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他申请游学项目,一年间分别待了三个地方,波兰的克拉科夫,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苏格兰的爱丁堡。三座城市旧学丰富,古建筑列世界名录。克拉科夫大学城位于市中心,柱石林立,穿廊道便似返回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同为大学城,柏木大很新,旧事物全压在地底。克拉科夫旁边是奥斯维辛。他到时已近冬天。欧洲内陆寒冷,地球气候日渐异常,没到中国立冬,克拉科夫便雨雪不断。他直接厚衣棉服,怕深冬温度断崖下跌,赶紧冒着风雪,乘巴士去奥斯维辛。旅游淡季,游客寥寥,荒野肃杀,讲解员自带苍凉气息。他独自顺铁轨行到哨岗,然后独自折返,走至焚化炉废墟处,一脚踏空,侧身着地,听着一声脆响,没起身,赶忙翻找毛颖笔。竹制笔杆断成两截。笔头绒白,雪落而不化。波兰保安身材壮硕,脊背如石,小心蹲到他面前,观察毛颖挂雪,用他不懂的语言赞美毛颖。大个子扶他起来,安慰他,用英文说,雅盖隆大学的植物园有中国竹子。他仍心下黯然,担心不再有完整毛颖。暮色提前降临,风停息,雪愈大。离开前,他最后望一眼行刑墙,白色活物一闪而过。他不放过任何可能,但墙角积雪,不见痕迹。弹坑亦被白雪填满。不,一半是雪,一半是绒毛。他用手捏弹坑上半部,柔软温暖,毛颖质地与中国的又不尽相同。他捏了一撮。

雅盖隆大学有最早的天文学与数学独立教席,哥白尼求学于此,只是最初学医。他的项目挂靠自然科学史方向,可浏览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手稿。图书馆相应负责人已认得他,或确切说,负责人稀罕毛颖。大学图书馆建馆近七百年,藏书百万,古物沉积。老负责人生于二战期间,自认见多识广。他初到雅盖隆,第一次看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原稿,忍不住掏出电子屏,用毛颖摹画记录。老负责人靠近,赞美。负责人懂毛颖是古物,好奇古物为何能与现代技术契合,便问毛颖何来。他不便细答,回应本校图书馆所得。老负责人半信半疑。他再去图书馆,老负责人发觉毛颖短了,笔杆折断,便告诉他,植物园的木材属自然科学,沾的是生机,图书馆老书室的老木头属文物,才引智者亡灵。老负责人声称有废弃蘸水笔杆,可送毛颖。他半信半疑,跟着老头横穿大学,走到皮革装饰的巴洛克走廊尽头。侧有暗门,拾阶而下,走到底,小屋阴暗。老头手提马灯似的光亮,仔细挑选细长盒子,选了小巧柏木盒,掀开盖,一支小巧柏木笔。他放下灯,摘下笔头,将笔杆递与他,告诉他,二战期间,雅盖隆教师大多被害,地底小屋存了他们的旧物。校方有不成文规定,斯人已逝,遗志仍存,应走向四方。他没多问,收下笔杆,毛颖镶嵌。自那以后,他笔稳了,书也读得深。枕边仍放《毛颖杂记》,他读得少了。他的梦没断,看见持笔的毛颖四海为家,点墨为城。圣诞时他用毛颖抄了诗句,赠予老负责人:“笔秃愿脱冠以从,赤身谢德归蒿蓬。”临走时,老负责人又用弹壳做了笔盖,告诉他,这子弹曾打穿他祖父肩膀,没将祖父打死。祖父是克拉科夫本地人。二战时,祖父英勇,他们全家生还。

到博洛尼亚,万物回春。古城廊道如骑楼,从城外延伸至城内,爬至山顶教堂。他收到柏木大通知:图书资料室进入二期修缮工程,全由机器完成,力求建立全面、网状、便捷的存取书机制。图书管理员发邮件,说如发现资料室没有的书,记下来,回国补充。他问具体修缮计划。管理员回,信息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只管开发深度学习,具体架构,机器自知该如何处理。他总心存怀疑。而自毛颖得了柏木笔杆,好运不期而至。雅盖隆老负责人从布拉格修道院图书馆印了教堂钟表结构图,转赠于他。博洛尼亚大学刚建立近东研究所,他能读到阿拉伯天文学几乎所有资料。罗马艺术与科学中心成立,正式恢复旧名,猞猁学派。他以访问学生身份入派。学派箴言,以猞猁之目洞悉自然奥秘。毛颖仿佛借着欧洲的柏木,进入另一片大陆的自然历史。他继续收集材料,并不以毛颖著研究文章。毛颖却表达欲旺盛。驻地孔子学院寻着他,让他写中意文化交流的稿件。他乐得外快。毛颖落笔文章,令人喜爱,他读了则觉似曾相识。公众号颇受欢迎,主编亦让他得空做些插图。他让毛颖自行编撰,画出的模样似波洛克泼的油彩,只更为疏朗。主编觉着他有艺术才能。他回答,夜晚梦的。入夜,果有相应梦境,墨迹遍布,没有实景,色彩浑浊。毛颖重现设计插图的过程,用的吴昌硕颜色、黄宾虹皴擦。醒来,手边研究文章正写道,哥白尼并未发现太阳为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并未错认地球为宇宙中心。他们建立模型。人如白驹过隙,宇宙并不改变。人无法直接接触宇宙与生命,人编撰的模型则触及万物,造就现实。他瞧着毛颖笔,琢磨万物模态是否为人所撰写。他想着毛颖种种,脑仁生疼。按理,毛颖属志怪世界,应归远古仙术,可他的毛颖只写现当代东西,依着技术才能实现。

博洛尼亚周边,葡萄园闲逛不尽。学校友人喜爱他文章,邀他四处品尝葡萄酒。他高兴时,也忘记毛颖给的困惑。临近夏至,艳阳不绝,大学师生开始散去,到海边寻凉爽地方。友人往南意家乡度假,恐返回他已到爱丁堡,便告诉他,可独自去郊外老庄园。友人父亲有一架仿制的小巧“捕星器”,可赠予他。毛颖教他不怯盛情。老宅交通不便,到时又是傍晚。管家让他住一夜。他打开木盒,并排放“捕星器”与“三弧仪”仿制品。哥白尼求学博洛尼亚,由医转天文,借助时兴的仪器,重新审视宇宙。三年来,第一次枕边没有《毛颖杂记》,他夜不能寐,辗转许久,起身逛老宅。老屋不大,但有书房,挑高两层,有螺旋木质楼梯,书架崭新。友人家学深厚,族谱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前。已故父亲研习本国历史,藏书丰富。他并未取书,只一层一层浏览书名,走到一层角落,发现地有暗门。他犹豫,不自觉拿出毛颖,弹壳笔帽锃亮,取下来,笔尖拐弯,指向地下。他轻轻触暗门,自动翻转,水泥楼梯。地下一层藏宝贵旧书,地下二层应急使用,地下三层储存美酒,还有地下四层。四周漆黑,不再有灯,他屏息迈步,好似返回地下书库。很快,他双足踏入泥泞,洞穴不大,只有一条甬道。他算着时间足够,沿路前行。周有壁画,颇似主教堂的地狱模样,没走多远,视野宽广,来到中庭似的场所。穹顶钟乳石闪烁,远处有光,光中人影晃动,仔细瞧,那人正用铲垒泥。

柏木大的维修大师傅。

他想喊,但心中紧张,口不能声。大师傅发现他,没认出他,但大声提醒:“太远,电不够,回去吧。”大师傅反复用不同语种呼喊,也不知何时学的语言。他手机电力不足,只得作罢,战战兢兢复返。他明白了地底的空间是另一模样。爬回地下一层藏书室,他坐着歇气,尔后不由静息。对面的书他认得—从地下书库借的第一本图册,图中土星环旁,诸神密布。他找着毛颖涂过的画作。有限天穹外层,云雾环绕,云层外面,又一层坚实土地。仿佛地底天穹前后相接,层层叠叠,没有尽头。 4nr/30YZzl6pXHfrDk8bsm1IH6h5fGp2WxGb4nSKj0HIXKD79cE8UyetUW+tlh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