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发呆时,总是想:人跟人怎么就如此不同呢?有的人来到你身边时,你无知无觉,甚至相处多年仍没有感觉。有的人呢,他一来,神采照座,便是外面的大千世界也都来到了你面前……
今天令我发呆的,不是人。一块玉璧,替代了所有的人。
它是一块汉代的玉璧。
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清华大学设计组最初设计的国徽草案就是以玉璧为主体,这个图案至今依然收藏在政协的资料室里。
玉璧,初中的时候在课本上读到过。但那时喜欢清新的《陌上桑》,而不喜欢剑拔弩张的《鸿门宴》。刘邦从鸿门宴上溜走时送给项羽的“一双白璧”,是被美丽的秦罗敷的桑叶遮住了。
汉 青绿色谷纹玉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移开两千多年前的桑叶,我来仔细辨认这块两千多年前的玉璧。
一块双面皆谷纹的玉璧。
一颗颗谷粒,莹润饱满充满张力,铺排在细腻温泽的和田白玉上。像清晨山川草木上的露水,浓郁欲滴。不,是一颗颗的谷芽细意暗展,初绽初放。马上想到我那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写的一篇小说,读过去满眼是“少年……少年……”,是一个个青春日子呀。
谷粒层层铺排,是汉赋式的层层铺排: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像湖水的波澜,波波相似而又相异。像盛开的牡丹,瓣瓣重复而非重复。
眼前心中,是许久许久的悸动。
悄悄靠近一个灵魂。那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制作这块玉璧时是怎样的心情?
这块玉璧是要献给他的王吗?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着骄傲而炸裂。我用我的歌曲的远伸翅梢,触到了你的双脚,那是我从来不敢想望触到的。我在歌唱中陶醉,我忘了我自己,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
制作这块玉璧时他正思念着一个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咏三叹。每一个句号都拖着意犹未尽的尾巴。
也许,他正在读《史记》,感念司马迁的字字珠玑,心慕手追,手心两忘地抒发着心中的激昂慷慨。
也许,只是在某一个夜晚,他坐在田垄边,一抬头,好亮的星星啊。子兴视夜,明星有烂。那是静下来观察万物的喜悦心情啊。
只因心思专注,忙亦可以是静,繁亦可以是净。
战国至汉 玉璧 私人收藏 作者摄
有人说,现今赝品泛滥,古玉的真伪实已难辨。有人说,真伪还是可辨,因为今人仿得了形仿不了神。我想,灵魂是仿不了的。“献”与“取”是不一样的,“念”与“要”是不一样的,“精益求精”与“急功近利”是不一样的。
汉,这个我们民族用以命名的时代,如晨光中的夜星,漂放了梦灯,径自离去。一代代后人抬头仰望,已不见了夜之繁星,但那些梦灯,莹润光泽,层层铺排在属于汉朝的天穹上。那些日月山川,紫陌红尘,宫阙市朝,钗钿裙影,以及天下十八处烟尘……
当一块汉璧来到面前时,便是遥远时空里的大千世界也都来到了面前。
西汉 蒲纹玉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