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发展起来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是东周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代有多种说法,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因秦统一六国而终止,战乱持续了200多年。由于社会交往繁复和社会动荡不安,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不断,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晋国六卿之一),三家分晋,奠定战国七雄格局。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田和(齐太公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在这一时期,封建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形成了一定的阶级政权。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古代玺印的实用性功能随着各个诸侯国的发展而得到推广,奠定了玺印最基本的功能,基本确立了实用印章发展的方向。
战国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古玺印章的发展也经历了重要的转变。如前文所述,从商玺的基本确立以及青铜铭文所使用的模具来看,其作为氏族标志和象征的功能进一步确立,并脱离了青铜模具而独立成为象征统治者身份的器物。印章的凭信用途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如被用于公文财务仓库等封检工作,作为吉祥或辟邪之物被人们所佩戴,或作为伴随墓主的殉葬品以及用于公用财务器物牲畜的烙记,等等。由于战国古玺的发展,官玺与私玺的区别在这个时期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印章”这一说法,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所使用的印章都称作玺,此时期的玺不仅仅用于政事,而且在生产、商业、军事以及平民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说到了战国时期,“玺”印的发展已经相当充分了。历史上我们把春秋战国至秦统一以前的官私印都称作古玺印。有一部分战国玺印在艺术表现上已经相当精致、纯熟,而更多的则是在拙稚中流露出一种纯真自然、无拘无束的神态。这一时期是篆刻艺术发展史上启蒙至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奠定中国印章风格的基础时期。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发现,战国传世古玺印主要有两大类:官方在日常管理中所使用的官玺;民间所使用的私玺。而私印当中又有表达个人称呼的姓名印,有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吉祥用语的吉语印,还有画印、押印、图案印以及殉葬印等种类。战国官玺的使用并无明显的特殊标识,只是作为官吏任免及行使职权的凭证,所以从官玺的类型上来看,文字并无特殊的规范。玺印所使用的文字有阴刻和阳刻两种形式。文字的字数也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二字印、四字印、多字印等。
●《左粟之玺》
●《长金之玺》
●《左宫》
●《左宫》
进入战国时代,印章的材质更加多样,主要有铜印、玉印、陶印这三种类型。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铜印章比较多见,主要与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有关系。我们知道,青铜玺印制作技术本身就是脱胎于青铜礼器的制作工艺,因此铜印比较常见。
从玺印的形制上来看,除了我们所了解的方形的基本形式外,还有长条形、圆形、扁方、三角形的私印,印文内容也更为复杂,出现了姓名、官职、吉语等多种内容。这些玺印的纽式比较简单,大多为鼻纽或者瓦纽,便于穿绳子(又名绶带)且携带方便。这一时期印章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印章的不同形制及印章的使用基础,为后世印章向规范的形制与规范的用途的发展指引了方向。玺印不同的形制和用途,无论是在官吏阶层,还是在民间,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因此也形成了由“佩玉”
到“佩印”的转变。从战国玺印在日常生活的用途来看,它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用物品了,比如用于烙马的《日庚都萃车马》印,据考就是一方烙马印。当然抑押印
就更加常见了,从商周青铜器铭文的诸多表现中,我们便能窥见一斑。
●左一长条形印章《左军丞鍴》,左二圆形印章《安官》,左三圆形印章《西方疾》,右二连珠圆形印《出内吉》,右一《敬事》
●《日庚都萃车马》
●《左镤信玺》
●《长生》
●《富生》
●《分月秦》
●《千秋》
●《得志》
战国时期的印章制作工艺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开始采用铸造、刻划、凿刻等多种工艺制作印章。其中,铸造工艺最为常见,可以制作出形状规整、文字清晰的印章。而刻划和凿刻工艺则更能体现印章的个性和艺术价值。由于各国之间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因此战国古玺所使用的文字字形变化多端,布局奇绝,疏密自然。从现有的历史遗物当中可以看出,战国古玺体现了各诸侯国的文化特色。例如,齐国的印章多采用方形,印文工整;楚国的印章则多呈圆形,印文流畅。这些特色反映了当时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
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乃至后来的秦帝国,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06年,在长达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秦文化延续了周文化以及商文化的部分。2010年甘肃省清水县李崖遗址发现多座西周时期秦文化墓葬,部分随葬品显示出商文化风格,尤以方唇分裆鬲、带三角纹陶簋(商周时期的器皿)为代表。李崖遗址为夯实“秦人东来说”提供了重要依据。
因此关于其文字的使用,笔者猜测先秦早期的文字应以商朝甲骨文字为主。但是战国时代的印章文字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价值,印章文字多为战国古文,属大篆系统,其结构与青铜铭文基本相同。各国文字互不统一,文字字体之间也各有差别,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写法,表现在玺印当中就更为自由,这也是我们至今尚未破解一部分文字的原因。字形结构多变、线条流畅,各国文字的不统一,反而在玺印文字的安排处理上显得变化多端,有的严谨,有的疏朗,有的古朴苍茫,有的奇逸多姿,这也恰恰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成熟和精湛技艺。这些文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国时代的古玺印章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的印章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信息。通过对战国时代古玺印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注:本节图片选自《先秦古玺集粹》,王义骅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