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国早期传统中的狐狸

唐初已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这里引唐朝文人张(658—730)所说的狐仙崇拜,在中国似乎已有千年之久。因为这段文字是在10世纪编成的《太平广记》收录的八十几条从汉代(前206—220年)到宋初间的狐精记录中找到的。本章要探讨的是宋代以前,中国人对狐狸的看法。首先,笔者追溯狐仙神话的源头与其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的预言意义,以及分析大众对狐精魔力的信仰和西王母传说中狐精形象的变迁。其次,笔者要利用《太平广记》里唐代的狐狸故事,讨论狐精在晚唐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最后,笔者将利用正史、道教文献、地方志和文人笔记,讨论狐魅的驱除,以及政府和宗教人士压制狐仙信仰的尝试。狐精的形象在早期既复杂又常彼此矛盾,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 hpxxb97FFpkXmWChQ4ZmqnwEs7sjKvlyaP4rgR1gXfKSB35h7B2iERUowWnTq3E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