在的古典音乐热(?)似乎已同庸俗的商品化结缘了。一看到《经典》之类的“推销员”册子,就有恶心感。有人送我《唱片经典》,我看也是不可取的,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天才,想在短时间内狼吞虎咽大量重大作品,而能真有感受,能做出诚实的评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期文字已都看了。蔡继琨的名作《浔阳渔火》早在五十年前就从一篇谈中国现代音乐的文中看到(你刊“阳”作“江”,不知是谁对),说是很引起注意。向往不已!可至今听不到。你能否从“研究所”挖出资料作些介绍。如是不长的琴曲,能缩印刊出最好。再如与贺绿汀同时得奖的老志诚等人作品,也可作同样的介绍吧?还有一条建议:为何不去盯住徐迟写篇回忆?金克木在一文中提到三十年代徐如何热心地诱导他听乐(《金克木小品》P16《1936年春·杭州·新诗》人民文学版)之事。很有味的文字。我之成乐迷,一由于丰子恺,二即感谢徐迟编写的二本谈乐的书,其中所用之警语至今深印脑中。可惜他还有本《歌剧素描》一直见不到(三种均老商务版)!他是否在沪?何不挤他写,能多挤出几篇更妙,不能等,他老了!如实现,我看应突出安排,这岂非最好的广告,也是最不俗的!我这点子是看了金文引发的,聊供参考而已。祝佳!

严格
1995.11.11.

李章同志:

你好!信均收到。书已送到,了却一心事!

明年就仍按你的提示,继续在“笔记”栏内写点各自成篇的小文,不求系列化了。这里寄上头一篇,不知可像个样子。有可删可改处,请斧削之,此后的拟写题初步设想如下:

二、大师与其钢琴(钢琴絮话之一)

三、钢琴与改编曲(钢琴絮话之二)

四、非音乐者的文化人与音乐的因缘

五、六、待考虑

严锋校里的事相当忙。除了准备论文,还得为导师干不少活,还有他的业余爱好。我说不准他能否为你刊写什么,关于吉他的,他可以写,但又另有刊物了。

我处被外商看中,一大块地皮上的住户面临拆迁之苦,我最怕挪窝,又无能力,所以大伤脑筋,也只好先把一切用物与书清理起来,麻烦得很!此稿潦草,也与手颤有关,请原谅!

好!

严格
1995.11.18. pfa/HJ4eVzMq8ZPbLyibjy29di9oUDPjCFQIPSAL5ipqTeRSXXlu/liejod7Us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