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遇到一个辽国小孩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三人一时都没了主意。

过了一会儿,罗工匠对罗裳和云山说:“从刚才的一番分析来看,待在官窑里是抓不到贼的。我和周边的居民相熟,我现在去挨家挨户问问,太阳落山就回来。你们俩好生在这里待着,饿了就吃点心——柜子里有春饼和粢米糕。”

说罢,罗工匠披上衣服出门去了,留下云山和罗裳一筹莫展,两个人都没有心情吃点心。

过了好一会儿,云山开始自言自语:“扁壶……他拿扁壶做什么呢?”

罗裳没听清,摇了摇云山,问道:“哎,你嘟囔什么呢?”

云山被摇醒了,说:“这个贼偷扁壶,也是为了喝水吗?”

“对啊,扁壶就是装水的。”

“可他已经拿了小花盆呀。”

“扁壶有两个耳朵,可以随身携带。”罗裳顺口回答,却忽然明白了云山的意思,“你是说,这个盗贼可能要出远门?”

“他偷走瓷碗和瓷盘用来盛放饭菜,说明他可能住在附近。他偷走一个扁壶,说明他平时经常外出!”

“对,并且他之前来过官窑,知道这里有瓷器。我猜得对吗?”

云山一边听一边点头。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把这个贼的生活轨迹给“画”了出来:

第一,偷瓷碗和瓷盘说明他是附近的居民,并且刚搬来不久,需要置办几样生活必需品;第二,他常常在户外做些活计,喝水很不方便,因此需要随身携带装水的扁壶;第三,他来官窑偷几件生活必需品,说明他曾经来过官窑,知道这里的瓷器多种多样。

近期来过官窑,又常常在外面做活儿的新外来户,总共没几个人,这下查找的范围大大缩小!

事不宜迟,云山和罗裳决定马上去找罗工匠。他们和罗工匠的学徒打了声招呼,飞奔了出去。天色已晚,穿过修内司巨大的木门,他们惊讶地发现,暮云从远方沉沉地压过来,一大群乌鸦“呱呱呱”地从头顶飞过。

路的尽头是都城高大的城墙,更高处的城楼已经点起了灯。路的近处是他们要去的第一个村落,天气好的时候,这里繁花流水,绿意盎然,今天却只见炊烟飘入苍茫的灰色天空,干涸的小河边只有枯草衰杨瑟瑟摆动。

云山蓦地想起了秦观的词《满庭芳》,吟出了其中两句: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见云山忽然感伤,罗裳心情并不沉重,轻轻吟了一首苏东坡写秋冬的绝句: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云山一听,就明白了罗裳的心思。他笑了笑,拉起罗裳的手,一同向那个村子跑去。

有了对盗贼身份的判断,云山和罗裳此行非常顺利,到第三个村子就找到了线索。村边有一家旅店,老板告诉他们,禁军的林教头从燕山府调防汴京,刚搬来没多久。林教头每日都要去城南的校场练兵。更巧的是,林教头前不久带着随从去过官窑,回来时经过旅店,老板亲眼看见帮他牵马的马童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盒子,据说是官窑的管事送的礼物。

“除了官窑里的瓷器,拿什么东西能这么小心翼翼?”老板悄声对云山说。

云山和罗裳分析,看来林教头和马童早就知道官窑里有贵重瓷器,他们是有可能潜入官窑盗取瓷器的。云山和罗裳商量,事不宜迟,就不去找祖父询问了,直接去找林教头。

两人离开旅店,找到林教头家,敲了半天门,无人应答。他们正准备离开时,门却“吱嘎”一声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和他们俩年龄相仿,身高也差不多的少年。他面色较黑,目光犀利,有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气质;他一身干练的短打,赤着脚,一看就经常在户外劳作,经受风吹日晒。罗裳和云山对视一眼,认定他就是给林教头牵马的马童。

那马童眉毛一挑,先开口问道:“你们是谁?敲门做什么?”

云山一听,那马童的口音是北方口音,不,准确地说是辽国口音!他瞬间紧张起来,还没有回答,就瞥见马童身后的院子里摆放着一只漂亮的刻花扁壶。云山心里一惊,正要开口盘问,罗裳却笑着说:“我们想找林教头问点事情。”

“林教头去汴京了,今晚不一定回来,你们改天再来吧。”马童说完就准备关门。

说时迟,那时快,云山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用整个身子撞开了大门,“咣”的一声和马童一起摔在了地上。“罗裳,这个人就是贼,快来帮我按住他!快!”

云山一边喊,一边拼尽全力抱住了马童。

罗裳赶紧看了看四周,找到了一根粗树枝,想要帮忙,却发现云山和马童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她根本插不上手。

那马童的力气显然比云山大很多,没几下就挣脱了,还把云山摔到了地上。奇怪的是,马童并没有要打架的意思,只是爬起来站在一边,冷冷地说:“你们做什么?为什么要打我?还有,你们说的贼是谁?是我吗?”

“对,就是你!院子里有扁壶,人赃俱获!”云山灰头土脸地爬起来,大喊着还要往上冲,却被罗裳拉住了。

“你是说那个喝水的壶?”马童回头看了一眼扁壶,冷笑道,“没错,这是我从一个瓷窑里拿的,不光这个,还有碗和盘子。哦,对了,还有一个杯子。”

没想到,马童竟然如此痛快地承认了!云山和罗裳吃了一惊。

马童继续说:“可这不是偷,我也不是贼!我有一次跟着林教头去那个瓷窑,看到那里好好的瓷器摔成了碎片。在我的家乡,瓷器都可宝贵了。看着堆成山的瓷器碎片,我心疼!我刚来这里,什么都没有,于是我就在前一天晚上钻了进去,拿回了几样。说实话,就算我不拿走,这几样也都会被摔成碎片吧?还有,你们俩是从那个瓷窑来的吧?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听了这番话,云山和罗裳都愣住了。马童说得对吗?不对,但有道理。

马童偷东西是不对的,并且他拿走的瓷器不是要被摔碎的次品,而是挑选出来准备送到皇宫的精品。不过,马童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毕竟云山他们都亲眼见过摔成碎片的瓷器,也都一样心疼。

“这几样瓷器若是你们的,我这就还给你们。不过,我再说一遍,我不是贼。”马童继续说,“我在北方的时候,骑马射箭,南征北战,光明正大……”

马童说完,转身钻进身后的马棚,不多时,取出了官窑丢失的那几个瓷碗、瓷盘、瓷钵、青瓷小花盆,连同院子里那个扁壶,要还给云山。云山一时不知所措,却听马童又说:“如果我拿错了,在这里跟你们赔个不是。”

罗裳心中仍有疑惑,忍不住问道:“大宋官窑戒备森严,你是怎么进去的?要知道擅闯官窑的人,捉住了要杀头,还要问罪全家。”

“家?我现在没有家了。至于戒备森严,我可没觉得。”马童冷笑一声,“我翻墙进出,如入无人之境。那里的守卫跟你们宋国的军队一样,毫无战斗力,不堪一击——难怪先前连吃败仗,是我们大辽的手下败将。”

此话一出,云山被彻底激怒了。 0opcgbRKsURCTqZH26jn7kmVoLNp3s5FPZdZyNZJPADt2M6Sxb3LAT+/WiZXMj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