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是全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不仅仅追求延长生命,更加希望于提高生活质量,换句话说,除了强调老年人健康的修复、疾病治疗,更重视疾病防控以及健康的促进。生命的尊严,身心的健康逐渐成为大众认可的健康观念。
2018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10月14日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时任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老龄工作事关亿万老年人、家庭福祉和国家发展全局。近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广大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上的“急难愁盼”,深化相关改革,健全老龄工作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更好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强老年病预防和早期干预,构建失能老年人照护体系。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益,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标志着“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成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标识。
积极老龄化首先要树立积极老龄观、科学老龄观,正确看待老龄化现象,面对老龄化挑战,创造老龄社会价值。老龄化是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客观趋势,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伴随人口老龄化所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挑战,积极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主动强调关口前移、化解风险、预防病残。借鉴其他老龄化国家已经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积极挖掘自身制度上和文化上的优势,强调老年人群多方面的价值,例如: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的贡献,不仅可以活到老、学到老,还可以干到老,更加有利于老年人需求感、满足感和幸福感。