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发现的“蛀牙”表现为黑色的“洞”。其实“蛀牙”刚开始时仅仅是脱矿,表现为牙面失去光泽,呈现出“白垩色”的改变,但牙面没有实质性的缺损。随着“蛀牙”的发展,牙面进一步被腐蚀,才会出现“洞”。口腔中细菌代谢产生的色素和食物中的色素可逐渐渗入被腐蚀的牙面和牙洞,就会呈现黑褐色的“蛀牙”。如果龋齿进展非常迅速,那些色素还没来得及渗入被腐蚀的牙面,牙面就崩解了,这时形成的“蛀牙”颜色偏浅,质地更“湿软”,但危害更大。这种情况在2~3岁的宝宝更多见,应该尽快接受治疗。
乳牙龋坏
乳牙龋坏发展较快,当牙齿发生大面积龋坏时,常规的充填治疗(俗称补牙)愈后并不理想,充填材料容易发生折断或脱落。金属预成冠修复的长期效果更好。
大面积龋坏
金属冠修复
口腔致病菌是利用食物残渣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而不仅仅是各种糖果。所以,糖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孩子牙齿发生龋坏,家长要注意尽量减少孩子食用这类食品的量及频率。
致龋性食物举例
和其他疾病一样,牙齿龋坏也有“易感染群”,也就是说某些人的牙齿比较容易发生龋坏。这种易感性40%左右由基因决定,另外约60%来自后天因素,主要受喂养习惯和口腔卫生的影响。由此可见,尽管存在先天易感性的差别,我们也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来降低患龋的危险,预防“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