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各类健康服务组织层出不穷,但同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之间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老年健康服务的主要问题为供给需求的不平衡,而这属于结构性失衡,其根源在于未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下,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如疾病谱,老年人生活方式变化等,因此在制度设计和服务项目的安排上,健康服务不能有效转化。因此,需要积极调整服务方向,强调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老年健康服务,自下而上的动态调节机制和科学决策,使供需体系达到动态平衡,有效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效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身体状况的不同处于不同阶段,如失能、重症、慢性病、健康等。不同阶段其对于健康的需求以及期望均有所不同,在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娱乐等方面,不同群体对健康需求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群体老年人也可能需要多项健康服务,不同群体需求之间又相互交叉重叠。失能老年人是需要长期照护;重症老年人为最基本需求,即不太痛苦地活着;大部分老年人处于慢性病管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防治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阶段;健康老年人与慢性病老年人在健康需求方面几乎重叠,主要需要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体格检查等,通过坚持未病先防理念,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
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保持动态平衡是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的核心,当供给能够基本满足需求时,老年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较高,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而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能满足老年健康需求,有时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有时是由结构性供给不足造成的。因此,根据老年健康需求不同,动态调整,促使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需求不断从一个平衡调整为下一个平衡状态,从而适应不断变化,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田 慧 崔延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