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又被称为“窗花”“剪花”“喜花”“贴花”等,是特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6年5月,中国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0月,中国剪纸项目由山西省牵头,加上上海、陕西、河北、江苏、吉林、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湖北、云南、重庆等,共十四个省区市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终于,在2009年的9月28日至10月2日,中国剪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传承,在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从各个角度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中国剪纸,今天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剪纸艺术内容丰富,它融会了中华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进程以及文化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精神。另外,中国剪纸也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享誉世界。在全球化视域下,了解中国剪纸艺术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