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多年,见过的疾病和病人不可胜数。越是见得多,越是觉得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尚浅,越是感觉到生命存活于世的神奇与伟大。古人说:“上医疗未萌之兆,中医攻有兆之着。”做医生最无奈的事,莫过于看着本该活下去的生命无力救治,而原因是病人来晚了。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没事儿老往医院跑,而是劝导各位,不要等到失去健康了才想起来关注健康。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治病虽然是医生的事,但是就诊的时机对于疾病的预后影响重大。这正是我们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不是为了教会大家自己看病治病,毕竟医学生成为执业医师都至少需要6年的时间,这不是读一本书就能做到的事,而是希望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疾病,从而更知道如何守护健康。
医生通过症状和检查结果来判断疾病,要读懂疾病信号,症状和查体报告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本书中也包括这部分内容,但同一个症状对应着多种疾病,诊治疾病不能缺少医生凭借经验和学识的综合判断。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获得的,是通过观察和感知疾病信号,掌握就诊的时机,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医院,什么样的症状和查体结果需要重点关注。
症状和异常检查结果并不是疾病信号的全部,当出现症状或检查结果异常时,疾病已然发生了。很多疾病有更早的信号,在出现症状之前,如果我们能更早采取措施,或许可以把疾病扼杀于未起之时。这便是我们写作这本书的又一个目的,帮助大家树立治未病的理念。提高人体正气抗邪的能力是未病先防的关键,而养生是最积极的方式。口舌之欲成了健康陷阱,日常习惯埋下疾病隐患,生活中与健康相悖的一举一动,又何尝不是疾病的信号呢?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相信并助力身体强大的修复能力,我们是不是更容易守护健康?而对于命中注定的疾病,比如遗传病,在宝宝尚未到来之前,提前发现疾病信号,做好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遗传筛查,何尝不是对生命和健康的守护?
人为什么会生病?如果一个人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他一定更懂得怎样守护健康。很多时候,我们对医学的期望太高了,医生治不了所有的病,医生只能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很多人对医学寄予厚望,却漠视了生命的本质。人不过是这个世界上众多生命中渺小的存在,依靠自己独特的代谢方式,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而健康便是维系这种平衡的结果,当病邪侵袭人体,使阴阳气血平衡失常,人就生病了。相比医生而言,我们自己或许可以为健康做更多事情,希望您能从本书中找到方法。
这不是一本教人治病的书,但希望这本书能让您和家人更健康。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