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鲁艺歌曲作品分类

鲁艺歌曲创作体裁风格多样、题材内容丰富;歌词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具有振奋人心、激发豪情的力量。旋律质朴、流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赋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印记,谱写出鲁艺师生光辉的革命历程。

鲁艺歌曲创作按体裁分类,可以分为进行曲、抒情歌曲、民歌改编歌曲、儿童歌曲等。歌曲题材则涵盖抗战、军旅、生产、群众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一、进行曲

进行曲是伴随人群行进,有明显的步伐特征的通俗音乐体裁,能够起到统一人们意志和行动的作用。它是鲁艺歌曲创作中常用的体裁之一,运用最多、涉及范围最广,节奏整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民歌联唱等表演形式,以铿锵有力的节奏、雄壮激昂的旋律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当时鲁艺师生参加的集体演出实践活动较多,“延安的歌声漫山遍野……山上河边,无处不唱”。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去实践或者到前线参加战斗,大多伴随着进行曲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和激昂的情绪。进行曲特点是节奏感强、节拍多以 figure_0052_0044figure_0052_0045 拍子为主,旋律线起伏较大,音程跳进较多,结构简练,句法规整,调式为明亮的大调性格,通常伴随着号角式音调的出现,速度多为中速,以配合队伍行进的步伐。如《壮丁上前线》(李伯钊词,吕骥曲)、《军民进行曲》(天蓝词,冼星海曲)、《夜摸营》《行军歌》《张老三》《人民炮兵歌》(李鹰航词曲)、《路是我们开》(安娥词,冼星海曲)、《新时代进行曲》(朱子奇词,马可曲)、《鬼子奈我何》(家旅词,杜矢甲曲)、《八路军和老百姓》(刘御词,杜矢甲曲)、《留守兵团军歌》(艾青词,张棣昌曲)、《追悼左权同志》(何其芳词,陈紫曲)、《一支枪》(安波词曲)、《一九四二军队进行曲》(关鹤童词曲)、《我们的进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红军万岁》(袁烙词,梁寒光曲)等。

《西北青年进行曲》(成仿吾词,吕骥曲)节奏铿锵有力,曲调催人奋进。歌词与曲调都给人一种参加抗战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豪迈感。

谱例22 《西北青年进行曲》

figure_0053_0046

《庆祝胜利》(贺敬之词,李尼曲)模仿陕北曲调写出了延安人民获知抗战胜利后欣喜若狂的心情。“七个龙咚仓咚仓”“八个龙咚仓咚仓”模仿锣鼓音调,生动地表现出了边区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场景。

谱例23 《庆祝胜利》

figure_0054_0047

向隅作曲的《边区青年进行曲》为四声部合唱,音乐富有激情,刚健激昂,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表现出边区青年斗志昂扬、慷慨救国的精神风貌。到后来旋律的跳进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激昂,表现出抗战形势已刻不容缓,出现了向上的七度大跳,使人倍感振奋。整首乐曲依照西方作曲技法创作而成,和弦配置严谨。结尾乐段为属、主呼应的两个乐句,最后为典型的终止四六和弦——属七和弦——主和弦的完满终止。可见作品运用了西方和声的手法进行创作。

谱例24 《边区青年进行曲》

figure_0054_0048
figure_0055_0049

二、抒情歌曲

鲁艺时期歌曲创作还有体现战斗气息的抒情歌曲。作为声乐曲的体裁之一,抒情歌曲一般是指歌词描写细腻、音乐色彩明亮柔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畅自如的歌曲。它能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甜美柔和、幽静平稳的感情为基调,结构规整,节奏舒缓而多变化。鲁艺师生创作的抒情歌曲虽然数量较少,但在艺术效果上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成就,表达了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对宣传抗战文艺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如1938年创作的《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就是鲁艺师生创作的成就最高、传唱最广、影响最大的抒情歌曲。它是一首激励过千万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战斗的优秀音乐作品,诗人谷溪曾说:“当时一批革命青年为追求真理,正是唱着这首歌,冲破层层险阻,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洪流的。” 这首歌曲共有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三部分为抒情性段落,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段落。其中抒情段落旋律线条舒展流畅又蕴含气势恢弘的豪迈性,将抒情性与战斗性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在优美的旋律中蕴含着坚韧的力量,唱出了充满战斗气息的抒情旋律,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为鼓舞人民投身抗日救亡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figure_0056_0050

图2-7 1938年歌曲《延安颂》创作手稿

figure_0056_0051

图2-8 抗战时期的延安宝塔山

谱例25 《延安颂》

figure_0056_0052
figure_0057_0053

歌曲《延水谣》(熊复词,郑律成曲,1939)是继《延安颂》之后创作的又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作品描写了延河岸边的一对情侣互相勉励、并肩抗战,男子赴前线参加战斗,女子在家乡参加支前工作。整首乐曲悠扬婉转、扣人心弦,旋律非常有特点,其中“G-C-D-E”四音列框架具有陕北音乐特点,但在旋律进行中加入了旋律级进,弱化了四音列框架跳进的高亢嘹亮感。乐句中的“信天游”曲调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意与民族气节,鲜明地体现了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格特色。歌曲最后的“拿起锄头好种田,拿起枪杆上火线,救国有名声”旋律转为商羽色彩,增加了音乐的抒情性。将宫徵色彩的陕北四音列框架与商羽色彩的级进旋律结合,使歌曲既有陕北音乐的苍凉风格又有浅唱低吟的抒情色彩。这是一个活学活用民间音乐旋法的大胆尝试。

谱例26 《延水谣》

figure_0057_0054

这些充满激情,旋律朴实流畅优美,富有抒情特色的歌曲还有《守望曲》(彭家伦词,向隅曲)、《割谷子》(佚名词,刘炽曲)、《黄河颂》《黄水谣》《黄河怨》(均为《黄河大合唱》中选曲)、《纪念碑》(安波词,马可曲)、《黎明曲》(林韦词,郑律成曲)等。作品在鼓舞爱国人士、青年学生关注民族命运、传播抗日思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广泛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中,鲁艺师生积极响应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创作出反映新思想、新风貌,抒发边区人民豪迈之情的歌曲,如《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二月里来》(塞克词,冼星海曲)、《生产运动歌》(徐一新词,李鹰航曲)、《生产谣》(熊复词,郑律成曲)、《春耕曲》(李焕之词曲)等。这些歌曲形象地表现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如火如荼的革命气势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反映了鲁艺师生对火热的大生产运动的现实感受,并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出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才能在艺术创作中刻画出抗日军民满怀必胜信念的战斗形象,从而赋予了鲁艺抒情歌曲以浓郁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二月里来》(塞克词,冼星海曲)选自冼星海《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调性为降A宫五声调式,旋律优美流畅,以环绕型旋律线条为主,具有江南小调的旋法特点。乐句旋律向上,清新活泼,经常被作为单曲演唱,是文艺晚会、音乐活动中演唱率较高的作品。

谱例27 《二月里来》

figure_0058_0055

《大丹河》(王震之词,吕骥曲)是话剧《大丹河》的一首插曲,这首歌曲的音乐熟练地运用了陕北的“苦音”音阶,表达出悲愤、愁苦的感人情绪。尤其是“好命苦”一句运用了六度大跳,表现了主人公呼天抢地的巨大悲痛,令听者难以不动容。

谱例28 《大丹河》

figure_0058_0056
figure_0059_0057

歌曲《翻身道情》(延安鲁艺秧歌队集体作词,刘炽曲)由秧歌剧《减租会》中的过场曲改编而成。作品是根据陕北道情的音调填词改编的民歌,写出了饱受欺压的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做主人的崭新生活和欢喜的氛围。乐曲为F徵调式,旋律中含有大量的纯四度和大二度音程,音乐创作上,刘炽将陕北古道情和山西新道情两种音乐元素有机结合,以陕北古道情的平调、十字调表现出旧社会压迫下,农民的苦难生活,又将山西新道情平调大起板进行改编,表现出农民乐观自信的情感,音乐风格深入人心。秧歌剧《减租会》首演于1943年12月,其中唱段《翻身道情》由唐荣枚1945年在“七大”会议首唱此歌,一经演出便传遍陕甘宁各地。

谱例29 《翻身道情》

figure_0059_0058

三、民歌改编歌曲

为了响应“向民歌学习”的号召,鲁艺师生把采集民歌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涌现出大量民歌改编歌曲。限于当时的战争环境,这些民歌改编歌曲中,比较简单的形式是保留原来的旋律,只是重新填上符合时代背景的歌词。较为复杂的改编形式是只保留民歌旋律素材的新创作。利用民歌填词的方法改编成能够服务抗战、鼓舞人心的一种新民歌。有的师生比较熟悉民间音乐语言,或是主动学习群众的语言,创作了不少民间音乐风格的作品。有些作品直接用民间曲调填词而成,如《夜摸营》(陕北民歌,安波配词)、《老百姓偷枪》(陕北民歌,史轮填词,安波记谱)、《张老三》(陕北民歌,安波配词)、《识字小调》(陕北探情郎调,安波配词)、《赶强盗》(陕北民歌,向隅配词)、《大家要齐心》(叠断桥调,王一夫配词)、《参加自卫军》(陕北民歌,佚名配词)、《腊月里开会议》(陕北民歌,烟平配词)、《赶强盗》(陕北民歌,向隅配词)等;还有一些是模仿民间音乐语言创作而成,如《开荒》(天蓝词,吕骥曲)、《生产抗战》(塞克词,冼星海曲)、《防空歌》(向隅词曲)、《生产运动歌》(徐一新词,李鹰航曲)、《游击队》(佚名词,安波曲)等。这时期基本上以群众和战士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创作改编抗战歌曲。

歌曲《拥军花鼓》又名《拥护八路军》(安波填词,陕北民歌)创作于1942年12月,是安波在吸取民间曲调《打黄羊调》的基础上,运用民间的语言习惯,填入具有革命性的歌词创作而成,非常质朴生动。1943年春节于延安由王大化、李波首演,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舞蹈动作,观众反响极为强烈。安波在《一段美好的回忆》中这样描述:“……特别是当他们看到王大化和李波二同志表演的《拥军花鼓》时,竟然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天哪,我高兴极了,我想与他们每一位拥抱,与观众,与演员,与那位白发银鬓的老大爷,与那个头梳着‘钻天槌’的小弟弟,与我自己,我们演了一场又一场,观众也一场比一场多。‘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这种欢乐的歌声震荡着清凉山的金峰,震荡着延河的白水,震荡着最普通、也是最伟大的劳动人民的心弦,这如何能不让人高兴呢!”

谱例30 《拥军花鼓》

figure_0060_0059

《抗战新阶段》(陕北九连环小调,烟生配词)中的衬词完全使用了陕北农民的口语,由于没有对应的汉字,出版时使用了拼音代替。方言式的衬词使得这首歌曲不像是鲁艺音乐工作者的专业创作,而像是民间歌手天然填词而成。

谱例31 《抗战新阶段》

figure_0061_0060

《识字小调》(安波配词,陕北探情郎调)第一段唱词运用了陕北民歌中比兴的手法,先言其他再言主旨,非常符合陕北群众的欣赏习惯。“睁眼瞎”借鉴了老百姓对文盲的戏称,完全运用了群众的语言。

谱例32 《识字小调》

figure_0061_0061

《老百姓偷枪》(安波记谱,史轮词)的歌词运用了民间歌谣中常用的“五更十二月”的方法,演唱起来质朴、简洁,情绪紧凑流畅,和民间歌唱形式密切联系。从整体创作上来看,该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以风趣、幽默的曲调和歌词表达了群众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谱例33 《老百姓偷枪》

figure_0061_0062

《一支枪三个手榴弹》(佚名词,安波曲)是“河防将士慰问团”赴边区慰问前线战士们演出时创作的作品。歌曲的整体情感激昂、奋勇,歌词描述了八路军将士们勇往直前、誓死抗敌的英雄形象,作品第1—17小节,着重描述了将士们在战场上众志成城、决战沙场的战斗情景,从第17—26小节,部分音高跨度较大,情绪逐渐高涨,第27小节到最后结束,情绪递进推向高潮,展现出了刚强、嘹亮的风格,表现出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谱例34 《一支枪三个手榴弹》

figure_0062_0063

《八杯茶》(彭慧词,安波曲)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结构手法,每段分为两句,第一句的前半句为呼唤式音调,后半句旋律下行;第二句为叙述式音调,整体音域低于第一句。歌词每段均用“一勒杯子茶”“二勒杯子茶”开头,直至“八勒杯子茶”,此种歌词的结构类似于民间常用的“四季”“五更”“十二月”的组织手法。调性上运用了五声调式,唱来朗朗上口,民族风格浓郁,但难以听出是什么地域的风格。

谱例35 《八杯茶》

figure_0063_0064

《“而个”秦桧》(钟灵词,张鲁曲)音乐运用了五声音阶,节奏紧凑,旋律向下的跳进较多,具有民间说唱音乐的特点。歌词“而个”是陕北方言,表示“现在或如今”之意。该曲用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听来亲切的音乐语汇宣传了抗日主张。

谱例36 《“而个”秦桧》

figure_0063_0065

《参加自卫军》(佚名词,陕北小调)采用典型的陕北小调改编而成,结构短小,以两个乐句组成。表现了边区政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参加自卫军保卫家乡,粉碎日本侵略者的进犯。此曲曾于1939年5月收录于延安鲁艺编印的《鲁艺周年纪念文集》。

谱例37 《参加自卫军》

figure_0064_0066

四、儿童歌曲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非常关心陕甘宁边区儿童的成长,在革命斗争中培养他们英勇顽强的品质和爱国热情,鼓励他们为抗日救亡做贡献。边区的儿童担负着巡逻放哨、张贴标语、传递情报等重要工作,成为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鲁艺师生运用儿童丰富的艺术情趣和愉悦感受创作了一批表现边区儿童战斗生活的短小歌曲。如《酸枣刺》(塞克词,冼星海曲)、《红缨枪》(金浪词,向隅曲)、《马儿真正好》(麦新词曲)、《跳鞋歌》(翟强词,李鹰航曲)、《采野果》(谢力鸣词,李鹰航曲)、《儿童进行曲》(莫耶词,郑律成曲)、《陕甘宁边区少先队队员歌》(钟灵词,刘炽曲)等作品,这些儿童歌曲有教育、审美、认识、娱乐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歌曲《红缨枪》(金浪词,向隅曲,1939)全曲采用五声调式,共分为三个乐段,乐曲加入锣、鼓、铃、钹等打击乐,运用领唱、伴唱、齐唱等形式,以欢快的节奏型,塑造了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时手拿红缨枪的英勇形象,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边区儿童英勇斗争的情景。歌曲在延安流传广泛,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之一。

谱例38 《红缨枪》

figure_0064_0067
figure_0065_0068

《合力抗战》(朱棠词,马可曲)是一首对唱形式的儿童表演唱,表现边区儿童乐观向上的品格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

谱例39 《合力抗战》

figure_0066_0069

《儿童进行曲》(莫耶词,郑律成曲)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及民族风格的歌曲,表达雄壮有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矫健活跃等情绪。其节奏铿锵有力、旋律明朗开阔,节拍为$拍,进行曲风格。

谱例40 《儿童进行曲》

figure_0066_0070
figure_0067_0071

陕甘宁边区的抗日儿童团是全国“儿童运动中的主流”, 较好地表达了革命少年勇敢顽强的斗争意志。不仅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做出了突出贡献,还用儿童特有的抗日方式发挥了革命的作用,有力配合了革命工作的开展。 +np8PIFbr2C6qscbbbO7MzH/abDz0x9+N2G1XbO6GKD+YVCUgA1AYPZuNWR0fU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