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国工人们联合起来!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江嘉兴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于8月初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总指挥部,全国设6个分部,毛泽东为湖南分部负责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张国焘任主任,李启汉、李震瀛任干事,为该组织核心领导成员。书记部发表《宣言》,号召:“资本制度在中国日见发达,我们极相信劳动者的团体也会日见发达,日见有力;并且我们相信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工人们的世界。中国的工人们呀!我们赶紧联合成劳动组合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办“为劳动者说话”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主创团队包括李启汉、沈雁冰(茅盾)、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李启汉任编辑,撰写发表了《工友们,我们为什么要分帮》《请看谁打胜仗》等给工人思想启蒙的大量文章。在《劳动周刊》发刊词中,李启汉呼吁:“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中国的工人们,快快把我们的头抬起来呀!”1922年农历新年,《劳动周刊》在上海街头散发了6万张贺年贴,上面印着李启汉写的《太平歌》,以通俗的语言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天下要太平,劳工须团结,

万恶财主铜钱多,都是劳工血和汗。

谁也晓得,为富不仁是盗贼;

谁也晓得,推翻财主天下悦;

谁也晓得,不做工的不该吃。

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

这才是共产主义太平国。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刊物《劳动周刊》

1921年7月27日至8月10日,李启汉领导上海英美烟厂8000多名工人参加的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迫使帝国主义撤销监工的大罢工,号召大家“不要分帮派,不分地区,不分男女,不分车间,大家团结起来,团结起来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帮助工人代表起草和印刷罢工宣言和传单,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筹款帮助罢工工人解决生活困难,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这是党领导工人罢工取得胜利最早的一次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之后,李启汉领导建立了上海烟草工会、上海印刷工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和上海邮务友谊会等工人群众组织,推动了上海现代工会运动的初步发展。

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所有罢工工人全数返回广州,使香港水陆交通中断,粮食肉类供应紧张,给予香港英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李启汉组织上海后援会,筹款援助罢工工人及其家属。还代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到香港、广州慰问和鼓励罢工的海员。香港英国轮船公司勾结上海流氓工头桂阿茂从上海招募工人赴港,李启汉直接到桂阿茂家,当面警告他不要破坏香港罢工,挫败了港英政府在上海招工以瓦解海员罢工的阴谋。在这期间,李启汉两次遭到巡捕房拘禁和传讯,但他没被吓倒,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在香港工人一致英勇奋斗下和全国各地工人大力支持下,持续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扩大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影响,促进了全国工会运动的发展。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起,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李启汉向党组织提出:“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但全国没有统一的工人团体,各地罢工多是分散的、零星的斗争,我们应该召开一次有各工会代表参加的全国劳动大会,商讨建立全国工会统一组织的问题!”于是,陈独秀派李启汉和董锄平等人协助邓中夏筹备全国劳动大会。在孙中山的支持下,1922年5月1日至4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举行以“团结、统一、战斗”为中心议题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到会代表173人,代表全国12个大城市110个工会组织34万会员。大会通过10个决议案,其中李启汉在大会提出《八小时工作制案》和《罢工援助案》,是中国倡导“八小时工作制”第一人。会议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未成立之前,先设一全国总通讯机关,委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担任。书记部主任邓中夏,副主任李启汉。”确认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直接领导全国职工运动的总枢纽,在引导全国工人阶级走向团结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大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即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阶级的强固的紧密的阵线,向着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为不断地奋斗,因为我们再不能不得到地位的改良和自由。”“全国工人们联合起来!全世界劳动者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结束后,紧接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5月5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全国15个地方团组织25名代表出席会议。陈独秀、张国焘、彭湃、李启汉等也出席了会议。

参加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团的一大,李启汉回到上海,先后组织浦东日华纱厂和上海邮电工人罢工。一时间,他成了上海的“名人”。工人们拥护他,喜爱他,把他当“救星”,而帝国主义者和军阀当局却视这个“上海工潮主要组织者”为“危险人物”。租界巡捕房把他列为侦缉对象,从1920年12月起就派暗探秘密跟踪监视并频频密报:“一李姓之布尔什维克宣传家(指李启汉)已争取到二万以上工人的支持”“著名之中国之布尔什维克、陈独秀的跟随者湖南人李启汉任(1921年五一群众大会筹备会)会议主席”。1921年五一群众大会前夕,法租界巡捕突袭“劳动节筹备处”渔阳里6号,正在楼上整理文件的李启汉用一口流利上海话骗过巡捕,机智地躲过围捕和搜查。

1922年6月,巡捕房以“宣传过激主义”“扰乱社会秩序”“煽动工人罢工”等罪名将李启汉逮捕入狱3个月,同时宣判封禁《劳动周刊》,劳动组合书记部也于7月被查封。9月监禁期满后,李启汉又被租界以“驱逐出境”的名义引渡给上海当局,不加审问,继续监禁。在上海龙华军事监狱和上海陆军监狱,李启汉被钉上几十斤重的脚镣手铐,受尽摧残折磨。直到1924年10月13日才被营救出来,前后共坐牢两年零四个月。

出狱那天,邓中夏和李立三等同志去迎接李启汉。据李启汉的妹妹李慧馨(又名李英,即邓中夏夫人夏明)回忆:大哥刚从监狱出来,骨瘦如柴,难以辨认。事后,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写道:“我党坐牢最早最苦的同志,要以李启汉为第一人。”1924年第二期《中国工人》杂志载文称李启汉为“无产阶级的先锋,劳动运动的健将”。

李启汉出狱后,邓中夏“诗以志之”:“去罢,战士呀!我们是为群众而入牢狱的,我们从牢狱出来,我们仍回群众间去。战士呀,去罢!”“我们的战士,准备迎战!准备厮杀!”革命斗志丝毫没有消减。出狱后,李启汉的名字已经上了当局的“黑名单”,他便改名李森,毅然决然地再次投入革命,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本色。邓中夏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从狱中出来,头发长得像森林一样,同时也表示我们工人阶级像森林一样,无限众多和无限生长,所以叫做李森。” QlCani/5rcRA9qgxZSVGMgIygd2mmpLBQVqEmm4PW8y3H3I5IYrYp/hUwVPIeF5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