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投射机制和被害妄想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科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首个提出“投射机制”的人。这种机制可以让人更好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无名怨愤造成的异物排斥等现象。

弗洛伊德是在诊察妄想症患者时发现这个机制的。他发现这些患者总是试图从外部寻找令自己不开心的原因,尽管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们自己。弗洛伊德根据这些,发现了将自己难以接受的欲望和恶意转嫁给他人的自我防御机制,而且这种机制非常普遍,并不是妄想症患者独有的。

也就是说,怀有邪恶欲望和恶意的是自己,但是又不想承认这一点,于是就将其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拥有这种邪恶欲望和恶意的是他人。投射的内容既有自己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投射一般针对的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人。如果你自己对某个人怀有恶意,或是自己内心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无论这个人实际上如何,你都会一味地认定对方怀有恶意,或者认定对方非常贪婪,进而破坏了自己的幸福。

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被害妄想”这个概念,就是将自己的不安、恐惧、失意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的产物。为什么有的人会对身边的人怀有敌意或形成对立?为什么会因为无名怨愤寻找替罪羔羊?投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mkCUDjXnGABPvMjUshJb1UqfKkCGuOsBCOU2LXrl+e9JYOlNp5FE16idMTAb2l8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