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原有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内部设置老年科或成立老年机构,提供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调节、临终关怀等服务,满足老年患者的医养需求。整合过剩医疗卫生资源,部分医疗机构直接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由于医疗机构本身具备医疗资格认证,设备齐全,医护人员专业性程度较高,康复护理水平较高,因此较普通养老机构社会认可度更高,能够吸引老年病、慢性病和疾病康复期患者,可保证医院的可持续经营。但该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医疗机构容易将运营重心放在医疗上,减少对养老服务的关注,进而影响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

(二)原有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增加医疗设施、成立内部医务室等部门并匹配相应数量专业医护人员,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生活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锻炼等长期养护服务,提高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相对于医疗机构中设立养老机构,该模式实施压力较小,目前多数养老机构均倾向于采用该方法完善自身机构设置以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受众人群。但当机构规模较小时,这种模式则缺乏规模效应,很难真正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并且该模式对医疗服务专业性要求较高,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卫生执业资格,并具备全面的诊治经验水平才行。此外,这种模式增加了服务范围和服务成本,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增设医疗相关功能对运营机构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要求更高,投资回报率较低。

(三)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

该模式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前提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定期为养老机构内患病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上门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建立机构间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当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突发急症时通过提前制定好流程能有效减少时间,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专业的诊断与救治。另外,医护人员参与联盟机构内老年人的病例档案制定与跟踪随访,保证档案的正确性和可用性,给予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专项服务。双向转诊与上下联动通道,既方便了老年人养老生活,又完善了养老机构功能设置。这种合作使老年慢性病患者逐步向养老机构转移,医疗机构床位占床率减少,周转率提升,真正实现了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老年人三方共赢的局面。但是这种联合运营模式,增加了养老机构对医疗机构的依赖性,并且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在医疗服务需求密集地区,医务人员很难抽身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Jp/ouIpfMg09qje8A2ujTGKTHmJPZovcpD+feUAVwldRXFyZCwQHWCRY2dz/Ps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