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0多年,古老的埃及大地上,正在举办一个狂欢节。
法老左塞尔,正在人们热切的目光中上场,他要象征性地在跑道上跑上一段。他的子民认为,法老的体力与国家的福祉息息相关。如果左塞尔赢得比赛,就证明他拥有保护埃及的权力,他能保证河水继续涨落。
古埃及人需要这样一个节日,说明他们非常担心如果没有这种神圣的仪式来强化,法老的力量就会消退。
之所以产生这种思维,与他们所处的气候环境有关。这一时期,全球气候开始变得干燥,尼罗河水位比以往降低了25%~30%。尼罗河水位是埃及的生命线,下降多少就是粮食减少多少,饥荒增加多少。法老正因为被认为拥有控制洪水的神力而被推崇为神,而现在洪水并未像法老所预言的那样如期而至,干旱发生了。
当一种观念失去最初那种惊人的力量时,就会用仪式和结构来维持,在此之前这些东西是不必要的。这种情况下,左塞尔除了在狂欢节上跑步外,还有什么举措?
有。陵墓。他没有沿用上一王朝的泥砖结构陵墓,而是改用石块来建造陵墓,以期陵墓永不消失。
左塞尔的陵墓边上建有跑道,这样他可以继续在比赛中夺魁。陵墓外侧,用石头雕刻的芦苇永不瓦解。内室里,真人大小的左塞尔坐像面朝东,直视着墙上的两个洞眼,从洞眼可看到日出。洞眼下方是供奉食物的神坛。
而最重要的改变,是陵墓的外形—六层石头阶梯式垒砌,高达六十米。它是埃及第一座金字塔,阶梯形的金字塔。
史无前例的金字塔设计者为左塞尔的宰相伊姆霍特普。是什么启发他设计出金字塔陵墓?据历史学家推测,古代商路相通,伊姆霍特普或许是看到了或听说了苏美尔金字形神庙。
在苏美尔,如果神庙斑驳不堪,人们就会拆除老旧建筑,仪式性地用一层硬土将其重新垒砌。这样上面就会建起一座新庙。这样做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会出现一种阶梯式平台。很有可能,几个世纪后,阶梯式建筑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接受。时间越长它就越发神圣。而在金字形神庙的顶端,祭司站到越高的地方,越有神圣感。
公元前后 镶蚀红玉髓金字塔形珠子作者自藏
这种神圣感,震撼力波及四面八方。同时期的印度河谷,产生了一种金字塔形镶蚀珠。在我国陕西益门村的秦墓,就出土过一颗。描述为“红色玛瑙,圆形平底,顶呈圆锥形,自顶点涂有白色射线四条,中各夹一白色圆点”。
奇怪的是珠子的穿孔不是垂直的,而是拦腰穿透。我曾试过无数种串珠方法,均无法完好地展示其全貌。益门古墓那颗,只是随便地与其他珠管串在一起,可我想,当初应该有一种特殊的固定法来表达一种神圣感。
正像第一座金字塔,宣告的是法老试图重新定义死亡。金字塔矗立在那儿,更像是对子民的一份遗嘱。而得到一颗金字塔形珠子,也是某种神圣权力的传递吧。
接下来的三位继任法老,建金字塔均告失败。直到胡夫(现存大金字塔的主人)的父亲斯尼夫鲁。斯尼夫鲁一辈子都在建金字塔,第一座塔塌了,第二座因耸肩而被废弃,第三座终建成。胡夫的大金字塔正是在其父心血上才得以完成的。
对于古埃及人来说,他们总能看见国王的灵魂就安歇在不远处,因此法老的权威始终都是存在的。
因此,金字塔并非外星人建造,它是人类表达稳固、神圣、不朽的一种方式。事实上,所有金字塔形状的物件—金字塔形珠子、金字塔形状的地基、摆设的底座等等,究其含义莫不如此。它是统治史、建筑史、美术史上的一座大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