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原名虞上聪,乳名香麟,曾用名黄琳、黄春圃、姜志。1907年8月1日出生于江华县大石桥乡鹧鸪塘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江华是家里的第6个孩子,前面还有4个哥哥1个姐姐。他自幼家境贫寒,一家人除了种几亩薄田外,农闲时还要做豆腐卖,维持艰难的生计。从8岁起,他开始放牛打柴。两年后,在一位从事乡村教育的亲戚资助下,才得以进入本村私塾读书。他十分聪慧,好学上进,记忆力惊人,深得先生喜爱。一年后,转到乡里的观音堂小学(今大石桥乡中心校)就读,一地主讥讽他“家里没有墨盘底”,他憋着一口气,更加发奋用功,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1920年夏天,13岁那年,考入县立初级国民小学,两年后,他又以全县最优秀的成绩考入江华县最高学府——县立高等小学(今江华二中),县长亲手为他颁奖。县立高小在县城沱江,离家70多里。每到假日,江华都要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兄嫂干活,减轻家人劳动负担。当时学校规定,每学期考试前三名的,作为公费学生免交学费和伙食费。在3年高小期间,江华发奋刻苦学习,除有一学期因病缺课外,一直到毕业都享受公费生待遇。
左:大石桥乡中心校(原观音堂小学)右:江华二中校园一角(原江华县立高小)
作为学习上的佼佼者,江华被选为班学生会议长,有较多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接触到更多的新文化新思想。县立高小师生中,有不少进步人士,县立高小成了江华县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1924年春,共产党员韦汉回到江华县,在县立高小任教导主任兼历史教师。他常常给学生讲人生道理,讲国家前途,讲对社会的看法和对社会的责任,讲军阀割据混战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这些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就像一盏明灯,为江华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5月,曾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赴俄留学的江华籍早期共产党员陈为人回乡探亲,应邀在县立高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情况,勉励大家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广泛发动群众。江华听后心潮激荡,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江华县也组织了“雪耻会”。江华县雪耻会组织县立高小应届毕业生进行宣传活动,江华积极参加,在水口、河路口、竹园寨等地发动群众抵制日货、英货。这次社会实践让江华第一次将书本与现实联系起来,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从此以后,他所想的已经不单单是为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富裕和荣耀,而是想到了社会、国家:国不兴,何以有家?反帝爱国斗争的初次实践,对江华的思想产生极大影响,他从此立下救国救民的志向,并选择教育救国的道路。1925年夏,高小毕业后,江华经过4次严格考试,从全县8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三师是“湘南革命摇篮”,进步空气浓厚,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在学校活动活跃。江华在校学生会担任读书股股长,逐渐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参加湘南特委在衡阳组织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深入市井乡镇发动工农群众起来革命。在党团组织教育和培养下,江华逐渐成为进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1925年10月,在两个江华同乡——高年级学长蒋元斋(共产党员)、同班同学黄文标(青年团员)的介绍下,江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三师,江华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在党团组织教育和培养下,迅速成长为进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1925年12月,江华作为江华县的学生代表,前往长沙参加省学联秘密组织的全省临时学生代表会议。会议在总结前段学生反帝爱国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拥护工农运动、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政治主张,还印发了《敬告同学书》《敬告工农民众书》等。通过这次会议,江华明确地认识到,只有参加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改变中国现状,读书的才有出息,做工务农的才有出路。
1926年4月至5月间,江华与三师进步师生先后组织发动了两次较大的学生运动:一是罢课驱逐反动校长彭德芳,二是游斗军阀爪牙宾步程,两人的“后台老板”都是湖南军阀赵恒惕。时值北伐前夕,中共湖南区委、广州国民政府相继派人来衡阳,争取湘军衡阳督办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革命形势之下,唐生智于6月在衡阳成立湖南省临时国民革命政府,加入了北伐阵营。7月初,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先头部队进入衡阳,其中一个营驻扎在三师校内的风雨操场,江华以国民党员身份(1925入团后,受团组织之命参加国民党)与这个营的张营长接头,帮助联络和护理伤病员。唐生智出师北伐后,江华投身到支援北伐的活动中,随军宣传,动员商会、工会、农会和广大群众慰劳军队,组织担架队支援北伐。
1926年8月,北伐军总司令部在三师开办政治讲习所,从衡阳各校招收学员进行为期4个月的培训。江华等500多名进步学生参加讲习所,系统地学习政治、军事和群众运动的基础知识。1926年底,讲习所毕业的江华在组织安排下,提前离开三师,到衡阳市总工会做青年工人工作,并经共青团衡阳地方组织介绍,在中共湘南地方执委转为中共党员。当时介绍江华从团组织转到党组织的叫唐瑛,也是江华老乡,是革命烈士唐浩的妹妹。从此,江华成为了一个职业革命者。1927年春,江华任湖南汽车路工会湘南办事处主任。这是他的第一个社会职务,每月可领国民党地方政府100元大洋,江华留下15元作伙食费,其余都作党费上交党组织。后来江华回忆这段经历说:“我们打着国民党的招牌,拿国民党的薪水,做共产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