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丝路古币

看到这枚戒指时,很迷惑。

女人习惯看到戒指便往手指上套。这一枚,竟刚刚好是我的尺寸。

127—152年 铜币 作者自藏

它的戒面不是珠宝,而是“钱”,一枚近两千年的古西域铜币。

将古董作戒面做成戒指,是个好主意。收藏在自己手指上,可以时时把玩。一般来说,古珠作戒面较好办。珠子有圆的、椭圆的、菱形的、长方形的等等,只要边缘规则,用金银去包边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各类古珠镶嵌的戒指 私人收藏 孙俊睿摄

但古西域铜币很少能用来包戒指。

古西域铜币,跟我们的铜钱可不一样。首先,形状不一样。我们的铜钱是空心的。所谓“孔方兄”,就是指铜钱中间有个方孔。而他们的铜币是实心的。其次,规整度不一样。我们的铜钱是铸钱。铸钱因有固定的模子,压出来较规整。他们是拿一块铜,加热后用钢模打压而成。一个一个用钢模去打,很费劲,且往往因为用力的不同,出现一边厚一边薄、图案不在中间、边缘不圆等情况。

如果作为铜币流通,这些当然不成问题。但它们退出流通领域两千年后,重新出现的面貌不再是货币,而是珍贵的古董。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做不了戒指。你能想象戴在手上的戒指边缘不齐、图案歪斜或整个戒指一边重一边轻吗?

而这一枚,竟然避免了所有的缺点,几乎完美无缺。

那还犹豫什么?

犹豫那图案!

图案不是蛮清晰吗?是的,但一个站立的持长矛的士兵,是不是级别很低啊?

关注古波斯时,曾读到张骞向汉武帝作的西域之行调查报告。当然,原报告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到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下的情况:“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

就是说,那一带的人喜欢做生意,市面流通的钱币上,是国王的头像,如果国王死了他们就换新钱,新钱上是新国王的头像。

所以,我的概念里,古西域铜币图案应该是国王半身像或头像。这一枚,莫非是币值最小的?

查资料。查了很多很多资料后,赫然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图案上这个人,我们应该是知道的。记得大月氏吗?当年汉武帝想抵御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就是想联合大月氏一起夹击匈奴。但是,当张骞历尽艰辛找到大月氏人时,他们已经向西迁徙到大夏(今阿富汗一带),占领了大夏。当时,那片地区水草肥美,大月氏人很快接受当地文化,从游牧民族转型为农耕民族。

一个谋划着自身崛起之路的民族,没有心思与遥远国度联手,张骞的使命并没有完成。

大月氏人经历建国一百年、扩张七十年后,终于在中亚和印度建立起强大的贵霜王朝。2世纪,亚欧大陆上有一字排开的四“巨人”。分别是汉王朝、贵霜王朝、安息(波斯)王朝、罗马王朝。

而贵霜王朝鼎盛时代的国王,即为迦腻色迦一世。从货币来看,进入王朝鼎盛时期的标志有二:一是币文由希腊文转变为贵霜文。二是图案由传统的国王头像转变为国王戎装站像。

不正是这一枚吗?第纳尔铜币,正面是国王戎装站像,左手持权杖,环绕的贵霜文意为“王中之王迦腻色迦贵霜王”;背面是大地神阿多赫索站像,头显光环,双手持丰饶植物。

大喜! +JVzgCeVeFSb0uoMhTVxprN8AGp0AuIi26e7MhP8DcnKLNzu6vEjj/hYgTn8c7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