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半路杀出个小姑娘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猛虎行》

在一番挣扎后,大侠和稻公子都被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带进了一间屋子。

“说,你们把偷来的宝贝藏在哪儿了?只要从实招来,我就可以网开一面,不把你们送官。”还是刚才那个清脆的声音。稻公子和大侠定睛一看,说话的原来是一个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小姑娘!

她微笑着坐在屋子中间,面前摆着稻公子他们还没吃的蒸饼、芋头以及他们的宝剑、行囊,身后站着两个家丁模样的青年男子。刚才就是这两个男子把他们俩捆了个结实,还搜了他们的身。

“放开我!我可是打遍齐鲁无敌手,号称‘万人敌’的高大侠!我警告你,快点放开我们,不然吃我一剑!”大侠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喊。

“哈哈哈,什么大侠,这么容易就被我抓住了,我看你是大虾米!”小姑娘笑道。

“你先放开我们,有话好好说。你刚才说的什么‘宝贝’,我没听明白。我们俩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哪里来的宝贝?”稻公子倒是耐得住性子。

“哼,你骗谁啊?我的家丁刚才一直跟着你们俩。你们避开了更夫,藏在巷子里等到天黑,鬼鬼祟祟,闭市了也不回家。你们先去了我家店铺的货仓盗宝贝,又去了隔壁的糕饼店偷吃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吗?夜闯民宅,非奸即盗,我家前几天丢的宝镜肯定也是你们偷的。我就知道你们贪心不足,还会再来!”小姑娘生气地说。

稻公子闻听此言也生气了,扭头质问大侠:“你真的去偷东西了?刚才的蒸饼和芋头都是你偷来的?这么说你还去了珍宝店盗宝贝?”

大侠急得仿佛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一会儿解释去珍宝店是走错了路,店里的东西连碰都没碰,一会儿又强调自己只想找点吃的,怕饿着稻公子。稻公子嘴上不买账,心里却十分难过——大侠为了自己竟然去偷吃的,于是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吟出一首诗: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小姑娘听到这首诗,愣住了——她原本不相信稻公子和大侠的说辞,现在却有些犹豫了。这时候,仆人来报,说货仓里的东西一样没丢。

一位家丁低头问道:“少主人,他刚才吟的诗是什么意思啊?”

小姑娘娓娓说道:“这是一首名诗,不知道是谁写的,因为第一句里有‘猛虎’二字,大家就叫它《猛虎行》。别看这首诗短,却极有内涵。前两句的意思是再饿,也不会跟随猛虎去抢夺食物;天色再晚,也不会随着野雀栖息。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不做坏事,这是一种高贵的品德。你听说过‘赋比兴’吗?比,就是比喻、打比方,比如诗句中的猛虎和野雀就是‘比’——用猛虎比喻坏人、强盗,用野雀比喻品格低下的人。后两句是‘赋’,直接抒发感情——游子虽然无家可归,却能保持高洁的品质。懂了吗?”

家丁点点头,说:“我明白了,少主人是觉得这两个少年其实是游子,因为饿极了才来找吃的,但肯定不是盗宝贼,对吧?”

小女孩点点头,吩咐给大侠和稻公子松绑,把宝剑还给他们,还准备吃的喝的招待他们。

小女孩向他们俩做了自我介绍,原来她叫未央,是珍宝店的少主人。前几天,她家家传的宝物——一面刻着“见日之光”的宝镜被盗走,至今没有抓到盗贼。未央姑娘坚信盗贼还会来偷东西,就每天晚上设下埋伏蹲守,正好赶上大侠为稻公子找吃的,以为他们俩就是盗宝贼,于是用捕鸟的大网捉住了他们。

因为货仓确实没有丢东西,稻公子吟出的《猛虎行》又真挚感人,未央就相信了他们。不过,为示惩戒,她要求他们俩在珍宝店里做几天工。

稻公子和大侠只好答应。此后几天,大侠当搬运工,稻公子帮着记账,倒也一丝不苟。做了十天的工,他们和未央渐渐熟悉起来,成了朋友。十天之后,未央拿了一贯钱给他们俩,说是工钱,稻公子和大侠面面相觑,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呢,你们拿了工钱,要先去隔壁糕饼店赔钱!”未央严肃地说道。

三个人一同到了糕饼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一清二楚,并给糕饼店老板递上了钱。糕饼店老板哈哈大笑:“你们知错就改,还能靠自己的劳动弥补损失,我就不计较了。你们出门在外不容易,这些钱我不收了,你们留着用吧!”

“不过,刚才未央提到的那面宝镜……”糕饼店老板继续说,“我忽然想起,三天前,有两个人在我这里吃汤饼,一边吃一边悄声说着什么。我无意中听见他们说新得了一面‘宝镜’,还提到了‘洛阳’,大概是要把宝镜卖到洛阳去。我也拿不准是不是未央丢失的那面宝镜。”

意外收获这条关于宝镜的线索,未央坐不住了。当天晚上,她去和大侠、稻公子商量寻找宝镜一事。大侠和稻公子见到未央时,大吃一惊——未央已经换上了一身出远门的行装,并打好了行李。原来,未央已经告知父母,要和大侠、稻公子一起西行,去洛阳寻找宝镜。

未央的阿翁阿母本来坚决不同意,不过未央执意要走,加上有大侠和稻公子两位少年英雄做伴,他们只好勉强同意了。

相伴远行的两个少年,经过一番“不打不相识”的经历,变成了三个小伙伴。

第二天一早,三个少年离开了济南郡。此地离稻国很远,料想追兵已经散了,他们决定走大路,按照地图的指示向西南方向行进。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已经发动百姓夯土铺石,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大路,叫作“驰道”,有五十步 宽。到了汉朝,朝廷一面继续维护这些路,一面修筑了更多的大路,并在大路两旁都种上了树,真是“条条大路通长安”。当然,有些驰道只供皇帝和大臣走,不允许百姓走,百姓就在驰道两边蹚出了自己的路。

走了十几天,他们走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丰沛一带。

因为对路线不熟悉,他们绕了一些路,走得很疲惫。不过,看到刘姓祖先的“龙兴之地”,稻公子还是有些兴奋。他远望芒砀,见那里白云缭绕,一股诗情涌上心头,徐徐诵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概是第一次见稻公子如此豪迈,大侠和未央特意放慢了脚步,静静欣赏稻公子忘情的歌咏。大侠笑着对未央说:“这首诗我也喜欢,高皇帝是大英雄。你看,当年高皇帝虽然一统天下,但四海之内人心未服,边境上也不安定,所以他很忧虑。当他返回故乡时,就亲自击筑伴奏,唱了这首《大风歌》。”

未央点点头,说:“怪不得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深沉悲壮,原来是高皇帝担忧找不到猛士替他镇守四方……大侠,你要是生活在高皇帝的时代,一定是能保卫边疆的猛士吧?”

大侠听了,淡淡一笑,说:“我当然是猛士啦,但我要壮游天下,四海为家,遍访英雄,逍遥自在,才不要替谁守门。”

大风继续吹着,三个少年并排走在一起。

入夜了,他们准备夜宿露营。像往常一样,大侠去收集柴草,稻公子忙着安营扎寨,未央则抱着葫芦去河边取水。

突然,未央发现河对岸点燃了一处篝火,紧接着第二处、第三处……好几处篝火点起来了。未央赶紧跑回宿营地,悄声把大家叫到一起。

稻公子定睛向河对岸看了一眼,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喃喃说道:“天呢!怎么还是他们?怎么还不放过我们?” Wrio5oKMfm0XR4DjZOKI+zN1bNscdLn6qvxcZrpLC5yI9hYNuzh46cpLiSVHI1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