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快更多地培养更好更优秀的声乐人才,客观辩证地运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根据各声部不同声音条件的实际训练情况(音质,音域和音量),把全国高等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的教学分为“音乐会演唱专业”和“歌剧表演专业”。这对新中国以来美声专业声乐教学一直沿用西方的教学系统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和大胆的创意。应该说这种将美声教学分为两个不同的专业做法是科学的也是务实的。试想全国各地高等音乐学院的声乐歌剧系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中有多少人具备了歌剧演员的声音潜质和声音条件?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能成为歌剧演员?歌剧演员需要具备角色所需的音质和音色,音域和音量,形体和身高,而声乐艺术却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即使某些学生的声乐天赋或者客观训练不能达到歌剧演员的标准,那么从实际和务实出发,让每一位有着不同声音天赋的学生,即使唱不了歌剧也可以在音乐会上或者说在演唱艺术歌曲方面有一番造诣。使得声乐人才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和艺术化。同时可以使声乐艺术人才真正做到“各尽其力,各安其位,各享其能,各司其职”。无疑对我国的文化繁荣与发展,对声乐艺术的教学和提高有益。
这套《全国高等音乐学院美声专业教材》在大一至大三的教材选用上强调声乐艺术的基本功训练,整体上还是继承和延续了我国声乐(美声)教学的风格和西方传统的美声训练体系。并系统地,务实地,严格遵照教育部有关美声专业的要求,参照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的教学大纲规定编写的。教材按教学大纲要求;按不同程度,分不同的音域和调性,同时强调“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客观辩证地借鉴和学习西方声乐艺术的态度,提倡建立和发展中国本民族的美声学派,并编入了大量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中国传统民歌和改革开放后杰出的创作歌曲。特别为初级美声教学提供了“练声曲”和西方美声唱法核心语种的(意,德,法语)“歌唱正音”教材。为了便于大学本科低年级学生更快掌握外语歌词的发音,教材中附有国际音标和歌词原文,附有汉语词对词翻译并附有中文歌词大意。同时还为外语歌曲教材附有范唱及钢琴伴奏CD。在高年级及研究生的教材选曲中,按不同的专业有更多的语种选择,也有更多不同时期声乐作品选择,选用教材更加专业化。
本系列教材中增加了拉丁语,俄语和英语的声乐作品,尤其是“英语艺术歌曲集(近现代声乐作品)”,“俄语艺术歌曲集”和“拉丁语声乐作品精选”。弥补了我国高等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缺少西方近现代声乐作品教材的现况。
针对我国美声专业教材,本系列教材专门为“音乐会演唱专业”编著西方美声唱法核心语种中不同时期,不同语种,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声乐作品的专集,如:F.Liszt德语艺术歌曲专集;J.Brahms德语艺术歌曲专集;Ch.Gounod法语艺术歌曲专集;G.Bizet法语艺术歌曲专集;E.Chabrier法语艺术歌曲专集,R.Strauss德语艺术歌曲专集;H.Wolf德语艺术歌曲专集;K.Weill德语艺术歌曲专集;H.Duparc法语艺术歌曲专集;E.Chausson法语艺术歌曲专集;C.Debussy法语艺术歌曲专集;F.Poulenc法语艺术歌曲专集等作曲家声乐作品。
20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