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家具的起源

家具的产生和样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中国家具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一、编织技术—席的产生

李济先生在《跪坐蹲居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一文中指出:“蹲居与箕踞不但是夷人的习惯,可能也是夏人的习惯;而跪坐却是尚鬼的商朝统治阶级的起居法,并演习成了一种供奉祖先,祭祀神天,以及招待宾客的礼貌。周朝人商化后,加以光大,发扬成了‘礼’的系统,而奠定三千年来中国‘礼’教文化的基础。”原始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礼仪我们不得而知,只能通过现有的考古发现进行推测。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大概是以低矮的地面为中心,以蹲居、箕踞的方式开始,逐渐有了跪坐的礼仪。以此为核心,产生出各种相关的坐卧家具。

生活方式的确定只是家具“席”产生的一方面因素,编织技术则是其产生的重要技术来源。根据考古发掘,我们知道中国的编织工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有骨针的发现,这表明当时的原始先民已经掌握了缝制技术。在北辛遗址和兴隆洼遗址中,我们可以见到陶器的表面有竹或芦苇等编织物的印记,有人字纹、十字纹等,在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粗麻布纹的压印陶片。不同遗迹中的陶器上都出现了编织物印记,说明编织技艺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已经有了广泛分布。

随着生活习俗和生产技术的确定,“席”应运而生,6000多年前的淮安黄岗遗址发现的一片25厘米见方的席子,材质可能是竹子或芦苇,因为时间久远已经炭化成黑色。到了距今4400年到4200年的浙江吴兴区钱山漾遗址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非常成熟的竹席和篾 席的实物,同时出土的还有两百余件竹编器物,有篓、篮、箩等。这些原始先民制作的器物采用的编织工艺复杂多样,有一经一纬、二经二纬、多经多纬;纹样有人字形、十字形、菱花形、格子形等。这些竹编制品的出现充分说明这一时期的编织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人们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对美的需求,由此中国家具有了最初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

二、建筑技术—榫卯的出现

中国自古就有大量关于“构木为巢”的传说和记载。

《礼记》中有:“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韩非子·五蠹》中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孟子》中有“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的记载。

原始社会受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防潮、避害成为早期中国先民生存中最早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野兽的攻击,获得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先民们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选择了多种多样的居住方式,有穴居式、半地穴式、地面式、干栏式、窑洞式等,无论是哪种建造方式,远古先人们都或多或少地选择了木材作为最初的建筑材料。随着对建筑物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建造技术逐渐发展,原始的榫卯结构由此出现。

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村落遗址(距今6800—6200年)中有许多浅穴居(半穴居)和地面木结构建筑相结合的建筑遗址,浅穴居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20~100厘米,时代越晚,深度越浅,地面上有木柱支撑、草泥覆盖的屋顶以避风雨。室内地面的上升表明,此时的人类已经逐渐掌握木构建筑的技术,逐渐地由半穴居的生活演变为地面生活。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5000年)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圆桩、方桩、板桩、梁、柱、地板等干栏式木构建筑构件,这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木构建筑遗迹。“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出土了上百件带榫卯的木构件,从形式看有桩头及桩脚榫、梁头榫、带销钉孔的榫、燕尾榫、平身柱卯眼、转角桩卯眼、直棂栏干卯眼等。” 在没有掌握冶炼技术,获得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先民们利用最为原始的石制工具创造性地建造出榫卯木构建筑,不得不让人惊叹当时人们卓越的智慧。

●河姆渡时期榫卯结构示意图

●明榫燕尾榫、半隐燕尾榫、全隐燕尾榫

新石器时代晚期干栏式建筑的出现,榫卯结构的成熟,为中国传统木构家具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建筑

三、漆木家具的出现

根据今天的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经有了木制器物。因为考古发现的特殊规律,首先发现的是木棺椁。在山东潍坊西朱封龙山文化古墓中,我们可以看到应用板材结合技术制作的棺椁。板与板之间使用了穿榫法和企口板技术,木椁边箱的表层还分别留有红、黄两种矿物质色彩。木制棺椁的制作和陶器相比,明显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其制作的过程和家具制作已经非常的接近,都需要平整木材、开孔、制榫、镶嵌等工艺。因此木棺椁的出现也意味着先人们已经具备了生产制作木制家具的能力。

同样是龙山文化墓葬,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的木器,有鼓、圈足盘、长方平盘、斗、豆、俎、匣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件彩绘木俎(案),它长90~120厘米,宽25~40厘米,高10~18厘米。案下三面有木支架,通涂红彩。这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木制家具。

木棺椁和木制家具都采用了木作工艺和髹漆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表明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明确的社会分工,漆木制家具的生产已经有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先民们用简陋的工具制造出的席子、木豆、木案、木匣、木俎等家具,标志着原始社会定居的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了确立,人们已经有了家的概念,有了家具的需求。这些原始而简朴的家具,不仅提高了当时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其展现出的榫卯技术、编织技术和髹漆技术也成为中国后世家具制作的坚实基础,为我们开启了中国家具的篇章,揭开了低矮家具浪漫的序幕。

●最古老的木案 UTy+bTdaT906sDIa2F3ECqzy+O7ytIm7yWtXpcSUl5RkLL0hFkbE/AMe4W1G3d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