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94年

李章同志:

抱歉之至。现在才阅你1月11日那封信!但拖延实在是不得已。那封信收到后的次日,即函询《读书》编辑,因他们前不久曾提及拟将我写的那些东西编入《读书文丛》,故询其到底如何,对别家出有无意见。我原想等有回复来再写信,没料到至今未有回音,所以也不好答复你了。可能“三联”也面临出书难。《乐迷闲话》再印,去年已有合同,另一本谈谈钢琴的小书,去夏也说将付排,至今二者皆不见下文。我也没再问过。

自从你来信后,我即陷于准备应付拆迁的困境之中。由于所依附的单位不负责任,扯皮推诿,新居至今未落实。而搬迁的准备工作也琐碎烦杂,都压在我头上,因毛毛在沪,他弟弟要上班。这样一来,别的事便无从着手了。但我仍抽了点空将书稿修订补充完毕,随时可以交出。共文30篇,14万字。除《读书》上已刊者,另有几篇是去年新写的。

目前情况是,3月底必迁居,恐要折腾半月,4月中旬如稍安定,我拟带稿去沪,同你与贵友面谈。

此事拖延不决,大大辜负了你们的厚意,深感有愧!

附上一小稿,如不大行,不能用,不要紧。春节你想必又回徐省亲?乐坛动向如何?《音乐爱好者》有何新打算?有暇盼告。来信与寄刊,如在3月10日前寄出,可寄原址。我一搬到新地方即去信通知。《萧友梅》 请仍存你处,勿寄,以免遗失。

严格
1994.2.26.

李章同志:

您好!信、刊收到。阅后颇有启发与感触,本期刊中第一篇,宗、陈 、王丹丹这几篇很有味。

极为抱歉,《读书》终于来信,说“文集”归他们出。那么,与“世图”之合作,只好等以后了!真是对不起!

即将迁,新址:

青年路虹桥新村×××幢×××室

邮码仍旧。

迁后再作长谈。祝好!


1994.3.12.

改址请便中转告王海浩同志,并问好。

李章同志:

久不见来信,疑为刊物有变数,看到来信,才放了心。信中所谈乐界动态,胜过看别处的报道。看来古典乐还是可以维持下去,也可能还会在普及与提高两方面有点进展也未可知。你们的事业不是没有希望的,这回你又散发了“种子”,最好抓住各种机会这样干下去,皇天不负苦心人!

1960年代曾见捷克LP中有一张定音鼓协奏曲,作者为谁已忘,当时也未买了听。

《士兵的故事》好像在1940年代的一本谈音乐欣赏的英文书中即有介绍,那么“首演”是很早之事。你说的这位当年鼓手也是高龄了。那么首演时他必是年轻小伙子无疑

你问对“缪斯”的印象,我当然赞成这栏目,不过有个想法,这对于有些读者与听唱片者如何更适合其需要?

刚好有位《读书周报》的朋友新赠我一本《音乐圣经》,浏览之下,大有感慨!1940年代曾买一本日文的《名曲唱片》。1980年代见到宝丽金唱片目录,这下又读到“圣经”!音乐既不可能有名必听,也不知从何选起!告诉你,我终于咬牙买了个袖珍CD机,索尼的,这比一套音响便宜多了,也不愁没地方摆。随之而来的大问题是唱片,多买买不起,也没时间听,必须精选。“圣经”里推荐的那千多首,恐怕只能选十分之一就不得了啦。但何去何取,极费思量!我当然不考虑别的,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有的是听了仍想细听的,有的是从前听过,极想再听的。许多东西虽有大名,也未见识过,照年轻时的胃口,那是非弄来一听不可的,如今老了,没有听遍一切名曲、读尽天下好书的劲头了!

我也发现,“圣经”中有一些玩意,似乎并不值得收入,而有些我多年来思念的音乐,并未列于其中,也许是那录音不够“发烧”水平吧?我在音乐享受上并非富人,尚且有此感觉,那么真正的美食家一定更觉得“圣经”不全了。

我想劝你也搞一个小CD机,这东西确实方便,又不干扰他人。

上一期“缪斯”栏的三种片子(平均律、莫钢奏、贝钢奏 )都想买。然不知其价,从何邮购呢?不公布价目,有何奥妙,你清楚吗?

我只能买那种便宜的片子,不知你有什么门路?承赐李叔同集,太感谢了!唱他的歌,是五十多年前之事了。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为古诗词选配西洋曲子,唱起来却不但不觉其不调和,反而感到那韵味非常贴切。例如李白的乐府《春思》(燕草如碧丝……),他配以德国民歌(布拉姆斯 的《大学庆典序曲》中用了它),从前和今天,唱起来都觉得妙极,不但没有中西之隔,也不觉有古今之隔。此中道理,恐怕值得思索。

我发现,这本集子不知何以将此歌给漏了!其实丰子恺《中文名歌50曲》就收了它的。你如识编者,可否问一下这是为什么。

大岞小景拍得好。1964年我去那里,只到了海边山上,遥望渔村,一大片石砌小楼,像个外国小市。

暂谈这些,我现居之屋比旧居大改善了。

祝好!

严格
1994.6.13.

李章同志:

深为抱歉!天奇热,昏昏然。不知怎么把写稿之事遗忘了,接电吃惊非小!

现拟于7.23.之前赶写出来以快邮寄上。如来不及用上,请另行采取措施补救吧!

稿约2000—2500字,题为《“圣经”内外》——读《音乐圣经》随想。主要说说书中未收而又值得推荐的一些名作。

匆匆。即祝

暑安

严格
1994.7.19.

李章同志:

来信收悉,感到非常抱歉,让你在百忙中为我办事,又是暑热天气,真是令人太不安了!

安忆君卧病,恐怕与用脑过度有关,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请代致问候。

你代我买的这几张唱片,极好!与此信同时汇上二百元,请查收。以后你路上碰到,顺手买一点,不必特地去找。

第4期已收到,其中《聂耳与体育》似可不登。

关于刊物销数下跌的原因,据我想,这同发烧友、高级音响热、帕尔曼的票房价值等对照起来看,只能说明真正爱听严肃音乐的人在减少。虚假之热是一种泡沬经济带来的繁荣。

最近看到成都的《发烧友》,完全是港台此类刊物的气味,虽然其中也有写得不坏的文字。你当然早已见到了吧?

我从一篇彭子冈写的老文章中看到,冰心是喜欢听唱片的,是否可约其写一篇?《文汇读书周报》近期上有何满子一文,提到他是唱片爱好者,你见到没有?

据说你们绍兴路已一变而为美食街了?!这对于你们来不及回家吃饭的人倒不无方便之处,这也是文化衰亡的不祥之兆。

听说昆山盗版片极多,也许那边是批发中心吧。

赵晓生前些时在南京讲《琴诀》,据说听的人很不少,他编的《琴诀》我在《音乐艺术》上读到。他确实能写。音乐界像他这样的笔杆子似不多。吴祖强在《读书》上有一篇解释何谓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的文字,写得很好,你见了没有?

下期稿子,仍将按时寄去供你采用,请放心!

祝好!

严格
1994.9.23.

李章同志:

您好!刊收到。此期好东西不少!如《牛津听乐记》《苏联歌曲与我》等。

你要我提供“系列”,苦思不得。苦于无新货。现在想以《杂议欣赏曲目》为总题(主题拟为《不必望洋兴叹!》)写六讲,大体上1和2为“谈必读曲目”,3和4为“谈可读曲目”,其他为“读不读由你之曲”。

此题似不无现实性,针对性,但要选得对,实在难。刊出后必遭专家之嗤。我反正是设身处地为同好者考虑,拋砖引玉。

第一篇俟改、誉后即寄上。如此案不可取,也不要紧,下次仍写些个别的题目,但此期想不及另写,因近来眼、手皆病,何况题材难找。

这回你太客气,为了招待我,花费了你宝贵的工夫,心里极为不安!

赵君来信托我转致她对你的感谢。借此机会建议约其为《音乐与我》写一文如何?她有名言:“发现了音乐,才知前此的日子虚度了!”虽我知其对音乐所知不多不深,但有其特殊感受,又善写不老一套之文,故敢建议,你看着办吧。又此次有机会见了方平,才知这人极可敬,对人非常诚恳热情。他也爱乐,我向他略略探问了他对以莎剧为题的音乐的看法。你似乎大可约他来一篇,这将是很有价值的。(他地址:太原路×弄×号;电话×××;邮码200031)本期头条文中不也提到他?

麻烦你已太多,现又有两事相烦:

我熟悉的一个天才琴童沈谧,准备明年考音乐附中,老师叫她准备的曲子有贝多芬的一首回旋曲,需从音像资料中“找一找感觉”。然而无法听到,想烦你有便时为我在“上音”或“上图”搞一个录音,不知可能否?如不便就另想办法,也不太急,反正明年才考。

另外从本期上发现几种新书,值得购阅,烦便中代购,不急,想来不至于售缺的。

曲名、书名另纸附上。

你代为搜得的那几张CD都听了,声音皆不错。莫扎特《竖琴、长笛双重协奏曲》同我以往听过的二三种不是一个版本。你如顺便,望再为我买一片(此版本或其他均可),我想送同好者。

这次赵君买的几张,回去一放,有一张寂然无声,据说此情况已是第二次碰上了!

我在本地买了理查·施特劳斯的两张一盒的选辑,索尔蒂、维也纳等乐队,Decca,含《英雄的生涯》《超人交响诗》 《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唐璜》《梯尔的恶作剧》。65元一张。我主要是要细听《超人》《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且谈这些。

祝好!

严格
1994.11.2.

请复制录音:贝多芬:Rondo(G大调)作品51/2

请代购:1.《马勒》;2.《中国乐伎》;3.《沈知白音乐论文集》;4.《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jOyViCmSaI2cgGRBqLwrpGe3qs0bn+1F/yIiuIpLqkstD/Nt5U3SUDtjGb1Ca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