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牙齿,口腔健康,预防先行。建议家长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
从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就要为宝宝提供日常口腔卫生保健,包括给宝宝刷牙和定期口腔检查。这个阶段早、晚用清水给宝宝刷牙即可,睡前刷牙尤为重要。建议早期开始诊室口腔检查,这样有助于孩子熟悉口腔治疗环境,避免和减少将来对牙科治疗的恐惧。
从新生儿至小宝宝长出乳牙前,可以使用纱布清洁口腔。家长首先做好自己的手卫生工作,修剪指甲,洗净双手,摘掉戒指,避免划伤宝宝。对于1岁以内的小宝宝,平躺在较硬的床上,一位家长使用较轻的力量控制小宝宝的上肢和头部,另一位家长位于宝宝头部上方,将干净的纱布缠绕在自己的手指上,擦拭口腔黏膜及牙龈,将口腔内的奶垢去除。纱布每次使用后,应用清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备用。
宝宝到了2~3岁时自我意识增强,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但这个时期宝宝的小脑发育还不成熟,细微动作的协调能力较差,很难将自己的牙齿刷干净。所以,家长在鼓励宝宝不断尝试的同时,更要细心地再给宝宝刷一刷牙。两个家长可以采用“膝对膝”的体位,让宝宝平躺在家长的腿上。头朝向其中一个家长,这个家长用双手固定头部并给宝宝刷牙,另一个家长协助固定宝宝的手和腿。
3岁左右的宝宝有了一定的自制力,经过训练可以配合家长刷牙。家长可以站在或坐在宝宝的右后方,宝宝的头稍后仰,舒服地靠在家长的胸前,家长用一只手轻托宝宝下巴并控制宝宝头不动,另一只手为宝宝刷牙。
一般来说,4岁以上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开始尝试学习自己刷牙。建议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对着镜子刷牙,一边给孩子讲解刷牙的要领,一边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动作,并及时纠正孩子刷牙不当之处。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刷牙习惯,确实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家长们一定要耐心、细心,每天坚持,不能偷懒。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刷牙要坚持到孩子的手能够流利书写阿拉伯数字为止。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2~3分钟。晚上睡前刷牙尤为重要,不然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牙面停留一夜,容易造成“蛀牙”。建议给孩子使用儿童含氟牙膏。含氟牙膏可以增加牙面的“硬度”(即矿化程度),提高牙齿抵抗“蛀牙”(龋)的能力。3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的量为“米粒”大小,3岁以上的儿童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的量为“豌豆”大小。
保护孩子牙齿健康的漫漫长路,其实是孩子、家长和医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医师提供的牙齿预防保健措施主要有局部涂氟和窝沟封闭。简单来说,局部涂氟是把适量的氟渗透入牙齿表层,改变牙齿表面成分和结构,增强牙齿表面的矿化度,增加牙齿硬度,帮助牙齿抵抗“蛀牙”细菌的腐蚀。窝沟封闭是在不去除任何牙体组织的情况下,清洁牙齿表面,使用特殊的涂料(窝沟封闭剂)把牙面上的(主要是咬合面)窝沟点隙填平,使牙齿表面变得平坦光滑。这样有利于牙齿的清洁,也杜绝了细菌和食物残渣的堆积,对预防磨牙窝沟点隙龋非常有效。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窝沟封闭”来保护新萌出磨牙(六龄齿)。通常所说的“六龄齿”即孩子6岁左右在“最后一颗乳槽牙”后部萌出的新槽牙,这是终身不换的牙齿,它是人类的“咬合中心”,是非常重要的牙齿。因为“六龄齿”是恒牙中萌出较早又不易被家长发现而悄悄萌出的,多数家长把它误认为是乳牙,发生龋坏也没有及时就医,有时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六龄齿”窝沟封闭前
“六龄齿”窝沟封闭后
对于2~3岁的宝宝,在能够配合诊室治疗的情况下,也可以给宝宝的乳磨牙做窝沟封闭来保护牙齿。但3岁以后,由于颌骨生长会出现牙缝,后牙邻面是“蛀牙”的高发牙位,这时家长在给孩子刷牙的同时,还要配合使用牙线加强局部清洁。与此同时配合诊室局部涂氟提高牙齿光滑面[如唇(颊)面、舌面、邻面]的抗龋能力。
在此建议各位家长,带孩子来医院看牙前先给孩子刷刷牙,或是把牙具带上,进入诊室前把牙齿刷干净。局部涂氟后1~2小时内不能喝水、进食,家长要合理安排带孩子来医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