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治理方式被称作政治体制,它决定了国家的法律和经济行为。政治体制多种多样,有的是极权政体;有的则是个人占主导地位的民主政体,执政者一般由选举产生。
极权政体的政策多变,往往短时间内会出现政策大反转,这可能会对跨国企业产生深远影响。2006年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Evo Morales)下令强行没收56家外国油气生产企业的资产,并要求这些企业与玻利维亚石油公司重新谈判运营合同,否则它们会被强行驱逐出境。
民主政体的营商环境通常更加友好,因为民主政体实行法治,保障司法公正,普遍尊重私有财产权,腐败现象相对较少。
选举主义一词由斯坦福大学教授特里·L.卡尔(Terry L Karl)提出,指由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的“折中方案”。选举主义往往会定期开展看似自由、公正的选举,例如菲律宾甚至会通过中期选举来支持或废除现任政府。但在很多国家,此类选举往往大肆弄虚作假,并向执政党倾斜,而司法机构和国内媒体也通常会支持现任政府。很多时候,反对党的政策会受到忽视和冷落,甚至遭到中伤,津巴布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时选举过程中还会出现暴力冲突,如菲律宾国家选举委员会颁布了严格的禁枪令,规定候选人最多可申请配备两名警察或军人身份的带枪保镖。但是在菲律宾过去的3次选举中,共有约120名候选人、支持者和国家选举委员会官员遇害,且发生了约250起暴力事件,警察已将68个武装团队列入观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