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理解人对他人的厌恶和排斥反应,还需要另一个有关压力和心理创伤的理论。
从外部环境感受到压力后,身体会发生防御反应,即压力反应。在分泌类固醇激素的同时,身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起来,激发潜在力量,助其克服困境。
但这其实加重了大脑和身体的负担。这种情况只能速战速决,一旦战线拉长,或者压力过大,过度的神经兴奋就会长期持续下去,伤害身心健康,引发胃溃疡、高血压、糖尿病、脑功能减退、海马萎缩等疾病。
因压力过大引起的不可逆的变化,即为心理创伤。一次惨烈的经历会造成心理创伤,短期可以忍受的压力一旦长期存在,超过极限,也会造成心理创伤。
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经历还会引发长期持续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叫作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PTSD的人不仅会受过度警觉、闪回的折磨,还会回避和创伤经历有关的所有要素。如果某个人给你带来了痛苦的回忆,那么只要见到这个人,身体的自主神经就会发生反应,引起浑身僵硬、脸部扭曲、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
心理创伤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历了极度危险、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事情后,他不仅会对世界失去安心感,还会对人失去信任。即便面对的是曾经信任的家人和朋友,也会像对待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一样抗拒他们的接近。也就是说,心理创伤还会破坏和心理创伤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那么,对他人的厌恶和排斥反应会不会也是某种心理创伤的结果呢?
有些确实和心理创伤有关,但并非所有都是。有些人虽然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却不会对人产生厌恶或排斥反应。而有些人明明没有可称之为心理创伤的巨大压力,却还是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或排斥反应。比如一见钟情的人在一起不久就吵架分手,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案例。性格合拍且非常相爱的情侣突然某天开始对彼此的缺点感到厌烦,这样的案例就很难用心理创伤模型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