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嫉妒和不平等滋生的恶意

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自然观和霍布斯截然相反,但最终也找到了人类邪恶的起源。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下人是平等的,依靠对彼此的怜悯心相互连接在一起。但是,占有和竞争带来了优劣之分,从而滋生了嫉妒心和失落感。而这些又进一步引发了战争和掠夺,使人变得邪恶。

人类的邪恶起源于觉察优劣之感后生出的嫉妒心。在西方的神话中,有哥哥谋害弟弟的情节。原因就是哥哥嫉妒被神眷顾的弟弟。不被爱这种失落的感觉,抹杀了人性中对他人的怜悯,从而产生憎恨和排除的心理。

这类悲剧也可以说是人类追求平等和公平的结果。自己也想得到同样的爱和认可,当只有自己不被眷顾,不得不品尝失落的滋味时,心中就会生出对被眷顾之人的敌意。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嫉妒和失落感称为“无名怨愤”。他认为基督教的道德本身就是嫉妒他人幸福的无名怨愤带来的,只有站在善恶彼岸的超人才值得期望。

不过,尼采的这种主张本身也可以说是生活不顺、与爱之喜悦无缘的孤独之人的无名怨愤。 RFeVebHFWkRxL0V8cr4Bk1Hhr6WYEIURDDPQFfwoBPghPyyBt5MpT7cuS0XbQ01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