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薛 己著
新都吴玄有校
脉浮或弱而热,或恶寒者,阳气虚也,宜补气;脉涩而热者,血虚也,宜补血。午前热者,补气为主;午后热者,补血为主。脉浮数,发热而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脉沉数,发热而痛者,邪在内也,宜下之。
一男子溃后发热作痛,脉浮数,按之无力,劳而尤甚,以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止,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愈。常治左手脉小于右手而热者,用血药多于气药;右手脉小于左手而热者,用气药多于血药。
一男子溃后发热,头痛脉浮紧,虚而兼表邪也,以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芷二剂而止,更以托里药而愈。
一妇人溃后发热少寐,四肢倦怠,以黄芪人参汤治之而安,更以十全大补汤加贝母、远志、麦门冬、酸枣仁、香附,月余而敛。
一妇人溃后发热,服清热败毒药愈甚,诊之脉涩,以四物汤加粟壳、乳香、没药,二剂少止,又二剂而安。
一男子溃后发热,头微痛,日晡尤甚,脉浮,按之则涩,以人参养荣汤加柴胡、地骨皮而愈,又月余而敛。
一男子溃而恶寒,用四君子汤加桂,倍用黄芪大料,四剂而止。脓水尚多,投八珍汤加桂,数剂渐少。惟疮口不合,以附子饼,及十全大补汤,每剂加炮附子五分,数剂乃去附子,又服月余而愈。
一男子溃后将愈,因劳四肢发热,烦躁不寐,以圣愈汤四剂而宁,更以托里药而愈。丹溪云: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于火者,是人阴气虚而阳气盛也。
一男子溃后,畏寒脉虚,以四君子加炮姜,四剂而愈;以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敛。仲景云:脉虚则血虚,血虚生寒,阳气不足也。疮肿脉虚,宜托里,和养血。信夫!
一疬妇发热,日晡愈甚,乃血气虚也,治以四物汤加柴胡、地骨皮而愈。
一妇人溃后发热,服凉药,反畏寒,以十全大补汤,二剂而止,又以托里药而痊。
一男子溃后发热,服凉药益甚,诊之脉浮,乃气虚也。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治之而止,更以托里药而敛。
一妇人溃后发热,脉浮而数,虚而兼表证也,以补中益气汤倍用柴胡、升麻,一剂而止,以托里月余而敛。
一男子患痈,溃而饮酒,焮痛发热,服黄连解毒汤,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而愈。常治痛而大便秘,脉实者,用清凉饮而治之。
一男子脓熟不溃,微痛少食,倦怠发热。余为针之,脓涌出,热益甚,乃虚也。急以人参黄芪汤二剂,热愈甚,此药力尚未及也。又二剂,果应。再以当归补血汤数剂而痊。东垣云:发热恶热,大渴不止,烦躁肌热,不欲近衣,脉洪大,按之无力,或目痛鼻干者,非白虎汤证也。此血虚发躁,当以当归补血汤主之。又有火郁而热者,如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者,虚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如能食而热,口舌干燥,大便难者,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以泻火补水。
一男子患漏,时值阴寒,忽恶寒,右手脉有而似无。此胃气虚而不任风寒也,以四君子汤加炮姜、肉桂,一剂少止,又四剂而安。丹溪云:恶寒者,卫气虚衰,不能温分肉实表而恶寒者,又有上焦之邪,隔绝荣卫,不能升降出表而恶寒者。东垣云: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亟泻其阴,峻补其阳。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一妇人多怒,手背患疮出血,至夜发热妄语,服清心凉血药,不应,乃热入血室而然也。遂以加味小柴胡汤,二剂血止,而热亦清矣。大抵七情皆能动火,各经之热亦异,当分治之。东垣曰: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无阴也,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王注云:病热而脉数,按之不鼓动,乃寒盛格阳而致之,非热也;形证是寒,按之而脉气鼓击于手下盛者,此为热盛,拒阴而生病,非寒也。又曰: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伤寒论》曰: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尺脉弱,为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以手扪摸有三法:以轻手扪之则热,重按之则不热,是热在皮毛血脉也。重按之至筋骨之分,则热蒸手极甚,轻手则不热,是邪在筋骨之间也。轻手扪之则热,重力以按之不热,不轻不重按之而热,是在筋骨之上,皮毛血脉之下,乃热在肌肉也。肺热者,轻手乃得,微按全无,日晡热甚,乃皮毛之热,其证必见喘咳,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地骨皮散。心热者,微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上,轻手乃得。微按至皮毛之下则热,少加力按之则不热,是热在血脉也。其证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以黄连泻心汤、导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热者,轻手摸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热在肌肉,遇夜尤甚。其证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泻黄散。肝热者,重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肝之热,寅卯间尤甚。其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多惊,四肢困热,筋痿不能起于床,泻青丸、柴胡饮子。肾热者,轻手重手俱不热,重手按至骨分,其热蒸手如火,其人骨苏苏如虫蚀,其骨困热不任,亦不能起于床,滋肾丸主之。按徐用诚云:手太阴少阴,足太阴厥阴少阴本病,为皮毛肌肉骨分热也。然面热者,足阳明;口中热如胶,足少阴;口热舌干,足少阴;耳前热,苦寒,手太阳。掌中热,手厥阴少阴太阴;足下热而痛,足少阴;足外热,足少阳;身热肤痛,手少阴;身前热,足阳明;洒淅寒热,手太阴;肩上热,肩似拔,手太阳;中热而喘,足少阴;肩背热,及足小指外臁胫踝后,皆属足太阳;一身尽热,狂而妄闻妄见妄言,足阳明;热而筋纵缓不收,阴痿;足阳明厥阴手少阴。与前热在气血之分,皆诸经现证。脏腑阴阳,是动所生之本病也。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流注瘰疬便毒,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不敛。若血气不足之人,结肿未成脓者,宜加枳壳、香附、连翘,服之自消。
人参 肉桂 地黄 酒洗,蒸,焙 川芎 白芍药 炒 茯苓 白术 炒 黄芪 盐水拌炒 当归 酒拌,各一钱 甘草 炙,五分
作一剂,用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治一切疮疡焮痛,发寒热,或拘急头痛,脉数有力者。
人参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壳 茯苓 川芎 甘草 各一钱
作一剂,用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治疮疡溃后,气血俱虚,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芪 炙 当归 酒拌
作一剂,水一钟半,煎六分服。
治疮疡之人,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或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痛,或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黄芪 炙,一钱五分 甘草 人参 当归 酒拌 白术 炒,各一钱 升麻 柴胡 陈皮 各三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服。
治溃疡虚热,无睡少食,或秽气所触作痛。
黄芪 盐水拌炒,二钱 人参 白术 炒 麦门冬 去心 当归身 酒拌 苍术 米泔浸,各一钱 甘草 炒 陈皮 升麻 神曲 炒,各五分 黄柏 酒制炒,三分 五味子 九粒,捣炒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汲汲短气,饮食无味,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多服之,不变他病。
白芍药 一钱半 人参 陈皮 黄芪 蜜炙 桂心 当归 酒拌 白术 甘草 炙,各一钱 熟地黄 酒拌 五味子 炒捣 茯苓 各七分半 远志 去心炒,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血气,进美饮食,退虚热。此气血虚之大药也。
当归 酒拌 川芎 芍药 炒 熟地黄 酒拌 人参 白术 茯苓 各一钱 甘草 炒,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治妇女热入血室,致寒热如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妄语。
柴胡 二钱五分 黄芩 人参 生地黄 甘草 各一钱 半夏 六分
作一剂,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