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中远程医疗的信息化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远程医疗的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的。远程医疗主要借助的技术为视频会议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远程诊疗。首先,通过视频技术手段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医院的具有权威的专家组织在一起,采集每个位置的视频画面来进行开会研讨和会诊。除了实现远程医疗会议,利用远程医疗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对于患者远程医疗的诊断,其基本实现的方式是通过传感器技术对患者身体的各种状况和信息进行数据采集,然后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医生的个人终端上,通过这种医疗终端,医生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远程诊断。
将网络、存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医疗、养老企业的市场调研、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控制、资金运作管理、医疗器械供应等过程,从而实现医院远程医疗管理现代化。医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网络、数据和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而应用系统全都构建在网络平台之上,因此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网络平台应该能同时满足医疗企业应用系统对实现语音、视频、电子商务等多种业务的需求。
信息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快发展,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建立起以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系统。当前,医院信息化发展重点是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放射信息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学图像管理系统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以患者电子病历为核心整合在一起。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个人数字助手、智能电话和无线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基于Android、iOS、Window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类应用为主,内容主要包括监控、个人紧急援助服务、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移动医疗设备、移动医疗信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跟踪和健康/健身软件等。
信息化技术几乎涉足了医疗健康的各个方面,按照目前的医疗领域范畴,我们把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分成院前应用、院中应用和院后应用3个部分,包括院前的健康监测与健康管理、院中的移动医疗服务和安全、效率管理以及院后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健康调查。
(1)移动医疗监测设备:
在健康管理层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也是最有潜力的部分之一,能够通过简单便捷的方法达到自动监测健康的目的,从而对疾病做出预判和提醒。下面列举几种最常见的移动医疗应用:
1)运动智能手环:
是最常见的运动监测仪,采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记录日常运动情况,根据身高、体质量估算消耗的热量。监督、提醒个人运动,并生成运动、睡眠报告,激励被检测者加强锻炼。手环可以帮助用户对每日的锻炼、睡眠和饮食等进行实时记录,记录下的数据再与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客户端同步分析、提醒,从而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2)体脂仪:
人体含水量约为70%,主要储存于血液、肌肉及内脏中,而脂肪中含水量极低。体内水分由于有各种离子成分而呈现低电阻,脂肪却呈现高电阻。因而,人体中脂肪和水的比例会使人体的电阻产生差异。利用这个原理,考虑脂肪和水分的合成电阻,得出结论脂肪多的人体电阻值就高。体脂肪仪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测量,先将微弱的电流(50kHz、500μA)通过人体,再根据电流、阻抗的情形来判断体脂率。
(2)信息化技术的院中应用:
主要是围绕医院信息化系统展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是医院的数据流,主要分为门诊信息化、住院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等。典型的应用主要依托无线局域网。克服有线网络的弊端,利用平板计算机和移动手推车进行生命体征数据的无线采集和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辅助医师查房、护理监控、药物配送、患者标志码识别等,充分提升医疗信息系统的效能和数字化医院的技术优势。
1)门诊信息化:
门诊信息化的移动医疗服务主要有门诊叫号排队系统、门诊实验室检验检查系统、门诊影像系统、门诊医生一体化工作站、门诊预约挂号等。其中预约挂号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发布医院网上专家预约挂号,患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实现预约挂号。
2)移动式在院信息传递系统:
患者扫描就诊卡上的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排队情况、各项检验检查项目的排队情况和等待结果时间,甚至可以查看检验检查结果;移动式会诊系统在门诊、急诊出现需要紧急会诊的患者时,医生可以通过手持式终端,查看患者前期的诊疗情况,达到快速施救的目的。
3)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系统中最复杂的一部分,也是医院信息化评级高低的主要依据。商务智能用来将医院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快速而准确地提供分析报告并给出决策依据,协助医院管理者做出合理的业务经营决策,也叫医院信息管理决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使用众多的信息化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做出基于数据的推断、数据转换、管理和存储等方面的预配置软件,还包括财务分析等业务模型。
(3)信息化技术的远程随访应用:
患者康复出院后,医生定期提醒复查和随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移动医疗技术加强医患之间的密切联系,既可以缓解医生相对不足的情况,又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因此,移动医疗技术在院后的应用前景广泛。例如:远程睡眠监测、移动养老服务等。
(1)信息化专业医护技术:
通过信息化使老年医护技术,如健康指导、常用监测方法、功能锻炼等专业化医护技术服务应用于医养结合新模式中的方法。医养结合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无障碍活动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离状态,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并最终将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健康康复和临终关怀等整合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
(2)信息化专业医护技术的应用:
通过电话咨询或健康讲座、微信交流群、公众平台、上门服务的方式解决老年及慢性病人群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
1)为老年及慢性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医护服务功能模块和健康指导内容加载于医养结合医护技术服务平台。每周在微信交流群集中进行一次健康问题指导,及时发现潜在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治。
2)每月根据需求提供简单易懂的老年人保健知识科普讲座。患者及其家属可与管理员24小时动态联系,随时查阅所需信息,通过微信平台问诊提出个人医护需求问题,管理员根据个人需求制定出个性化服务方案,并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解决:①微信公众号平台问诊,医生在线解答;②医护人员上门诊疗,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③以上两种方式不能解决的医护需求问题,通过门诊就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